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火的时候是还没开播的时候,这大概就是属于《浪姐》的“热度悖论”。 作为国内最成熟的全女综艺IP,《浪姐》转眼已经来到了第六季。 好消息是,观众依然对这档节目抱有浓厚的兴趣。 自网传名单出现后,谁来了?谁没来?谁让人意想不到?谁又大概成为这一季的黑马......类似的讨论层出不穷,足见《浪姐》对观众的心智霸占。 不那么好的消息是,对于尚未到来的《浪姐6》(即《乘风2025》)而言,“审美疲劳”大概只是最不值得一提的老问题。 01 不同于往季《浪姐》在码人阶段总会出现几个匪夷所思的名字,这次的网传终极名单基本符合外界对《浪姐》这档节目的认知,且大部分人已经有了上班路透,可信度较高。 (网传终极名单↑) 曹颖曾是湖南电视台的“当家花旦”,还拿过金鹰奖“最受接待女演员”;王珞丹是第八届的金鹰女神;李晟《金鹰之星》出道、《新还珠格格》成名,是地道的“湘妹子”;黄英则是09届的快女亚军,当年一曲《映山红》惊艳过不少观众。 叶童、陈德容、邓萃雯、王蓉、霍思燕是“回忆杀”组,共同特征是都有过广为出圈的角色或影象点,影响力辐射多个年龄圈层,正契合当下“文艺复兴”的怀旧情绪。 叶童近几年在内地市场非常活跃,又有《新白娘子传奇》如许一部会在蛇年不断被考古的爆款代表作,出现在《浪姐》的舞台上并不意外。 (叶童路透图,能看出整个人状态非常好↑) 陈德容是初代“琼女郎”,最后一次出现在内地运动中是2020年参加《我就是演员 第三季》中途退赛。去年琼瑶去世,她和李晟两代“琼女郎”的同框应该会在节目首播后拥有不小的话题度。 邓萃雯是当之无愧的“港剧大女主”,在《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里饰演的郑九妹现在还时不时会被网友考古;王蓉是在数字音乐时代没落的“神曲天后”,试问那些年谁不会哼两句“我不是黄蓉,我不会武功”? 霍思燕是一代观众心中的“七仙女”,婚后虽然把生活重心放在相夫教子上,但早些年她也同样是“黑红”体质的话题女王,预计会承担起这一季的“热搜KPI”。 宋妍霏、吴宣仪、李艺彤都有过练习生经历,是女团气质最明显的几个,可以保障舞台的可看性。 外洋选手相比去年减少:一位是中泰混血女星noon,另一位是在cosplay圈人气很高的卡琳娜。 (在上班路上也不忘饭撒的卡琳娜↑) 女喜剧人含量增加:有近年刚刚上了春晚的小婉和管乐,还有用回本名李嘉琦的辣目洋子。 别的,倪虹洁、江一燕、蒋梦婕、何泓姗、彭小苒、祝绪丹等人也都是演员中的“熟脸”,侯佩岑刚刚录制完芒果系综艺《再见爱人》,VAVA可以对标上一季的万妮达。 综合来看,这一季的《浪姐》基本延续了前几季的选人思路,有惊喜、但不多。思量到节目已经办了五季,“30+”的女艺人资源已经挖掘殆尽,《浪姐6》能盘出如许的阵容已属不易。 02 人选上的瓶颈是最明显也最容易解决的,不易察觉也更棘手的是内容层面的瓶颈。 《乘风破浪的姐姐 第一季》的口号为“三十而骊,青春归位”,强调女性打破年龄限定,任何阶段的女性都能绽放魅力。在彼时被“白幼瘦”审美统治的内娱语境中,这个困境是普遍成立的,能在最大程度上激起女性观众的共鸣。 并且,这个困境是可解的:姐姐们通过不懈的努力站上舞台,用观赏性高的表演来展现熟女魅力,由此构成了节目说服观众的底层逻辑。 这也是为什么第一季中,宁静、袁咏仪、阿朵一公演绎的《兰花草》,金晨、李斯丹妮、张含韵等人的《大碗宽面》舞台会广为出圈,成为节目粉心中的“白月光”。 到了第二季,节目的slogan为“三十而弈,落子无悔。乘风破浪,爱无反顾”。 