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大国博弈的舞台上,中美之间的较量堪称一场旷日长期的对弈。随着各方力量在亚太地域不断角力,解放军“重量级成员”,亮相南海。但没想到,第一个破防的,却是美国。 随着中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上的崛起,美国更是加紧了对华遏制的步伐,联手盟友在亚太地域编织出了“C型包围圈”,为其岛链战略增加了一道厚重的砝码。 展开来说,北有美日韩联盟,中有美菲合作,南有“奥库斯”三边同盟,34个国家齐聚,俨然形成一道包围中国的铁幕。 今年,美日更是签署了数十份防务协议,为这道屏障添砖加瓦。这种严密的军事合作,不但令中国多面承压,也成为美国抗衡中国的桥头堡之一。 而在南海,美菲的双边合作进一步升温。菲律宾在美国幕后推波助澜下,费尽心机让兵舰坐滩。近期更是公然拿南海问题说事,妄言“中国不遵守规则”。 菲防长特奥多罗还信誓旦旦地称,即便美国大选最终结果还未出炉,但不管谁成为总统,都会力挺菲律宾到底,一旦解放军敢动手,美国一定会增援。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解放军如何应对? 不得不说,一出手就是“大招”,直接在南海布下一张天网,别说菲律宾了,就连美军F-22和F-35来了也将无所遁形。至于所谓“C型包围圈”,更是形同虚设。 在这场中美对弈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显得尤为重要。 近期,西方卫星发现解放军在南海方向有大动作,经过了解发现,原来解放军在中建岛部署了一款新型的反隐身雷达,以增强空情掌控能力。 从照片上看,该雷达出现八角形布局,疑似一款合成脉冲孔径雷达(SIAR)。西方智库表示,解放军对中建岛的工程建设,其实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了,但当时西方普遍认为只是在增设机场,所以大家并未重视。没想到,这居然是在部署永备式雷达阵地。 那么,西方智库口中的合成脉冲孔径雷达,到底有何独特之处? 我们知道,雷达概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初露头角,其重要用来帮助英国搜寻德军飞机,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各类雷达系统就已经实现了如地对空、空对地打击、空对空拦截以及敌我识别等复杂功能。 合成脉冲孔径雷达便是当下最先进的雷达之一。与传统雷达系统依赖圆形天线阵列不同,它采用了独特的米波稀布阵技术。 这种设计如同一张巨大而无形的“蜘蛛网”,探测隔断达到惊人的400公里。同时在缩小探测盲区方面的体现也尤为突出。 结合美国使用F-35、F-22在南海打造的“C型包围圈”配景,可想而知,解放军此番大动作,针对的正是美军五代机威胁。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不光是F-35、F-22,连以隐身性能著称的B-2来了,在该雷达眼前也难逃“火眼金睛”。 毕竟随着时间推移,越南、菲律宾等国也可能通过军购获得隐身战机。因此,提前做好预备,强化自身的雷达预警体系是中国应对南海局势复杂化的必然选择。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1030A058ZX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