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发布消息称,他们即将与美国空军就B-21轰炸机的生产问题展开新一轮的审查谈判。诺格公司声称,这场谈判将决定B-21轰炸机的最终订单数量。 而站在我们的角度来看,来自中国的因素,很可能就是促成这场谈判的来由之一。 因为美国空军虽然在B-21首飞后就表态称会采购至少100架该型轰炸机,加强对战略对手,也就是中国的威慑力。但在今年4月份的时间,美国空军参谋长大卫·阿尔文大将却又在国会听证会上直言,空军不一定会买100架B-21。 因为在阿尔文将军看来,100架B-21的目标需要等到2030年代乃至更远的时间点上才气够完成。而这段时间足以发生一系列技术进步,抵消掉B-21的性能优势。 说白了,阿尔文将军就是在担心中国的技术发展超出美军的预料。 毕竟解放军已经用已往10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的发展潜力已经达到放眼天下都无出其右的程度。五角大楼也承认这一事实,认为中国会在未来十几年里赶超美国的部队高层更是不在少数。 在这种情况下,压箱底的B-21轰炸机完全有可能还在量产阶段,就被解放军准备的杀招给“降维打击”了。因此阿尔文这批人就认为,美国空军的轰炸机换代筹划应该与时俱进,而不是现在就确定未来十几年的蹊径。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阿尔文将军的想法,以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为首的一派人则支持增购B-21。诺格公司与美国空军的谈判,完全可以说是美国空军自己内部对B-21看法矛盾的产物。 至于这些人支持增购B-21的原因?军工复合体搞“猪肉桶政治”的因素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美国空军现在推进的几个紧张项目,即B-52J轰炸机当代化升级、第六代战斗机NAGD以及LGM-35A 哨兵洲际弹道导弹,均出现了严重的超支、延期等问题。 尤其是B-52J,美国空军本来希望该筹划能够让空军在B-21轰炸机成规模服役前,维持美国的空基战略核威慑能力。但最新消息显示,B-52J轰炸机至少要等到2033年才气投入使用,而2033年乃至就是美国空军本来筹划的B-21成规模服役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未来10年的美国空军空基核威慑能力虽然还没到“纸老虎”的地步,但用一句“外强中干”来形容也毫不过分。而为了缩短这一战略空窗期,克制被中国抓到空档利用。增购B-21,进步诺格的年产量,也就成为一个颇为合理的选择。 毕竟中国的空中战略核力量虽然起步慢,但发展速度却出乎外界料想。美国国防情报局在报告中直言,搭载了空射弹道导弹的轰-6N可以承担战略核威慑任务。 同时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新一代远程轰炸机,也给大洋对岸的美国同行带来了不小压力。阿尔文将军担忧“未来”的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但肯德尔担忧“现在”同样也有他的来由。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空军会在B-21的产量问题上陷入纠结,说到底是他们摸不准解放军的实力发展趋势,同时自己手上的资源又不足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来自中国的挑战。 这是美国在冷战时期与苏联争霸时都没有面临过的窘境,当年如日中天的美国完全可以多管齐下,在各个领域围堵苏联。而冷战的美国能够做到这一点,靠的就是自己天下第一大的工业体系和与之相配的强大综合国力。 可本日的美国呢?诚然,如果将视角只聚焦在美西方国家的话,履历了冷战结束后30年去工业化的美国,依旧是西方天下的领头大哥、第一大工业国。但这终归只是矮子里拔大个,对比拥有全产业链、工业体系规模断层领先所有国家的中国,中美两国在战争潜力上的差距已经是肉眼可见了。 更不用说除了工业实力外,中国的技术发展速度也达到了天下顶尖程度。2022年,中国申请的技术专利多达420万,位居全球第一,而第二的美国则只有330万。 虽然这并不能完全指代中美之间的技术差距,且在部门领域中,美国仍然处于领先地位。但这冰山一角的数据仍然显示出,中国作为美国眼中最大的战略对手,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令美国如芒在背的发展成绩。B-21只是美国担忧的一个具象化体现,而雷同的情况也不只存在于美国空军身上。 这时我们再回过头看诺格与美国空军的谈判,会发现美国空军其实没得选。选增购B-21吧,说得像开完会后诺格就能凭空变出产能满足需求一样。不选呢?没有人能保证未来的美军能够在中国研发出新技术后,针对性的发展新战略轰炸机。 美国空军真正应该做的,实际上是同时押注两边,双管齐下同步发力。只是放眼本日的天下,能做到这一点的并不是美国,而是中国自己。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1025A07VIT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