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织里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娱乐圈 查看内容

《哪吒2》冲刺100亿,那导演饺子能赚多少钱?

2025-2-14 22:30| 发布者:admin| 查看:28| 评论:0

摘要:50亿、67亿、79亿......《哪吒2》,破90亿!(截自猫眼专业版)哪吒的导演饺子,每破一亿就画一张图庆贺。结果新年开工,欠了一屁股贺图。网友调侃说,饺子的手都画冒烟了,也赶不上票房增速。(图片来自网络)春节

50亿、67亿、79亿......《哪吒2》,破90亿!

(截自猫眼专业版)
哪吒的导演饺子,每破一亿就画一张图庆贺。结果新年开工,欠了一屁股贺图。网友调侃说,饺子的手都画冒烟了,也赶不上票房增速。

(图片来自网络)

春节以来,我的朋友圈被《哪吒2》刷屏了,几乎每天都在创记录。这也是我春节唯一一部去电影院看了的电影,简直很冲动人心。不知道你去看了吗?你去看了几遍了?
就像网友批评那样,《哪吒2》不论从哪个角度,都妥妥称得上国产动画电影之光。
不过,有关艺术性鉴赏,或者电影影评,这几天,我想你已经看了太多太多相干的文章。我也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今天,就不再拉着你赘述了。
但是关于哪吒,有一件事我着实不由得,特别想分享给你:哪吒的爆火,从贸易角度到底意味着什么?
它的贸易模式是什么?背后到底有谁在分账?各方能分多少?还有很多人关心的,饺子导演到底能赚多少?
更进一步,为什么近十年突然开始密集出现锋利的动画电影?背后到底谁在推动?有什么贸易逻辑?
这几天,后台也总是收到读者热烈催促我们写一篇文章。
没问题。
我连夜联系上一位资深的业内人士,问了许多“外行人”的问题。出乎料想的是,哪吒背后的故事,远比我想的,还要丰富太多。
收获着实太满了,极大的满足了我的好奇心。
所以今天,我迫不及待写下这一篇文章。请允许我,把我所了解到的事,全都和你分享。
从哪里开始呢?
就先聊聊你可能比较关心的,哪吒导演到底能赚多少钱吧。

如果到100亿票房,导演饺子能分到多少钱?
各大票务平台预测,《哪吒2》极有可能突破100亿,乃至160亿。
90亿都过了,100亿还远吗?
那,假设到了100亿,饺子导演又能分到多少?固然没有十分确切的数字,但是背后的分账规则,可以说来给你听听。
要知道饺子导演能分多少,得知道他所在的公司,到底能分多少。我们可以把他的制作公司和出品方,先笼统都归为一个词,片方。
那么,如果突破100亿,哪吒出品方又到底能挣多少呢?有人说是80亿,有人说是50亿,还有人说是8亿。到底是多少亿?
想知道答案,得先了解一个电影业的专有名词,叫:分账票房。
一部电影上映,我们买电影票的钱加总,就叫做“总票房”。也就是这几天看到的,哪吒破多少亿的贺图海报上的数字。

等到突破100亿,还不能急,这钱还不能分。其中,有两项一定要先扣除。一个,是5%得先上缴国库,也就是专资办。另一个,是3.3%给税务部门。
剩下的91.7%,才是可以分账的票房。
分账分账,顾名思义,就得把这个池子里的钱,好好分一分。那么,分多少?分给谁?
来排队分账的,主要是电影院和片方,小部分会分给其他七七八八的公司。一般来说,要是分账票房超过了6亿,还得给中影数字交1%到3%的发行署理费。
100亿的哪吒,天然满足了超过6亿的扣除条件。那么还要扣完这一部分,才能拿去分。
可是,分账比例又是多少呢?
要知道这些数字,可以去票务平台。淘票票对应的是灯塔专业版,猫眼则对应猫眼专业版。
就拿《哪吒2》来说,根据猫眼专业版,影院拿走52.27%,片方拿走39.31%。这个比例是固定的,一般,是上映前签合同来协定。

(猫眼专业版,截止日期2025年2月11日)
所以,如果是100亿左右的票房,片方能赚35.68亿左右。
可是,片方又是谁?一般来说,包含了出品方、制作方、发行方、联合出品方等。
比如《哪吒2》的出品方兼制作方就是饺子导演的可可豆公司,出品方还有光线传媒、彩条屋、成都自在境界文化有限公司等。
这里给光线传划个大重点,后面要考。

所以,这35.68亿,是这么多人还要继续分的。
那,饺子导演能分多少?
有一种算法,是这样的。你且听听看。
导演一般能从片方的净利润中获得5%至10%的分成。宣发制作成本,网传4到5亿。数字不一定完全真实,我们只是拿来做一个简单估算。
那么,按照上面的规则一步步算下来,100亿总票房的话,最后片方大概是30亿左右的净利润。
假设饺子导演分10%。这样预估的话,饺子导演能拿3亿。

3亿,很多了。但和100亿相比,还是太少。
不过别担心,这还不是他挣的所有钱。从片方之后的分成规则,也不一定是按照这个算法。
更别提,分来的30亿票房,也远不是片方挣的所有钱。
那么,他们还挣什么钱呢?

