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议案终极获得通过,哪些国家投下了赞成票?中方的回应中,包罗了哪些重要信息? 靴子终于落地,和我们早前预期的一样,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议案,在终极投票中获得通过。投下赞成票的共计有10个国家,基本上就是路透社前几天披露的国家,其中法国、意大利的立场最为关键,这两个国家的人口加起来差不多占欧盟总人口的28%。按照欧盟的规则,要想阻止这份议案落地,至少要15国投反对票,而且这些成员国的人口数要占欧盟65%以上。所以法国和意大利执意投下赞成票,通过投票程序阻止加征关税的议案落地就注定不现实。 欧盟 投票通过后,中方立刻做出了回应。总结来看,主要包罗了三部分内容。起首,亮明立场。商务部夸大,中方立场是一贯的,坚决反对欧方不公平、不合规以及不合理的保护主义做法。 其次,阐明事实。商务部夸大,中国电动汽车一直对峙市场主导,通过市场充分竞争不断创新,为天下绿色公共产品提供优质供给,这相称于驳斥了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靠补贴确立市场优势的错误叙述。 商务部 最后,中方提出了期望。商务部表现,9月19日,中欧经过全面且深入的会谈后,决定开启价格承诺磋商,以避免贸易摩擦持续升级。随后的十多天里,中欧开启了6轮技术磋商。在此期间,中方展现出了最大限度的灵活性。 有熟悉会商情况的人士称,如今中欧已经讨论了两种方案。第一种是综合电动汽车的诸多性能指标,设定不同的最低进口价格。第二种是中方承诺在过渡期内,对欧盟进行投资,并对出口到欧盟的电动汽车设定配额。这实在和当初中欧光伏争端时所提出的价格承诺解决方案大同小异,都是通过设定价格限定和配额,让欧洲企业不至于在面临中企的冲击时毫无缓冲空间。 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 不过这里有必要夸大的是,欧洲车企绿色转型困难,根本原因不是中企的冲击,而是欧洲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协同能力不足等因素,导致生产出来的电动汽车核心竞争力不足,消费者购买意愿不强烈。 无法刺激市场,推动绿色转型自然会困难重重。所以从长远来看,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入,对欧盟绝对不是坏事。引导企业适应产业的转型和市场竞争,擦鲱正确的做法,一味地搞保护主义,解决不了题目。 中欧关系 这次商务部在回应时,就提示欧盟要认识到加征关税解决不了任何题目,只会动摇中企赴欧投资的信心,希望欧方在接下来的会商中展现出真正的政治意愿。这句话明面上来看,是中方给欧盟留了余地,但欧盟各国应当听懂其中的告诫信号。 诸如法国、意大利等国主张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根本目的是施压中国车企赴欧投资,带动当地汽车产业的转型。虽然欧盟市场具有吸引力,但欧盟也别忘了,企业在投资时,信心极其重要。动摇了中企的信心,未来影响的可不只是电动汽车产业,还包括其他领域。 宁德时代 这次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的反补贴调查,程序上存在诸多漏洞,这些中企都看在眼中。违反正常程序,违背世贸规定,通过政治本领干预市场,如今欧盟可以通过这种本领针对中国电动汽车,未来也完全有可能用来针对其他中国具有优势的产业。所以欧盟不要低估这次加征关税对中欧经贸关系带来的冲击,拿出足够的诚意,否则欧盟所要付出的代价,必将超出预期。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1005A045Y2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