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认知下,抗美援朝战争起始于1950年10月,停止于1953年7月,历时近三年,志愿军有序撤回国内,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中美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系列“外交战”。直到1994年12月底,所有志愿军才脱离朝鲜回国。 正是在这一年,“志愿军”的番号彻底封存在历史的书页中,宣告抗美援朝战争真正结束。 回过头来看看,毛主席在50年代做出的一个决定,不仅让美军感到出其不意,至今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953年7月7日,颠末近三年苦战,中美正式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可这个协定仅意味着暂时的停战,战争状态还未完全结束,军事斗争从而转化为政治外交斗争。 对于这个局面,毛主席与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早有预料。 果不其然,停战协定刚签署后不久,在美国的使用下,第八届联合国大会在三十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朝鲜问题的两项决定。主张召开朝鲜问题政治会议,把到场会议的国家限定在到场朝鲜战争的各国。 规定把中国政府清除在外,中方当然据理力图,美国给出的理由却很简单粗暴:中国不是联合国成员国,没有资格到场联合国大会。 这可真是无稽之谈,中国作为朝鲜战争的参战一方,怎么会没有资格到场相关会议?如果中国不到场,那会议的效果必然会被美国所操控,几十万志愿军将士的鲜血等于白流。 其时,西方媒体还传出:美国企图废弃刚签署的《朝鲜停战协定》,局面骤然紧张起来。 中国政府立即发表声明:联合国政治会议应该根据《朝鲜停战协定》第60款的规定,先行从朝鲜撤出包括“联合国军”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内的一切外国军队,然后再讨论其他问题。 不久,周恩来总理就政治会议的具体形式提出四项建议,其中包括:到场会议的国家应为交战双方的全体国,包括南北朝鲜;还应邀请苏联、印度等中立大国;采取圆桌会议的形式;政治会议的任何决定必须得到交战双方的同等同意。 美国政府对峙把到场会议的国家限定在是联合国成员国的交战方,其意图已经十分显着,就是充分使用联合国这个政治工具,排斥中国到场重大国际会议。 由于远东地区重要分歧问题,让苏联、英国、法国感到头疼,在这三个国家的推动下,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到场日内瓦会议。 会上,关于朝鲜问题,美国还是对峙主张让联合国承担办理朝鲜问题的角色。 中国指出:联合国作为朝鲜战争的参战一方,已经失去公平处置惩罚朝鲜问题的资格,只有中立国才具有公平处置惩罚朝鲜问题的能力。 会议临近结束时,周恩来总剃头表演说表现:中国完全同意一切外国武装气力于最短限期内按比例从朝鲜境内撤退,南北双方互相接近,内部办理和平问题。 周总理的这番演说,也代表了中国政府的态度。 美国政府不大概会将到嘴的肥肉吐掉,一方面准备与中国进行政治外交较量,另一方面已经做好在朝鲜长期驻军的准备。 往后的四年时间,二十多万志愿军以极大的热情去建设平壤。其时美国还放话:“平壤100年内都不能重修好。” 杨勇将军却说:“不用100年,只要10年,我们志愿军就能重修平壤。” 颠末没日没夜的劳作,4.5万幢极新的楼房,4000多座桥梁、医院、学校等建筑拔地而起。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还向朝鲜提供了八亿元的援助资金。 战后朝鲜人如雨后春笋般敏捷进行重修,这背后离不开中国政府与志愿军的鼎力支持。 中国倾力援建朝鲜时,外界特别是美国则盯着中国的一举一动。 1957年底,毛泽东主席第二次访问苏联,在莫斯科,他与金日成商谈了志愿军于1958年撤出朝鲜的问题。 在谈话时,毛主席频频强调:志愿军会撤出朝鲜,美国军队也应该立即撤出,中美双方都要尊重朝鲜和韩国的主权。 他老人家的态度已经很显着,就是向外界表明中国的坦荡,同时向美军继承施压。随后,中朝双方开始讨论撤军的具体安排。 相较于中国政府的光明坦荡,美国不盼望那么快从半岛撤军。 1958年2月,朝鲜政府就撤出一切外国军队与和平同一朝鲜问题发表声明。 声明称:为缓和朝鲜紧张局面以及和平办理朝鲜问题,美军包括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内的一切外国军队应当同时撤出朝鲜半岛。 中国政府很快发表声明支持朝鲜政府,按照预定安排,1958年2月14日至21日,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朝鲜。 期间,中朝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志愿军决定于1958年底前分三批全部撤离朝鲜。 这份联合声明,使得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一方显着处于舆论的被动地位。随后,美国在撤军的相关答复中避而不谈,只是要求中国政府对北朝鲜提议做出“精准解释”。 这也是美国故技重施,别用心地扯出一些不相干的问题进行纠缠,从而达到混淆好坏的目的。 为此,中国政府多次就撤军问题非难美国,但美国却充耳不闻。 1958年11月,联合国大会就关于朝鲜问题决定案进行投票。颠末美国提前运作,大会以54票赞成,9票反对,通过了相关提案,对峙美国在朝鲜问题上的原有立场。 此时的志愿军已经全部从朝鲜撤出,中国政府进行最后的外交努力。 起首,我方通过英国向美国通报照会,重申所有军队应该立即从朝鲜撤军,而后通过政治磋商实现朝鲜同一的立场,并非难美国拒不撤军的行为。 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舆论压力对美国产生了肯定影响。1958年12月8日,中朝联合发表声明,再次对美国拒不撤军的行为进行公开非难。 此后围绕从朝鲜撤军问题,中美双方的宣传战、舆论战一直连续到1959年底。无论中国如何努力或释放诚意,美国还是铁了心的不撤军。 对此,毛主席决定先不撤销志愿军番号,而是指派相关人员就朝鲜政治同一还有美国撤军的问题,一直来往于中朝两国,与对方进行政治磋商, 遗憾的是,美国军队一直驻扎在朝鲜半岛。 尽管如此,毛主席当年做出的撤军决定,还是让美军出其不意,且这个决定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在毛主席看来,美国政府肯定不甘心从半岛撤军。即使明知对方的真实意图,志愿军也要撤出朝鲜回国。 因为在毛主席的假想下,志愿军有序地从朝鲜回国,让此前阴谋论的欧洲国家刮目相看,使得中国敏捷进步国际地位与声誉,还能让大家看清楚美国政府真实和丑陋的嘴脸。 光明磊落的志愿军和赖着不走的美军,形成了猛烈的对比与反差,令美国的国际形象一跌再跌。 基于上述理由,毛主席才会认为:抗日战争让中国站起来,而抗美援朝战争则是确立中国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立国之战,一下打开了国际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田武雄.同声异气:中国1958年从朝鲜全部撤军方案的形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77-89. DOI:10.16284/j.cnki.cn37-1401/c.2014.05.006. [2]田武雄.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军回国的多少史实考辨[J].军事历史研究,2015,29(02):84-90.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1029A07M24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