138元的哪吒手办,要排5个月
你抢到哪吒的小手办了吗?就是那个,哪吒和泡泡玛特联名的官方正版盲盒玩偶,69元一个。
哪吒和敖丙,谁能忍心不凑个对抱回家呢?你想凑一对,可以,那就是得买至少2个,138元。
不便宜,可以吃顿火锅了。可即便如此,它还是被抢破了头。你要是之前没买到,那么,得等近半年去了。

(泡泡玛特官网)
这个小小的盲盒,上线没多久就售罄,8天销售额就破了千万。
不想等?二手平台从69元炒到600元,现在降下来,也要257元一个。

(得物APP)
这,还只是哪吒贸易价值的冰山一角。
又比如,集卡社和哪吒联名的电影收藏卡和周边,轻轻松松就卖了一个小目的。

(图片来自集卡社)
根据Tech星球的报道,导演饺子亲笔签名的卡游卡牌,全球限量10张,一张已经炒到了10万元。10万,一辆入门小轿车的代价。
你刷到了吗?刷到过的话,一定印象深刻。
广告里,主要人物在后台等候登场。哪吒一边不屑地说自己不告急,一边却拿着牛奶抖得满脸都是。

网友批评,这样的广告,多来点撒,多来点撒。电影不敷看,广告来凑也行。
电影上映前就跟哪吒深度绑定的蒙牛,现在肯定乐开花了。
不过,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其实不仅是哪吒,现在的中国电影,已经不仅是靠电影票房的收入了。
哎?听上去有点耳熟。我说出来,你马上就明确了。
比如,迪士尼。比如,举世影城。工作日都是排不完的长队,简直就是印钞机。
就拿去年迪士尼来说,电影票房收入仅占公司总收入的1/3。去年一整年,迪士尼营收突破了900亿美元,相当于6500多亿元人民币了。
等一下等一下,我零要数不过来了。

新一代中国电影,在向美国电影看齐
这种贸易模式,很“好莱坞”。怎么说?
我们过往对电影的理解,更像是一种艺术创作。许许多多电影从业者,辛辛劳苦兢兢业业,为的就是呈现出精妙绝伦的镜头,讲好漂亮动人的故事。
这种模式,比较像欧洲电影的模式。
政府会给影院和片方很多补贴,可能是直接给钱、可能是税收优惠,又或者设立专项基金。
大家只需埋着头做电影,然后等电影上映,赚赚电影票房的钱,顶多再卖一卖版权什么的。
这固然非常非常好。所以我们能看到一批很纯粹的人,创造出了非常经典的电影。比如 《放牛班的春天》《海上钢琴师》《漂亮人生》等等。

(图片可上下滑动)
走这条路的中国电影,比如,海清演的《隐入尘烟》。效果也非常好,入围了欧洲三大电影节主比赛单元。

但基本上,它电影票房卖完了也就完了。再往海外发行一下,卖一下新媒体版权。之后,就没有更多收益了。
美国电影的模式,很不一样。
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什么补贴。
美国几乎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版权保护法律体系。是的,政府给你的版权保驾护航。但是钱嘛,你自己去挣。
没人兜底,怎么办?只能想办法,开发多元的收入。
好莱坞赚这么多钱,靠的是电影吗?是,但不全是。
提到好莱坞电影,你可能会想到好看、大片,乃至愿意去影院多刷,所以印象中,美国是全球最锋利的内容生产基地。但实际上,他们更强的,是宣发本领。
好莱坞的六大电影公司,迪士尼、派拉蒙、二十世纪福克斯、索尼影业、举世影业和华纳兄弟,靠的绝不仅仅是电影本身。
那么,靠的是什么呢?
电影,只是个引子。后面,还有一条长长的产业链。这些电影公司,无一不是从开始,就在做全产业链布局。
就拿主题公园来说。
表面看到的,是由于观众们喜欢加勒比海盗、侏罗纪公园的电影,所以才有的海盗园区、恐龙园区。
但在电影拍摄之初,从艺人经纪、内容制作到发行放映,每个环节都会不停串联到后期的贸易承接。
乃至,说他们是为了开主题乐园才去拍的电影,都不为过。
所以你会看到,许多典型的好莱坞电影,里面的人物众多,情节众多,就是为了后续开发周边、衍生品乃至主题乐园来早早做了铺垫。

