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满达 孙喆 紧急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撤离,搭乘“新厦门”轮夜行9个多小时,江西人李先生和同胞们于本地时间10月1日上午抵达塞浦路斯。在本地等候了一天后,李先生即将搭乘从塞浦路斯返回北京的航班。10月2日,还在塞浦路斯酒店的李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这次撤侨令他终生难忘,感谢强大的祖国,他才能迅速从黎巴嫩撤离,因为有了使馆工作职员和志愿者的照顾,他一路都很放心。 上午接到关照,下战书就撤离 李先生是江西人,常年在海外的工地项目务工。1个多月前,他来到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在一家中资企业的项目工地工作。随着中东局势告急,以色列频频袭击黎巴嫩多地,身在贝鲁特的李先生也感受到了危险。 撤侨职员抵达塞浦路斯,准备下船 (视频截图) “我们在工地,亲眼看到两发炮弹打在了贝鲁特城区附近,浓烟滚滚。离我们估计也就5公里远。”李先生说。本地时间9月30日上午,李先生还在工地上班,突然接到了撤离的关照。在项目工地吃完午饭后,李先生和同事赶紧收拾了物品,然后等候其他一起撤离的华人华侨。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的工作职员调派了两辆大巴车,将大家送往贝鲁特的港口。 李先生是第一批撤侨职员,一共有69名在黎巴嫩中国公民和11名外籍家属。“我们项目到港口不远,开车也就10多分钟。”李先生说,本地时间30日下战书5时许,他们抵达港口后,开始办理离境手续,到了登船准备出发,到了晚上10时许。 来接李先生等人的是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新厦门”轮。上船后,船长告诉大家,需要9个多小时才能抵达塞浦路斯。“船长让我们有什么要求尽管提,船上吃的喝的都有,照顾得挺好。”李先生说,同行职员当中有小孩、孕妇的,会被安排到沙发等舒适的位置,大家都很配合。 晚上10时许,“新厦门”轮朝西往塞浦路斯前行。在地中海夜航,李先生觉得很安稳:“因为这是在我们中国的船上,很安全,我没有睡不着。”次日上午10时许,轮船抵达利马索尔港,李先生看到平静的港口,感到无比踏实。 撤侨职员在贝鲁特等候撤离(视频截图) 抵达港口后齐唱国歌 “中国驻塞浦路斯大使馆的工作职员,还有本地华人华侨组成的志愿者队伍,都来港口接我们。”李先生介绍,抵达港口后,他看到现场张贴了许多五星红旗,中国驻塞浦路斯大使也来欢迎他们,现在工作职员还发放了食物。“大使先生让我们放心,祖国一定会把我们安全地送回家。听了特别暖和、感动。”李先生称,因为当天是国庆节,大家还一起唱了国歌。 抵达塞浦路斯后,大家一起唱歌(视频截图) 在塞浦路斯上岸后,大家被安排到了本地的酒店,等候搭乘飞机回国。“我们第一批撤离的职员到了塞浦路斯后,第二批撤离的同胞们直接搭乘包机到了北京。”李先生介绍,本地时间10月2日下战书,他们也将从塞浦路斯乘飞机飞往北京。“使馆工作职员非常知心,早上7点多就来酒店,问我们有什么想法,尽管跟大使馆提。”李先生说,他立刻就能登上回国的飞机,非常激动,这次撤侨令他终生难忘。 “在黎巴嫩时,国内的家人看到新闻,非常担心我,每天都打电话来问。现在他们终于可以放心了。”李先生说。 据新华社报道,本次撤侨分为两批,第一批69名在黎巴嫩中国公民及11名外籍家属搭船前往塞浦路斯,第二批146名在黎巴嫩中国公民及5名外籍家属乘坐包机返回北京。由中方承建的援黎巴嫩国家高等音乐学院项目作为此次撤离临时集结点。据不完全统计,在黎中国公民超过200人,其中150余人为该项目职员。 已在黎巴嫩生活20年的侨领赵颖表示,中国迅速展开撤侨行动,整个过程安全有序。据她介绍,目前仍有一些人选择留在黎巴嫩,其中大部分腋孚黎组建家庭,留下的人已经储备好物资。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出色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1002A055OL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