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天的中日韩领导人三边峰会,实际上就开了一天半。中方领导人在留给尹锡悦和岸田文雄同一句话后,当天下午就启程返国。 中方高层抵达韩国的第一天,先后访问了韩国总统尹锡悦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第二天,上午出席了中日韩领导人集会,中午出席了第八届中日韩工商峰会,下午就乘包机回到了北京。 无独有偶,去年11月举行的中日韩外长集会,中国外长王毅也是在谈完正事后,第一时间就飞返国了。 从中方外交部发表的通稿来看,这次中日韩领导人集会重经济合作,轻地缘政治,三方谈的东西并没有过多涉及敏感议题。 毕竟各方都很清楚,这次中日韩领导人峰会是时隔4年半的再次重启。正如中方在峰会上对尹锡悦和岸田文雄所言——“中日韩领导人集会既是三国关系的重启、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重启关系,当然要从比较轻松的经济话题开始谈,直接快进到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地缘问题,虽然可以或许触及矛盾的根本,但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倒霉于三边关系的重启。 当然,纯谈经济的话,对于这个级别的峰会来说又有些浪费,因此我们是结合起来谈的,重点谈经济的同时,带上一些地缘的话题。 在第一天与尹锡悦的会谈中,我们有句话说得非常一针见血:双方要抵制把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句话可以被视为中方在此次峰会上的核心诉求——既把经济放在了主要位置上,也谈到了地缘问题、安全问题。 中国跟许多国家之间良好、稳定的外交关系,建立在紧密的经济联系之上。而美国现在围堵中国的主要计谋之一,就是将这种经济联系泛安全化、泛政治化,拿意识形态和地缘问题说事,欺压他国政府和企业减少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以所谓“国家安全”“产能过剩”或者“不公平贸易”为由,将中国企业拒之门外。 比如不久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向中国电动车增长关税一事。两周前,拜登政府先是以所谓“产能过剩”为由,向中国的电动车、半导体、太阳能电池、医疗产品等工业产品提高关税。然后美国又号召欧洲一起这么做,号召盟友一起“应对中国挑衅”。美国财长耶伦最近为此还去了一趟德国,游说柏林改变想法。 同样的隐患也在于日韩这边。在半导体问题上,日本和韩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屈服了美国的压力,管控相干产品和技术的出口——二手的产品甚至宁愿放在仓库里,也不卖出去。 那么接下来,美国的压力是否会传导到电动车、光伏这些我们的出口领域中来,那就不好说了。中国的电动车如今正在大肆开拓日本市场,韩国市场也有所结构,而在结构新市场的过程中,美国很可能会像游说欧洲那样,向日韩施加同样的压力,迫使两国对中国产品关闭大门。 中方的态度其实很清晰:就重大的地缘问题,我们不指望日韩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改变态度,毕竟“强扭的瓜不甜”——像尹锡悦这种就要亲美的政客,劝是劝不返来的,人家赌的就是美国赢。 从目前来看,如果中美之间的主要矛盾得不到解决,那么中国跟日韩之间的次要矛盾,恐怕也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而中方目前的态度是,地缘问题上矛盾,中日韩可以慢慢谈,耐心解决。但在这期间,三国之间的生意还是要继续做的,不要让地缘问题影响到正常的经济合作。 日韩是中国重要的市场,而与此同时,中国也是日韩重要的市场。相互开放,和气生财,三方都有利益。 而如果说日韩真要将经贸问题泛安全化、泛政治化,那么中方自然也有应对、反制的方式。据日本媒体报道,就在中日韩三边峰会召开之际,朝鲜方面向日本方面发出了关照,他们将在5月27日至6月4日期间发射卫星。 对此,美日韩负责朝鲜事务的高官举行了紧急电话商量,指责朝鲜利用弹道导弹技术的发射违反了联合国安理会决定,要求朝鲜放弃发射。 不过大家都清楚,到底谁现在能让朝鲜停止发射,反正不是美日韩。 还是那个简单的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要经济联系足够稳定、足够紧密,那么政治、外交上的事情,就不至于走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对于日韩领导人来说,他们需要增强与中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以挽回他们在国内糟糕透顶的支持率;而对于中国来说,我们渴望先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不想在次要矛盾上浪费上太多精力,可以或许稳住日韩就可以。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529A01RP6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