(图片来自网络,《复仇者联盟》)
最典型的,就是漫威宇宙、星球大战等等。这些电影,从最开始就打算做成系列,一做就是十几二十年,一年又一年地把钱从观众口袋里,通过各种渠道,收进自己的口袋。
关键,观众掏钱的时候,还是乐滋滋的。
笼统来总结就是:欧洲,艺术性大于贸易性。美国,贸易性大于艺术性。
而中国的新一代导演,选择了向美国看齐。
新的一代导演的思维,在一起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思索贸易化了。或者,至少会重视而不是抵触贸易化这件事。即便自己不擅长,不要紧,那就去交给擅长的人,一起合作。
比如说,唐人街探案系列。
唐探很聪明,每次拍,都换个地方。比如这次的1900,背景是华人在美国淘金的年代,拍的唐人街。

这会带来什么呢?喜欢唐探的人,会去“圣地巡游”。
起首,唐探有系列优势。什么优势?演员固定。磨合好了,方便继续合作。
其次,每一部换地方,就可以打破审美疲劳,总是有新的打卡地出现。
文旅,就可以依托唐探的IP。
比如他们在山东搭建的德州乐陵影视城,每上映的时候,会进好几万游客。这就是和文旅项目上做了个联合。

(图片来自界面新闻)
景区门票和周边,就轰轰烈烈卖起来了。
这是常规的真人电影。
又比如说,科幻电影。
很有名的像是《星球大战》系列。那一追,可就是几十年的陈大哥粉,IP价值非常大。而且,其他同类题材几乎无法撼动。

(图片来自网络,《星球大战》)
我们的《流浪地球》,上映的时候周边产品也连带着卖得非常好。
所以,我们不妨大胆想一下,有没有可能,《哪吒3》上映时,已经有了一座哪吒主题乐园呢?
更别提,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哪吒本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业内人士说道,唐探系列、流浪地球系列,他们的周边简直做得成功,但跟哪吒,是完全没法比的。
为什么?

动画电影,有着得天独厚的绝对优势
动画电影,和其他电影很不一样。
动画这一种形态,在贸易化上有巨大空间。它着实是太“讨巧”了。所有收益,都能集中在版权公司。
为什么说它“讨巧”?
我咨询了一下业内专家,得到了三个缘故原由。觉得很有意思。
起首,动画人物不会塌房,更不会突然去世。
真人电影,最担心的就是明星塌房。本来电影拍摄周期就很长,动辄一两年、三五年,乃至十年。
这要是还没上映,啪,明星丑闻霸榜热搜,怎么办?去哪里哭啊。
好不容易,每一个参演明星都很好,上一部上映后观众反响也特别好。
可是,是人就吃五谷杂粮,世事难料。等拍下一部的时候,突然,演员去世了。比如2020年漫威电影里的黑豹扮演者查德维克·博斯曼去世,你下一部怎么办?

(黑豹剧照)
还能怎么办?只能换一个人了。可观众又嗷嗷叫着说很出戏。这要是最最核心的大主角,就更麻烦了。很可能后面的系列,就不能看了。
哎,所以你会看到,编剧只能含泪终结电影世界里的脚色生命,或者让脚色突然看破红尘,远走他乡。
但是动画电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
电影拍完后,如果后续还想继续开展合作,拍拍广告。
真人的话,你还得挨个把人找齐,统筹他们的排期,还得看他们是不是每人都乐意接。突破一系列阻碍之后,才能继续。
动画呢?画就完事。哪吒上台前,告急得手抖都要喝的牛奶,你想尝一尝吗?
其次,动画电影的生产更可控。
什么意思?
动画电影的生产,是一个严酷的工业生产过程,可以流水线操作。到点做什么,相对真人电影更好把控。
比如说,你永远都不用担心一开拍外面就狂风暴雨,也不用担心需要下雨的场景却天天太阳。毕竟,这一延伸就是好几天的预算,明星片酬、剧组成本、租金压力等等,还是挺肉疼的。
动画呢?真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不用看天气脸色,画就完事。上一秒呼风唤雨,下一秒艳阳高照。不敷?还能给你画个千里江山图。

(《哪吒2》海报)
另外,成功的动画电影系列,做衍生品的想象空间,可太大了。
前面说的手办、收藏卡、绘本、文具等等周边,还是衍生品里很小的一部分。文旅园区、主题公园,动画天然更适合做这些事。
更别提,整个中国文化在崛起,动画顺着就能出游戏。
哪吒,就诞生于中华传统文化,属于封神宇宙里面的其中一个重要人物。光是围绕着哪吒本身,就已经出来了哪吒父母、陈塘关百姓、申公豹家族、敖丙家族、海底妖兽、阐教天庭等一系列人物。
这要是展开封神榜,那就是完全不输于漫威宇宙的体量。而依托于民族自豪和久长的文化,衍生出游戏,简直是顺其天然的事情。
游戏的想象空间,那就很大了。去年爆火的3A大作《黑神话·悟空》,卖了90亿,就是佐证。

