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的和谈,估计很多人都知道了。 和谈期间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访谈,就是一位中国专家在镜头前说出这样的提议: 那就是如果需要进行维和办法,中国派出维和部队是比力合适的选择。 另外印度这样的国家也可以派出维和部队。 这比西方派出维和部队的做法要合理得多。 说出这条提议的中国专家我查了下,名叫周波。 他是退役大校,在部队服役时就是负责国际军事合作方向的,现在是清华大学研究员,负责研究战略与安全方向。 那么周专家说出这条提议,我信赖不是随口一说,多半是有备而来,特地向西方传达这条提议的。 第一种大概,就是告诫特朗普,别想着让西欧部队把旗号从北约部队换成维和部队,就能进驻乌克兰,做到俄乌冲突爆发前西方考虑再三没有正大光明做的事。 第二种大概,就是认真提出这个选项,那就是如果情况合适,中国真的可以派出维和部队。 去乌克兰维和,利与弊都有。 如果是第二种大概,依然面对很多问题: 第一,也是最大的问题,冲突双方真的乐意真正停火吗? 从2014年以来的乌克兰局势来看,《明斯克协议》签了好频频,冲突各方没有一个心服口服的,每次都是打打停停,停停打打。 依我看,就俄乌冲突目前这个态势,我看要让乌双方彻底善罢甘休,估计要出现以下情况: 1.参战的任何一方的主力精锐部队被彻底围歼,打断部队脊梁骨的那种歼灭战。 2.其中一方真的供应不上前线所需的武器弹药,导致就算有兵也无法打到底。 3.挖地式动员到底,出现连后方所有能拿得起枪的人都消耗得差不多,导致任何一方感叹:照旧要和强邻世代做邻居的。 目前俄乌冲突显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上述情况。 所以,双方可以大概心服口服地真心停火,不搞小动作吗? 很难说。 因此,出动维和部队的先决条件是否能满足? 这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第二,需要多少维和部队? 2022年2-3月的时候,五角大楼几乎每一次简报会都在谈论俄乌冲突。 当时美军给出的估计是,俄军出动了大约5-10万人的部队。 其实大家看得很清楚,这5-10万人的部队,是难以覆盖整条战线的,所以出现了基辅方向折返跑之类的笑话。 也许有人要质疑,不止5-10万人。 如果你觉得当时全战线的俄军不止这么些部队的话。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要出多少维和部队驻扎在停火线附近要监督交战双方? 大概4000多人一个合成旅,所以要几个合成旅驻扎在停火线上? 当今世界有不少地方是有联合国维和部队驻扎的,不过就算是发兵参加维和部队人数比力靠前的部队,也没有在同一年度里派出数万人的部队。 以2015年为例,发兵在5000人以上的国家有: 孟加拉:9432 埃塞俄比亚:8309 印度:7794 巴基斯坦:7533 卢旺达:5685 尼泊尔:5346 而我们中国常年派驻的维和部队人数大约是两三千人。 因此,俄乌停火后向停火线派驻维和部队是个大工程。 一句:中国和印度派出维和部队,估计不行。 个人建议应该号召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派出维和部队。 哪怕是和当年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发兵那样,拉上若干个国家,每个国家出了几百人,几千人,只要能监督停火,都是可以考虑的。 第三个问题,维和不能光治标,还要治本。 俄乌冲突之所以能爆发,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和乌克兰当地的情况是分不开的。 乌克兰本国亲欧美派和亲俄派的争斗无休无止,逐步升级,最终演变为内战,逐步加码之后引发了俄乌之间的冲突。 俄乌冲突爆发至今还新增了一些情况, 比如美资公司以抵消对乌克兰救济的名义拿走了更多的乌克兰地皮。 现在网传特朗普要求乌克兰提供5000亿美元的矿产来换取美国的救济。 所以,现在乌克兰的很多地皮、矿产和粮食依然掌握在美国以及西方的手中。 因此,停火后的欧美对乌克兰的这种经济控制是否应该解除? 之前中国公司在乌克兰开拓业务,但是被乌克兰当局以各种来由拉偏架,导致西欧和美国公司进驻,把持各个经济领域的情况是否能改变? 如果美国西方还想在乌克兰挑起矛盾,完全可以通过人为造成稀缺的本领在当地再次掀起动乱。 那么维和部队到时候面对的就是无穷无尽的麻烦。 维和部队怎么样才能避免这样的局面出现? 所以,维和部队是否应该被赋予职责: 监督乌克兰方面重建各方制衡,共同开发的经济格局。 而不是由某些已经不剩下什么大规模工业生产技术,醉心于玩弄金融游戏的国家来控制他们的经济领域。 这样才能使得乌克兰的社会秩序走向正常化,不会造成当地人断港绝潢,被任意一点钱,几块饼干招揽去。 趁便,美国还拖欠着联合国会费呢。 据公开报道,到2025年1月,据联合国发言人表示,美国拖欠的会费加上维和费用等等,已经累计28亿美元。 所以,这些问题完全可以当作是以后俄乌停火的条件去谈,都谈妥了,也不是不能考虑派出维和部队。 即便如此,完全可以拉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一起去。 1991年海湾战役,美国拉上39个国家的部队组成多国部队。 现在的俄乌冲突,美国要求北约几十个成员国或多或少都要出一些救济,连北约之外的比如日韩等国家也要出。 因此,如果我方能在停战条款和为何方面有相当的话语权,且能引入多国合作的机制,也不是不能考虑执行乌克兰维和使命。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219A05T7N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