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25年2月7日《印度时报》报道,印度取消400架无人机订单,原因竟然是中国零部件? 在中印边境对峙的背景下,印度为何不惜放弃重要军事装备,只因里面有中国制造的技术? 而更令人狐疑的是,印度能否在全球化的供应链中,真正实现“去中国化”? 从技术依靠到国际博弈,这背后的动机值得深思。 印度无人机发展的缺陷尽管印度近年来在推动国产武器装备的发展,尤其是在无人机领域,进行了大量投入,但其无人机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仍显薄弱。 首先,印度的无人机技术在自主控制和智能化方面的创新能力有限。 以印度的Rustam-2型无人机为例,它的设计虽然具备肯定的军用性能,但其飞行控制系统相对较为简单,且在复杂环境下的自主飞行性能较弱,远不如中国的翼龙-2型无人机。 翼龙-2不仅可以在复杂的气候条件下稳定飞行,还具备及时自主决策的能力,可以大概根据战场环境调整航向和任务目标。 印度的无人机在传感器技术、数据传输和及时通信等领域同样面临显著短板。 以雷达感知、光电传感器为例,中国的彩虹-5型无人机不仅配备了高精度的光电传感器,还能利用红外成像系统在复杂的气候条件下提供精准的及时谍报。 这些技术使得中国的无人机在执行侦察任务时,可以大概应对各种复杂环境,并提供高效的数据支持。 然而,印度的无人机广泛存在传感器配置不足、数据处置惩罚能力差等问题。 印度国产的无人机通常接纳的都是较为根本的红外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导致其在及时侦察、长时间任务执行及夜间作战中表现欠佳。 更严重的是,由于技术的范围,印度的无人机在数据链路的加密传输以及及时数据共享方面也存在不足,这使得其无人机在信息战中的应用受到极大制约。 不仅如此,印度的无人机制造商,特别是那些国有企业和军事承包商,仍然面临着高本钱、低生产服从的挑衅。 根据陈诉,印度国内无人机的制造本钱通常比其他国家高出20%-30%。 这与印度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以及无人机生产中的工艺控制、自动化程度较低有关。 相反,中国在无人机的生产中,依靠大规模生产和成熟的供应链,使得其生产本钱远低于印度。 比方,中国的大疆创新(DJI)在无人机的生产上,已经形成了全球领先的技术和生产模式。 也正因此,印度依靠外部供应商的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对中国的依靠。 根据2019年国际航空航天与防务展的数据,印度无人机的核心部件,如飞控系统、通信模块、导航芯片等,约70%以上来自外国,此中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占据了重要份额。 此外,印度国内无人机制造商在高端材料的采购上也面临着供应不足的问题。 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轻质高强度材料的生产,印度仍然依靠进口。 与此相比,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技术早已到达国际先进水平,并且拥有庞大的供应链体系。 印度对中国零部件的排斥背后的政治动机印度决定取消这批无人机订单,外貌上是因为担心中国零部件带来的安全隐患,背后却有着更为复杂的政治动机。 并且这也不是第一次。 2023年8月8日,印度当局就曾“悄悄”下达了一个禁令,印度军用无人机制造厂商不得利用中国制造的零部件。 印度军方官员明确表现,“由于安全的原因,与印度有陆上边界国家”的装备或零部件“不能担当”。 显然,这样的禁令,毫无疑问是针对中国的。 自2020年中印边境对峙以来,印度对中国技术的疑虑愈发加深。 印度方面认为,中国的技术装备可能存在被远程控制、信息窃取甚至间谍举动的风险。 这一担忧虽然难以证明,甚至是印度有一些“被迫害妄想症”,但却在中印紧张关系下被极度放大。 此外,印度取消订单的举动也可以看作是在向美国示好。 近年来,美国与印度在军事和技术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 特别是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印度与美国的关系愈加精密。 印度通过取消利用中国零部件的无人机订单,可能是在向美国表达其愿意在中国问题上与美国保持一致的立场。 这种做法不仅是在军事安全领域向美国靠拢,也是在政治层面向西方国家展示其立场。 但印度能否真正从“去中国化”中受益,却充满了不确定性。 虽然印度在政治上可能试图迎合美国,但在实际的经济和技术领域,印度仍然无法完全摆脱中国制造的影响。 要知道,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本日,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世界工厂”,在电子产品、零部件以及相干技术的供应链中占据了无可替代的地位。 全球供应链中中国的角色根据海关总署显示:中国2024年对印度出口1204.81亿美元,此中包罗大量的电子元件和关键零部件。 中国不仅是全球制造业的核心力量,也是许多国家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柱。 对于印度来说,尽管其试图通过禁令去除中国零部件,但现实环境却并不允许其完全“去中国化”。 在印度的电子产品、汽车制造、消费品等行业中,中国的技术和零部件饰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印度的高科技产品,无论是通信装备、无人机,还是汽车电子,都无法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靠。 不止印度,从消费电子到先进的军事技术,中国的制造能力早已成为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特别是在无人机领域,中国已经在技术研发、生产规模和全球市场份额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中国在全球无人机产业链中的重要性,尤其体现在其提供的高质量、低本钱的零部件和整机制造上。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和2023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出口金额均为18亿美元左右。 2024年1-11月,中国民用无人机出口金额19.44亿美元,同比增长16.8%。出口数量325.05万架,同比增长24.2%。 这一巨大的市场份额,反映了中国在无人机技术和生产中的强大竞争力。 从民用无人机到军用无人机,中国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已到达国际领先水平。像大疆创新这样的企业,已成为全球无人机领域的领导者,几乎主导了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的60%以上。 而在军事无人机领域,彩虹系列和翼龙系列等国产无人机也已逐渐走向世界市场,并在多个国际竞标中取得显著成绩。 另外,根据IHS Markit的数据,中国的电子组件和无人机相干的核心元件,如飞控系统和传感器,已成为全球无人机生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比方,中国的比亚迪、华为、大疆创新等公司,生产的锂电池、飞行控制系统、图像传感器等组件,广泛应用于全球无人机厂商的生产当中。 这些零部件以其高性价比、稳定性和技术先进性,成为全球无人机产业不可或缺的供应来源。 中国提供的锂电池和光电传感器等无人机必备组件,在全球无人机产业中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 尤其是随着全球对无人机的需求日益增加,中国在无人机电池技术、无人机图像识别系统等方面的技术进步,使得中国的零部件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不断增长。 结尾印度的禁令看似是在加强对中国技术的抵制,实则反映了在全球化的经济和军事合作中,印度面临的现实困境。 印度的外交政策与全球化的经济依靠之间,如何找到平衡,仍然是一个亟待办理的问题。 尽管印度有意在政治上与中国保持距离,但在技术和经济领域,印度却无法忽视中国的制造能力和科技进步。 未来,印度是否能在不依靠中国技术的环境下实现全面的技术自给自足,还需时间的验证。 而中国在全球科技和制造业中的地位,注定将继承影响世界各国的经济选择和战略布局。 参考文献 上观新闻《印度悄悄这一招,把印度军方整尴尬了》 央视新闻《印军计划大量采购无人机:陆军120架 空军100多架》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211A073WI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