不仅如此,同样是做衍生品和主题公园,动画的灵活度和广度,也更大。
这么说可能还有点抽象。我给你举个例子,熊出没系列。

很多人会说,熊出没有什么好看的?他们的核心受众本就不是你,而是幼龄小孩。
这就决定了,他们几乎不存在对手。
别小看幼龄人群。他们背后往往是两三张电影票。毕竟,小孩子会喊爸妈亲友陪同观影。
这还不是熊出没最锋利的。最锋利的,是他们的“母公司”华强方特的主题公园。

(图片来自网络)
华强方特靠着熊出没的IP,打了漂亮的翻身仗,实现了主题公园和数字动漫业务的双重增长。
每一年,熊出没都会出一部新的。就这样出了十几年了。
每一次电影上映,就在提醒小孩去看,提醒小孩家长带孩子去乐园玩,提醒他们买熊出没联名的文具。
小孩会长大,但是,永远都有8岁的小孩。
那么,就永远会有想让自己的8岁小孩开心的父母,牵着他们的手,走进有熊大熊二的方特乐园。
总结一下动画电影的三点独特优势,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
1、不受人限定。
2、生产可控性强。
3、衍生品空间大。
好家伙。动画电影太完美了。
这么完美,为什么这么多年,也就这么几部出来了呢?
由于,太难了。电影行业太难了。动画电影太难了。一进来,拼的不是不共戴天,一半一半的概率。
而是,九死一生,一比九的概率。

电影业,本质是在“赌博”
猜猜看,2024年一整年的电影票房是多少?425亿。

(图片来自专资办)
哇,400多个小目的。其实不然。
这400多亿,电影人看了,得齐刷刷感到眼前一黑。为什么?
大概,陈思诚导演的这句话,能部分答复这个问题。大意是,如果中国电影年产票房比480亿少,那么7成的影院可能都要关门了。
而上一次比480亿少,还是十年前。
有人觉得,这只是电影行业短暂的失灵,春节档一来,这不又好起来了吗?
真的会好起来吗?
要知道,这个整出了425亿的一年,春节档也创造了记录。2024年春节档总票房和观影人数双双创新高。开门红也禁不住整年的惨淡。
所以,如果你回看2024年的电影业,497部新上映的电影里,真正开心的可能不超过20部。
我在前两天的进化岛日课里,就和大家分享了一些例子。比如,动画电影《雄狮少年》因脚色设计问题被批评“自我丑化”,终极票房惨败;而口碑佳作《封神》,续作却未能连续成功。
这说明什么呢?电影的成功,不仅需要优秀的内容,有时还依赖于市场运气。
一般来说,电影是个赢家通吃的行业。只有最最头部的,才活得下来。
就像这次春节档,也是一样。根据灯塔专业版的数据,春节期间总票房大约是130亿,其中哪吒一个就占了80亿。唐探20多亿,但有新闻爆料说,他们乃至没有说回本。其他的,就不用多说了。
所以,投资电影,简直就像是在赌博。
电影行业,看上去十分光鲜。但是数据却在讲另一个故事:中国的电影近90%都无法盈利。
一部电影的制作成本动辄数亿,周期长达数年,一旦失败,损失惨重。雪上加霜的是,观众口味变化太快,宣发效果不太受控制。更别说,在国内拍敏感题材,到处受限,创作难度又加大了。
就拿今年春节档来说。哪吒一出来,其他几个部电影,就只能哀叹。十分残酷,他们唯一做错的就是选错了档,哪吒一出来迅速吸掉了所有人的流量。
但是风险巨大的另一面,是巨大的收益,赚到超出想象的钱。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不做九死一生的“九”,跻身走入“一”的行列呢?

如何打造哪吒的成功?
毫无疑问,哪吒系列就是那个九死一生的“一”。而且,还是“一”里面的超等尖子生。
哪吒的成功,绝对离不开一家公司的布局。这家公司,叫光线传媒。
光线旗下有个专门做动画的品牌,彩条屋。也正是他们,投资了饺子导演的可可豆动画,共同开发哪吒IP。饺子导演的另一个持股公司,就是自在境界。
精确来说,光线传媒下注的对象,不是哪吒,而是饺子导演。而且,是通过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深度绑定导演。
现在我们重新来看参与公司的列表,你就会发现,哇,这么一溜,原来全是光线的影子。

哪吒上映后,节后回来第一个交易日,光线传媒股票直接涨停。
有网友说,光线传媒真有眼光,这次投对了哪吒。这句话,只对了一半。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图文热点

  • 寻忆织里画虎大师吴寿谷
  • @浙E车主,最新消息!明年继续免费!

热门推荐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