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织里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军事新闻 查看内容

假如普京在乌克兰得胜

2025-2-15 05:20| 发布者:admin| 查看:77| 评论:0

摘要:随着乌克兰战场形势逐渐往有利于俄罗斯的方向发展以及特朗普归来,一个严肃的问题摆在了欧洲国家面前——假如普京在乌克兰得胜,他会走得更远吗?对于这个问题,欧洲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派人以为,过去两年多

随着乌克兰战场形势逐渐往有利于俄罗斯的方向发展以及特朗普归来,一个严肃的问题摆在了欧洲国家面前——假如普京在乌克兰得胜,他会走得更远吗?

对于这个问题,欧洲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派人以为,过去两年多俄军的表现远不及战前预期,纵然普京得胜也无法吞并整个乌克兰,最多只能吃下乌东地区,因此不会对欧洲安全构成太大威胁。

另一派人则以为,第一种观点眼光短浅,严重忽视了俄罗斯胜利的实际影响,低估了乌克兰的地缘政治重要性。

以此为引子,下面开始本篇的故事。

乌克兰在前苏联时期不停是非常特殊的加盟共和国,其特殊性不仅仅在于地理位置,还在于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工业基础与庞大的人口基数。

农业领域,乌克兰素有“欧洲粮仓”之称,黑地皮极为富饶。

工业科技领域,乌克兰占到前苏联约四分之一的气力,涵盖航空航天、冶金化工、机械制造、造船、电子工业和主要轻工业等。

像位于第聂伯罗的南方设计局,曾为苏联设计制造半数以上的洲际导弹和防空导弹,是世界最大的导弹生产厂家之一。

再如大名鼎鼎的哈尔科夫军工厂,这里生产了T-64、T-72和T-80等多型主战坦克,畅销全球。

另有著名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红水师险些所有的大型水面舰艇都从它的船坞里下水,驶向各个大洋。

而在宝贵的人口方面,根据1989年苏联最后一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乌克兰共有5171万人,占到全苏联的18%。

假如要做个类比,乌克兰的真实地位大致相称于中国的“东三省+陕西+海南”——基辅是俄国民气中的长安,克里米亚则是阳光明媚的海南岛。

乌东四州中,俄罗斯占领了卢甘茨克州的险些全部地区和顿涅茨克州包括首府在内的大部分地区。相对来说,占领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州主要是服务于克里米亚,为了打通克里米亚到俄罗斯本土的陆地通道。

纵然只将眼光聚焦到目前被俄罗斯占领的乌东顿巴斯地区(顿涅茨克州和卢甘茨克州),意义也不容小觑。

顿巴斯是乌克兰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这里于1721年发现大型煤矿,成就了今后两百多年的繁荣。

在苏联时期,顿巴斯的煤炭产量不停居全国首位,是整个苏联西部的工业中心,冶金、电力、化工、机械制造和军工业都非常发达。

其中,顿巴斯第一大城市顿涅茨克为全乌克兰的工业和金融中心,有“矿业之都”的称号,拥有约2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014年4月顿巴斯战役爆发之前,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州生产了乌克兰30%出口产品。

顿涅茨克市景。

俄军下鼎力大举气攻克马林卡和阿夫迪夫卡主要就是为了解除乌军对这座重要城市的威胁。

在1991年之前的几个世纪里,乌克兰不停是俄国/苏联将力量投射到欧洲心脏地带的跳板。

它丰富的自然资源、庞大的人口和雄厚的工业基础,俨然成为俄国向西窥视欧洲大陆的“前进基地”。

不过随着1991年苏联崩溃和乌克兰独立,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被深刻改变。

中东欧国家不再直接面临来自东边帝国的威胁,高兴之余,波兰和匈牙利等国第一时间承认乌克兰的主权地位。

1994年初,波兰裔美国战略大家、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明白指出:

“一个强大而稳定的乌克兰将是对俄罗斯的重要制衡,这应当成为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的战略重点。”

布热津斯基将乌克兰称为“地缘政治支轴国家”,他进一步阐释道:

“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不再是一个欧亚帝国。少了乌克兰的俄罗斯仍可争取帝国地位,但其所建立的将基本是个亚洲帝国,并且更有可能被卷入与中亚人的冲突。”

“相反,假如莫斯科重新控制了拥有五千二百万人口、重要资源及黑海出海口的乌克兰,俄罗斯将自然而然重获建立一个跨欧亚强大帝国的资本。”

众所周知,克林顿第二任期的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正是布热津斯基一手带大的高徒,其战略思想与老师一脉相承。

因此早在九十年代末,美国就已经制定了推动乌克兰西化的一系列步骤,包括加入北约的时间表和门路图。

布热津斯基1928年生于波兰华沙,1938年随父母到加拿大,1953年移居美国。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卡特时期“联华制苏”政策的主要推动者,也是中美建交的关键人物。

在以普京为代表的俄国战略界看来,乌克兰是西方手中的一把利剑,用以遏制俄罗斯的雄心壮志,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一个倒向西方的乌克兰将成为俄罗斯恢复大国地位的严重障碍。

从普京上任开始,乌克兰就是克里姆林宫外交政策的核心议题,只不过2014年之前俄罗斯的主要诉求是争取亲俄派掌权,与西方的交锋集中在经济战线。

当时俄罗斯和欧盟、IMF曾争相对基辅施加附有政治条件的经济援助,极大撕裂了乌克兰社会。

2013年12月17日,为了对抗欧盟对乌克兰的影响力,俄罗斯和乌克兰签订一揽子援助筹划,怎料乌国内的亲西方派并不领情,趁机发动大规模抗议运动,成为亚努科维奇下台和克里米亚事件的导火索。

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之后,俄罗斯的对乌政策由经济拉拢转为军事对抗,不过其核心政治目标其实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要将乌克兰(特别是乌东地区)重新纳入俄罗斯的权势范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图文热点

  • 寻忆织里画虎大师吴寿谷
  • @浙E车主,最新消息!明年继续免费!

热门推荐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