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新型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换代,曾为国防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东风-15导弹也渐渐进入退役阶段。 然而,对于俄罗斯和伊朗这两个急需补充战术导弹储备的国家来说,东风-15仍然具有重要的战术价值。 在当前全球局势紧张的背景下,是否可以“废物使用”,将东风-15导弹出口给这些国家,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东风-15导弹的技术上风 东风-15导弹自1989年服役以来,一直是我国弹道导弹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这款导弹长达9.1米,弹径1米,最大射程为600公里,搭载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具备较强的机动性和快速发射能力。 东风-15导弹的制导系统主要依赖于惯性导航,射击精度在300米左右,而改进后的东风-15B型导弹,精度提升到了50米,并配备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使其具备了更加精准的打击能力。 在东风-15导弹的服役生涯中,最为人熟知的一次亮相是在1995至1996年的台海危机期间。 当时,东风-15导弹的实战部署极大震慑了台独权势,并促使周边国家重新评估我国的导弹威慑能力。导弹的灵活部署和快速反应能力,使其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威慑手段。 尽管东风-15导弹在我国渐渐被更先辈的导弹系统所取代,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它的技术水平仍然不容小觑。 其较为简单的固体燃料系统。使得维护成本相对较低,而其射程和战斗部威力。也足以应对今世战争中的大多数战术需求。 退役的东风-15导弹为何备受关注 在俄罗斯和伊朗的军事需求上,战术导弹成为了它们当前最为紧缺的武器。 俄乌冲突连续,俄军在远程打击方面的火力消耗巨大,急需补充战术导弹。而在中东地区,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对峙也使得导弹成为伊朗军方的重要需求。 东风-15导弹的射程和打击精度使得它在中东和东欧地区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是伊朗,面对美国和以色列的技术封锁,急需购买性价比高、打击精确的战术导弹系统。 而东风-15导弹,固然对我国而言已不再具备前沿的技术上风,但对于伊朗和俄罗斯来说,仍然可以或许填补其导弹装备上的空白。 同时,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M导弹固然性能优异,但由于军工产能受限,无法迅速补充其在乌克兰战场上的消耗。 而东风-15导弹在很多方面不逊于伊斯坎德尔-M,甚至在精度和突防能力上更具上风,这也使得东风-15成为俄罗斯的潜在需求目标。 是否可以“废物使用”? 尽管东风-15导弹的技术水平在国际上仍处于领先位置,但其出口问题涉及到多重国际法律和政治风险。 根据《导弹技术控制制度》(MTCR)的相关规定,射程超过300公里的导弹技术属于受限制出口范围,东风-15导弹的600公里射程显然超出这一规定。 此外,我国一贯秉持的武器出口政策是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制止向战乱地区出售武器。 当前,俄罗斯和伊朗都处于与西方国家的对抗状态,向其出口东风-15导弹不但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还可能为我国带来不必要的外交压力。 因此,即便这些国家有需求,向其出口导弹的可行性仍然受到较大制约。 同时,导弹出口也涉及到技术安全的问题。 东风-15导弹作为我国的焦点武器之一,包罗了许多关键的制导和突防技术。 一旦这些技术流失,将可能给我国的国家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因此,在导弹的出口问题上,必须极为谨慎。 随着东风-15导弹的退役,我国军队的今世化装备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 然而,这款曾经立下汗马功劳的导弹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具有一定的战术价值。如何在国际局势和技术安全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决定了其未来的命运。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1023A05FD0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