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毅品文团队毅叔,欢迎转发! 近期,一则军事动态吸引了全球目光:在印度尼西亚经心组织的 “科莫多 - 2025” 多国军事演习中,俄罗斯与美国、英国、法国等北约国家,稀有地站在了同一片演习海域。此次军演于 2 月 16 日盛大启幕,将持续至 2 月 22 日,规模空前。来自 38 个国家的 19 艘军舰齐聚一堂,其中俄罗斯调派了三艘军舰,成为参演国中的 “军舰数量大户”。这也是自 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首次与北约成员国共同到场军事演习,其意义不言而喻。 从外貌上看,这确实是一场纯粹的 “和平性子” 演习。但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军事演习往往承载着远超外貌的复杂含义。自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便降至冰点,两边在军事领域对峙不断,经济制裁与反制裁你来我往,外交层面更是相互指责,对抗全面升级。在如许的大背景下,此次在 “科莫多 - 2025” 军演中的同框,无疑更像是一场经心筹谋的外交秀,各国都试图借此平台,向国际社会释放本身的战略信号。 首先看美国,此次军事行动再次证明了北约是美国的北约,而一直嚷嚷要和俄罗斯势不两立的欧洲则是纯纯的小丑。 只要美国方面愿意和俄罗斯进行和解,愿意与俄罗斯谈判,那么其他北约国家就只能乖乖听从,而没有反对的权利。 在美国拿出大棒到处抡的时间,甚至美国都没有拿出大棒,只是嘴上威胁,欧洲国家体现出来的往往是“口嫌体正”的态度,嘴上喊不要,身体就特殊老实。 比如北约方面最近紧急修改了北约声明的措辞,将一直采用的“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换成中性的“乌克兰冲突”,这一系列的举动都预示着美国向导下的北约甚至整个西方世界对俄罗斯的态度将有巨大的改变。 美国和北约为何愿意在此时与俄罗斯 “握手言和” 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美国和北约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已大不如冲突初期。 美国目前在中东地区深陷逆境,巴以冲突、伊朗核问题等让其分身乏术,同时在亚太地区,美国又在加大战略结构,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精力被严重分散。对欧洲国家而言,长时间的对俄制裁以及对乌克兰的支持,已经让它们在经济和安全上承受了巨大压力。能源代价飙升、通货膨胀加剧、安全形势恶化,许多国家疲惫不堪,急需找到一种方式让俄乌冲突降温,以减轻对本国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打击。 第二,只管俄乌冲突依旧猛烈,但任何冲突都不可能无休无止地持续下去。 俄罗斯与北约的此次 “同台”,固然并不意味着两边关系会立即得到改善,但至少可以看作是一种 “试探性的打仗”。当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明白表示希望尽快推动俄乌冲突的解决,在如许的背景下,北约与俄罗斯的打仗,无疑表明两边距离开启实质性对话和妥协或许已不再遥远。2 月 17 日,特朗普透露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通话,两边同意就结束乌克兰战争展开谈判;2 月 18 日,美俄两边已开始在沙特举行会谈,这一系列动作都释放出积极的信号。 第三,乌克兰问题对于西欧来说,已经从最初的 “棋子” 渐渐变成了 “沉重的负担”。 随着俄乌战场局势陷入僵持,乌克兰的财政压力急剧增加,经济濒临瓦解,军事装备和物资的消耗也让西方难以持续支持。部分北约国家已经开始重新审视对乌政策,考虑如何减少自身损失,而不再是一味地无条件支持乌克兰。 第四,特朗普的个人选择 特朗普对俄罗斯的态度是这四条里面其实最紧张的。在第一个任期,特朗普就对俄罗斯非常友善,他非常不屑当时美国的建制派对俄罗斯的敌视态度。在如今的第二个任期,他依然没有改变本身的态度。可以说如果本日的美国总统不是特朗普,那么就算前面三个原因都有,也不会改变得云云剧烈。 再看俄罗斯,在西方长期的制裁和孤立政策下,其外交空间一度被严重压缩,国际活动到场度受限。此次能与北约成员国共同到场演习,对俄罗斯而言,无疑是一次庞大突破。 