欧盟刚刚公布,在进行了9个月的反补贴调查后,决定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进口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最高税率可达近38%。 就在当天,中国的反击打响——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于本月18日就欧盟相干的白兰地反倾销案召开听证会。 虽然中方已经吹响“反击的号角”,但靴子最终能否落地,还得看中欧接下来怎么谈:究竟欧洲这次征收的是“临时反补贴税”,而距离中方的听证会尚有两周时间。实际上,就在上个月,中欧双方便达成了同等,商定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案启动磋商。 根据欧洲方面的数据,已往三年,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在欧盟的市场份额从3%一路攀升至20%以上,欧洲传统车企感受到了极大的震惊。 在这种配景下,去年10月,欧盟公布对中国进口电动车启动反补贴调查,理由是中国电动车企获得的国家补贴,“不公平地削弱了”欧洲车企的利益。 固然,欧盟此举也有在乌克兰问题上向中国施压的考量。 调查持续期间,中方也有所行动。今年1月,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干白兰地进行反倾销调查;6月,中方公布对欧盟的进口相干猪肉及猪副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这两项反补贴调查,为我们如今的行动提前做好了铺垫。 5月,美国先行一步,公布对原产于中国的电动车、半导体、光伏、医疗设备等产品加征关税,最高税率可达100%。与此同时,美国开始向欧盟方面施加压力,要求布鲁塞尔尽快做出行动。 上个月12日,也就是美国公布对华加征关税的3周后,欧盟方面公布,从今年7月4日开始,将对中国电动车加征17%到38%的临时关税。 在此基础上,反补贴调查将继承持续到今年11月2日,假如调查结果确认存在补贴情况,那么欧盟将对中国电动车加征正式关税,为期5年。 随后,就在中方公布对欧盟进口猪肉启动反倾销调查后,德国副总理哈贝克于6月下旬访华,与中方就关税问题进行讨论。与此同时,中欧也启动了相干磋商。 当时《举世时报》曾援引一位专家的话表示,中方希望能看到的最好结果,是在7月4日前取消加征关税的决定。 但很遗憾,冯德莱恩以及欧盟并没有这么做。本地时间7月4日,也就是北京时间7月5日,临时反补贴税开始加征,一些车企已经提前告诫欧洲消费者,假如有购车需要,最好赶紧下单。 总的来说,目前中欧都是高高抬起了大棒:欧洲的大棒落到一半了,尚有4个月就要砸到底了;而与此同时,我们的大棒也开始往着落了。不过还是那句话,倒计时4个月,中欧还是有机会挽回一切的。 我们或许可以推测,在接下来一段时间,中欧大概率会举行多轮密集的谈判,因为双方都不希望最坏的情况发生。 不久前,负责中欧反倾销磋商的欧盟贸易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就曾表示:“欧盟与中国之间的谈判正在进行,实际上,假如能够出现互利共赢,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那么我们还是能够实现不征收关税的目标。”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也指出,中欧双方已经就关税问题举行了多轮的技术层面磋商。希望欧方能够同中方相向而行,展现诚意,尽快推进相干磋商。 不难发现,同样是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美国那边似乎毫无探讨的余地:美国财长耶伦4月来了趟中国,放出了一些口风,下个月拜登政府直接就公布了;而欧盟这边,我们则是有很大的处理惩罚空间,双方尚有专门磋商的机制。 这是因为一方面,欧盟加关税、反倾销税比美国难多了,因为美国是自己说得算,而欧盟得大家同意才能加税,所以内部阻力是很大的:对华电动车进行反倾销调查这件事,法国方面表现得非常积极;而与之相对的,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有巨大份额的德国人,就非常反对欧盟这么做。 另一方面,归根结底来说,与美国不同,欧盟不是中国的战略竞争对手,或者叫“系统性对手”。中欧之间没有什么无法调和的根天性矛盾,即使俄乌冲突的持续给中欧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对于欧洲来说,中国还是发展的机会,还是合作的伙伴,这点是没有变的。 在整体局面依然可控的情况下,不应该让少数几个局部性问题发展成全局性矛盾。及时控制住双边关系存在的风险,不要让一些外部势力的煽风点火影响到中欧关系的正常发展,是接下来4个月,乃至未来几年双方需要持续发力的重点事项。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705A07QJC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