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伊朗通过两波攻击向以色列发射了约200枚弹道导弹,这是伊朗有史以来对以色列发动的最大规模袭击。 今年4月13日,伊朗也曾对以色列发动过打击,当时动用了约170架无人机、30多枚巡航导弹和120多枚弹道导弹。 与4月份以无人机袭击为主相比,弹道导弹速度更快、突防能力更强,因此披露出的视频画面中有更多导弹突破了以方拦截体系。 上次美国和以色列宣称拦截了99%,这次没有讲具体数字,只说“拦截了大部门”,而伊朗方面则宣称超80%的导弹击中目标。 被视为暖和派的伊朗新总统佩泽希齐扬在交际流媒体平台X上写道: “根据合法权利,并为了(建立)伊朗和本地区的宁静与安全,对犹太复国主义政权的侵略作出了果断回应。” 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奇也在交际平台X上发帖称: “除非以色列政权决定引发(伊朗做出)进一步的报复行动,否则我们的行动已经结束。倘若再次发生挑衅,我们的回应将更加猛烈有力。” 另有伊朗军方高级官员表示,如果以色列采取报复回应,伊朗将大规模摧毁以色列的基础设施。 不难体会,伊方的表态跟今年4月份那次如出一辙,即点到为止、要求以方不再报复。 以色列方面,当地时间10月1日深夜,安全内阁在耶路撒冷附近的政府掩体召开会议,内塔尼亚胡发声称: “伊朗今晚犯下大错,将为此付出代价。” 10月2日,有以色列匿名官员表示,正筹划未来几天对伊朗发动“重大报复”,袭击目标可能是伊朗境内的石油设施、防空设施或其他战略目标,亦可能发起针对性暗杀。 美国方面,总统拜登、副总统哈里斯等高级官员在白宫战情室监控了袭击情况。 事后拜登和沙利文指伊朗袭击“无效”,哈里斯称伊朗为“不稳固力量”,国防部长奥斯汀则将伊朗的导弹袭击形貌为“令人发指的侵略行为”,五角大楼发言人称正在向中东增派几千名部队,做好在必要情况下保卫以色列的准备。 与民主党政府相对克制的表述不同,一些激进的共和党议员已呼吁美国打击伊朗——这显然是在给拜登出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伊朗发动导弹袭击后不久,以军地面部队正式入侵黎巴嫩。 这样的举动不排除是以色列在拿伊朗空袭事件做“掩护”,趁机升级其在黎巴嫩的军事行动。 某种意义上讲,此轮中东危机已经升级为2.0阶段,即从以色列-哈马斯战争变为以色列-黎巴嫩真主党战争,而伊朗的角色相较之前也更加突出。 文章后半段,让我们探讨一下危机期间中国可能的战略角色。 中国虽然希望危机尽快结束,但更希望在不花费自身外交、经济或军事资源的情况下来实现这一目标。 中东是一片中国拥有庞大利益的地区,不仅仅是石油和贸易,像苏伊士运河北端的塞得港、南端的艾因苏赫纳港,中企都拥有股份,因此中国不希望该地区陷入混乱。 但话虽如此,当胡塞武装执意发起海上袭击、伊朗和以色列导弹互袭时,中国仍会避免高风险的军事介入计谋——尽管解放军在亚丁湾拥有一支护航舰队(常驻一艘驱逐舰、一艘护卫舰和一艘补给舰)。 实际上,除了像打击索马里海盗这种定性明确、世界各国立场高度一致的任务外,中国一直避免卷入那些涉及宗教、地缘政治纠纷的争议场景。 其中的重要考量可能有两方面。 第一,部门西方学者以为,中国希望让美国纠缠在这些危机中,从而暴露美式国际秩序的混乱。 第二,干预的尺度对中国来说非常难以拿捏,虽说现在的做法让西方媒体批评为“无为”,但如果“用力过猛”,则极有可能被国际舆论渲染成同美国争夺中东地区事务主导权,进而招致华盛顿更激烈的回应。 这就跟单位里的二把手一样,既不能完全不管,也不能管得太多,很多时候管得太多反而效果越差。 我们不妨以俄罗斯打击ISIS为例,看起来十分符合保卫“基于规则的秩序”,但这段履历是给美俄关系加分照旧减分呢,相信大家都有判断。 有学者以为,中国对当前国际秩序的认知是基于汗青上大国兴衰的“普遍规律”。 简而言之,中国以为国际秩序存在“周期”,就像古代大一统王朝的从盛到衰一样,每一段国际秩序也拥有一个“建立→巩固→发展→衰落→混乱”的过程,且这一过程往往是不可逆的。 根据近现代以来的规律,一段举世霸权或均势体系通常只能维系100年左右,并以混乱和动荡告终。 而在中国看来,美国在二战后建立的霸权正在延续这一趋势。 此即我们反复提到的概念:中国对于未来一段时间举世秩序的预期是无序。 站在中方角度,既没有想着全面修改现有秩序或用其他方案取而代之,也没有寻求拯救这个体系,而是在为它的失败做准备。 中国正只管减少举世不稳固因素对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生存和适应能力,建立越来越多样化的供应链和贸易通道。 除此之外,也是很关键的一点——勉力避免卷入旧秩序的纠纷。 中国深知美国及其盟友是当今国际秩序的最大受益者,他们拥有极大的动力去保卫当前秩序,平息混乱。 反过来讲,如果连美国及其盟友都无法平息危机,那中国所做的任何军事反应也不会更成功。 中东地区某种意义上是未来国际秩序的一个试验场,在美国力量渐渐撤退后,一步步陷入危机混乱。 对于中国来说,真正利益在于置身于冲突之外。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1002A053CE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