爆款效应为节目吸引来了更多咖位高、流量大的高朋,但在此前提下,却并未贡献出更多足够精彩的舞台,反而是部分成员频频陷入“滑水”争议。 (张柏芝在本场演出中被指“站桩”“滑水”等↑) 第三季节目更名为《乘风破浪》,主题为“三十而悦”,引入了那英和宁静带领不同阵营对抗的新赛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节目的紧张感。 在高朋选择上,节目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除了娱乐圈女艺人,还请来了奥运冠军徐梦桃,舞蹈家唐诗逸、朱洁静,“跨界”和“破圈”成为了新看点。 这一季也是CP开始发力的一季,前期的“量紫俪学”(王紫璇×张俪),后期的“热恋琪”(薛凯琪×刘恋)、“大于妍家”(于文文×郑秀妍)都为节目带来了可观的热度。 第四季,节目再次更名,改名为《乘风2023》,主题为“大美中国,乘风而上”,外籍选手的比例大幅提高。在女性力量的表达之外,节目还被赋予了一种文化交流的意味。 从结果来看,这一季最出圈的也确实是来自日本的歌手美依礼芽。 只是如果仔细复盘美依礼芽的走红路径,会发现更多应归功于二次元作为小众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圈层碰撞,节目内容本身的助力并不大。 到了《乘风2025》,节目定位是“国际女性文化交流与音乐竞演综艺”,slogan为“大美中国,热望成风”。 但横向对比,同期播出的《歌手2024》在竞技与文化交流的层面显然做得更为成功;纵向对比,在节目核心竞演模式稳定的情况下,观众的审美疲劳又在所难免。 (《歌手》舞台上的香缇·摩尔↑) 03 梳理五季《浪姐》的主题,不难发现节目组一直在努力求新求变,但也逐渐呈现出两个趋势—— 第一是话题上的失焦,从舞台呈现到选手个人再到热门CP,大众讨论越来越偏离节目本身;第二是女性主义表达的不断弱化,从《乘风破浪的姐姐》到《乘风破浪》再到《乘风》,节目名称的改变与立意上的调解与取舍息息相关。 而放眼整个舆论环境和市场变化,观众对于女性创作的等待和市场对女性题材的需求却是在急剧提升的。 据云合数据《2024年综艺网播年度观察》显示,2024爱芒腾优上新独播综艺女性用户占比在56%-71%之间。 同时,“她综艺”的题材类型和内容范畴也在不断拓宽,《女子推理社》《是女儿是妈妈》《燃烧的月亮》等皆从不同维度聚焦女性议题,传递女性力量。 两档脱口秀节目,《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和《喜剧之王·单口季》中,女脱口秀演员的表现同样掀起了破圈热议,为女性表达开辟了全新的内容视野。 不管是行业环境的变化,还是节目自身的迭代更新,都对《浪姐》的内容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除了第一季《乘风破浪的姐姐》,其余四季《浪姐》的豆瓣评分均未及格。 (五季节目评分变化↑) 毋庸置疑,作为“姐系”综艺先行者和发蒙者的《浪姐》,在这条赛道上依然是一骑绝尘的存在,也是女性综艺中为数不多的“长寿IP”。 但正因如此,《浪姐》的计谋升级和内容创新才格外重要。 当前的《浪姐》需要直面的核心问题是,单一的年龄叙事和浅层的口号式表达已经无法再打动女性意识逐渐觉醒的观众,也与节目的行业地位不相匹配。 大概,进入第六个年初的《浪姐》,是时候从“呈现困境”转向“提供解法”了。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