俄罗斯派出太平洋舰队的两艘保护舰(“尖锐”号、“俄联邦英雄阿尔达尔·齐坚扎波夫”号)及一艘补给舰到场。其中“尖锐” 号保护舰,2023 年 9 月才刚刚加入俄海军服役,只管排水量仅两千多吨,但已成为太平洋舰队的主力舰艇之一。俄罗斯海军副总司令弗拉基米尔沃罗比约夫海军上将亲自出席,更是凸显出俄罗斯对此次 “军事外交” 活动的高度重视。 俄方强调此次合作是“庞大转变”,太平洋舰队前司令谢尔盖·阿瓦基扬茨指出,这一安排反映了“国际政治事态与美国新政策的交织”,显然在特朗普上台之后,对俄政策的急剧转变导致了此次军演的成功。 目前俄罗斯代表团和美国代表团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会晤并达成了四点共识,包括涉及修复美俄外交关系、为结束俄乌冲突找到方案、思索美俄在冲突结束后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合作以及确保这些过程以富有成效的方式推进。 在特朗普的推动下,俄美之间的关系在史无前例地迅速接近中,一旦俄美之间真正达成一致,那么剩下来的不论是乌克兰还是欧盟诸国,都将是待宰的羔羊。 对于长期依赖北约 “输血” 的乌克兰来说,这次演习却如同一记沉重的警钟。 长期以来,北约为乌克兰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救济。在客岁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防长会议上,北约秘书长明白表示,援乌总额已超过 500 亿欧元,远超最初预期的 400 亿欧元目标。但当下,美欧对乌救济的力度渐渐削弱已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北约继承与俄罗斯打仗,那么进一步减少甚至放弃对乌救济并非没有可能。泽连斯基一直渴望乌克兰能够加入北约,或者获得类似北约防御体系的长期支持,然而此次美英法等国与俄罗斯共同参加军演,充分显示出这些国家已经倾向于与俄罗斯建立某种程度的 “共存” 关系,这无疑让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希望更加渺茫,也意味着乌克兰正一步步被美欧抛弃。 就在 2025 年 2 月 18 日凌晨,乌克兰无人机夜袭了俄罗斯的伊利斯基炼油厂和克拉斯诺戈尔斯克炼油厂这两个紧张石油设施,这些设施为俄罗斯军工产业提供着关键支持。这一举动或许正是乌克兰在面对当前不利局势时,内心焦虑的一种极端体现。 当然乌克兰不论再怎样挣扎,最终的结局早已注定。如果说欧盟诸国是小丑,那么乌克兰就是祭品和炮灰。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俄美英法在 “科莫多 - 2025” 军演中的同台,释放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信号:俄乌冲突或许迎来了 “降温” 的契机。 如果北约成员国与俄罗斯能够有一定程度的打仗,那么两边在未来寻求缓和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而不再是继承陷入无限定的对抗之中。这对于俄乌冲突的解决以及全球的和安稳定而言,无疑是一个相对积极的信号。 中国一直秉持着劝和促谈的立场,希望各方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这一局势的变化也符合中国的外交理念和国际责任担当。 事实上乌克兰和很多欧盟国家也在悔恨,当初中国提出劝和促谈方案的时间,他们不屑一顾,觉得有美国的支持,他们一定能赢。现在呢?遭到俄罗斯和美国的混合双打之后,又想起中国方案的好了,但是现在觉醒,是不是太晚了? 总而言之,只管俄乌和谈尚未真正达成,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已经出现了积极推进的趋势。未来,关键在于俄乌两边在谈判桌上能够把握多少筹码,而乌克兰在这场冲突中,恐怕难以避免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无论是领土、经济还是人员伤亡等方面。这场冲突的最终走向,仍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220A003GH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