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眉林当众刺杀三皇子之后,她就被送进了大炎的诏狱。 青州遗孤、假装和亲、当众行凶、谋害皇子,这几个关键词,无论怎么排列组合,都是罪大恶极的大罪。 在大炎西焉关系持续改善、和平曙光初现的背景下,眉林刺杀三皇子,简直是煽动群众情绪、破坏两国关系的罪人。所以,在刺杀行动失败后,眉林立刻被抓捕、下诏狱。 在古人的世界里,诏狱是个令人闻风丧胆、毛骨悚然的恐怖存在。达官显贵、黎庶百姓,无论是寒门世家,还是貌美如花,如果迈进了诏狱的大门,往往都是有来无回。 此时的眉林,已然是凶多吉少。落井下石的是,太子还在暗中磨刀霍霍,计划趁你病、要你命,彻底铲除眉林。 于是,围绕着眉林的存亡,大炎国内群魔乱舞、暗流涌动,敌国皇子想救眉林,本国太子要杀眉林。作为事件的当事人,三皇子慕容璟和也想救下眉林的性命。不过,真正能够决定眉林存亡的则是拥有万里江山、手握生杀大权的大炎皇帝。 既然皇帝的手里攥着眉林的存亡,为了营救眉林,三皇子只能入宫见父皇。 眉林是当年青州大火的幸存者,又是刺杀皇子的加害者,这复杂的身份,本来就让皇帝很是头疼。对于皇帝而言,令人为难的不仅是眉林的身份,还有青州这个敏感的地域。 青州从前是大炎的国土,后来被西焉占领,十年前又被威北军收复。由于两国反复争夺,青州本地人对大炎国的归属感并不强。 正像皇帝本人说的那样,“重建一个青州不难,难的是收复民气。”皇帝是清醒的人,他很清楚,想让青州人民彻底臣服,不仅要武力征服,更要增加青州人的心理认同感。 不过,作为一国之君、大炎之主,他必须还要考虑国家和自己的脸面。如果,一个外邦人在皇宫大殿上刺杀皇子,最终还能够逃过一劫、免除死罪,这样的处理结果一旦传出去,给人的感觉,简直是丧权辱国、名声扫地。 所以,大炎皇帝也觉得处理眉林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用他自己的话说,“杀也不是,不杀也不是。” 权衡利弊之后,皇帝最终还是给出告终论——“青州是慕容家的青州,难不成还要朕的皇子给他们赔命不成?小人畏威不怀德,青州遗孤竟敢御前刺杀,不杀不足以正我天威。” 皇帝的话说得很是直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青州是大炎的地盘。青州人敢在朕的面前刺杀皇子,这就是典型的欠揍找抽,所以,处理结果是一个字——杀。 皇帝果然是皇帝,一秒之间、杀伐决断。至此,眉林的存亡看似已经没有了悬念。 但是,逆天改命的三皇子决定扶我起来试试。 他说了这样一番话,“父皇,不能杀。在荆北,那美人有无数次机会接近儿臣,可她为何偏偏选择和亲大宴才动手?这背后定有阴谋,有人想要借助青州之恨挑起事端。那眉林无论是青州遗孤还是和亲美人,都杀不得。杀了,便会掉入他们的陷阱;杀了青州遗孤,则会让百姓生怨、危及社稷;杀了和亲美人,会引发两国猜忌,影响和亲大局。” 三皇子是个天生的演说家,更是个少有的明白人。他知道皇帝虽然已经决定处死眉林,但是父皇的犹豫不决,就意味着一切还有转机。 三皇子从皇帝的话语中窥见了眉林的生机,所以他才会力劝皇帝不能杀死眉林。他的逻辑很简单,眉林的背后有主使、有黑手,何况她的身份太过敏感,无论是攘外还是安内,杀掉眉林都是一步臭棋。 从外交层面来看,杀掉眉林会影响两国和平;从内政角度来看,杀掉眉林会影响长治久安。三皇子反应快、口才好,善于摆事实、讲道理。这一段话,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他的话音刚落,就得到了皇帝的积极回应,“你有办法?” 眼见父皇态度松动、态度转变,他趁热打铁给出了自己的处理意见,“眉林刺杀儿臣,是由于儿臣此前曾无礼召幸,欺辱了她。她对儿臣,是男女之恨,与青州之恨无关,更与和亲大局无关。” “她对儿臣,是男女之恨”——为了能够从屠刀下营救眉林,三皇子自出机杼、另辟蹊径,将事件定性为自己怪诞好色招致的报复。如此一来,刺杀事件的性子就变了,与家国大事、和亲屠城没有半毛钱的关系,纯粹就是桃色消息引发的血案。 你看,这就叫政治智慧。三皇子把刺杀的动机偷换成了眉林受辱、报复渣男;这就为刀下留人提供了可能。 对于儿子的这番说辞,皇帝将信将疑;三皇子再接再厉,继续给皇帝洗脑。三皇子说,我这人名声早就臭了,怪诞好色不着调的人设也立稳了,只要把脏水泼向我自己,别人不会不相信。 父子两人对话之时,西焉公主子顾也赶来求情。她当场控诉慕容璟和曾对眉林无礼,这无意间送上了神助攻,终于让皇帝相信,三皇子的说辞通情达理,足以照拂自己的脸面,也能堵住悠悠众口。究竟,连西焉的公主都乐意出来作证,这说法站得住脚、经得起检验。 短短的一句话,竟然救人一命。三皇子的话术,妥妥的满分。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1015A09TR5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