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暂时关税政策,中欧一直在进行沟通。中国商务部长与欧盟贸易委员视频通话后,商定正式启动磋商。同时路透社收到消息,称中方已经向欧盟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欧盟必要在7月4号之前取消不合理的关税政策。 站在我们的态度上来看,如果欧盟在10天的期限内取消关税,无疑是最理想的结果,但欧盟那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毕竟欧盟前前后后折腾了9个月,好不容易针对中国车企“量身定制”了一整套关税政策,如果说取消就取消,前面的准备工作打了水漂不说,也让国际社会看了笑话。 但欧盟如果要一意孤行,势须要与中方出台的反制措施迎头撞上,到时候可能又是一场“贸易战”,政客不受影响,所以在关税政策出台后能高高挂起,但被反制的企业必然伤筋动骨。 “最后通牒”虽然发出去了,但最后还是要看中欧具体磋商得怎么样,而这肯定是一个漫长而且艰难的过程,主要是欧盟这边的态度很顽固。 尽管欧盟多家汽车巨头已经表示了对关税政策的反对,耗费大量篇幅分析利弊,然而这些话欧盟都听不进去,基于政治偏见的掩护主义,已经凌驾于市场规律之上。 所以别看欧盟在跟中方对话的时候,口口声声说自己的关税政策,与美国不是一回事,“不是惩罚性质”,但这其实是五十步笑百步。 中国已经明确提醒过,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是损人倒霉己的行为。不过欧盟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针对中国车企出台关税,有获利的群体,也就有利益受损的群体。 德国就属于后者,欧盟在制定关税时,法国是积极推动的一派,德国一直反对。因为关税对德国的汽车产业也有影响,而法国在这方面与中国合作有限,还能趁此时机挤压德国在欧洲的市场份额,所以非常上心。 而中国如果要进行反制,德国将首当其冲,德国不少汽企,都担心自己会被中欧“贸易战”波及。 但德国政府的体现让人很是失望,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这几天来了中国一趟,各界本来对他寄予厚望,结果哈贝克却在关税题目上给欧盟说起了好话,此外还在气候变化题目上对中国指手画脚。 只不过这种情况也在预料之中,哈贝克是绿党出身,跟外长贝尔伯克是“一丘之貉”,没须要指望他在这个题目上能有什么“专业看法”,也难怪没有得到我们更高级领导人的接见。 欧盟嘴上说得很好听,反复表示自己的关税政策,跟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不是一个性质,但许多迹象表明,欧盟在早期调查中国车企时,搞的是“有罪推定”那一套,先预设一个结论,然后基于结论去捕风捉影。 此外,欧盟要求中企提交的资料,已经超出正常关税调查的范畴,已经是在公然密查商业和技术的核心机密。 因此欧盟再怎么标榜自己的关税政策有别于美国,都无法掩盖自己的别有用心。 之前,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统一征收10%的关税,而暂时关税政策出台后,额外加征的关税,主要分为三个档次,最高的那一档,已经很接近50%“惩罚性关税”的门槛。 可能欧盟以为,自己刻意留下来的这点空间,就是中欧之间的“盘旋余地”,但在我们眼中,这只是在自欺欺人。 应该说,欧盟现在的心态很矛盾,既不能像美国那样走非常,上来就把关税幅度拉高到100%,直接把中国车企拒之门外,也不能说一直保持10%的额度,坐视中国电动车横扫欧洲市场。 但这种情况怨不得别人,欧盟自己的电动汽车产业,实在是扶不上墙。即便出台暂时关税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还有不公平竞争的嫌疑。美国的经验已经证实,关税从来都不是解决内部经济题目的“灵丹妙药”。 归根结底,欧盟推出的关税政策,带有强烈的政治意图,是对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攻城略地”的应急反应,也体现了欧洲在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对中国的焦虑与防备。 本来欧盟的产业转型升级,是中欧合作的一个增长点。但欧盟现在诉诸关税手段,反而让局势复杂化。 同时我们结合中美之前的关税战,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关税政策一旦制定,再想取消就难了,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政治阻力。像是特朗普时期的关税,一直持续到今天不说,拜登政府还加征了新的关税。 如果中欧磋商失败,欧盟暂时关税转为正式政策,那么至少会持续五年时间,这意味着中欧可能要打上五年的“贸易战”。到时候无论如何收场,都没有赢家可言,无非是付出代价的多少而已。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625A01KF2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