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塘关的百姓,真的都死了吗? 申正道在敖丙没有痛下死手的情况下,为何要自断一臂? 申小豹为什么必须死? …… 《哪吒2》如火如荼,冲上全球动画电影票房第一的同时,也一举杀进了全球影史票房前十。 一方面,这得益于它本身精良的制作和故事创新。 另一方面,这也因为相比于第一部,《哪吒2》在细节和内核层面,有了质变和提升。 导演饺子曾在采访中提及,自己执导第一部的时候,不管掉臂挖下很多大坑,导致第二部要用大量精力去“填坑”。 其实把第二部掰开揉碎,才发现里面的坑,更多。 这里的“坑”,重要以隐喻和留白的形式出现。 包括皮哥刚刚在开头,提出的那几个疑问。 其实,第三部怎么拍,后面如何联动,饺子早早就在《哪吒2》中,埋下了草蛇灰线。 三刷之后,皮哥就试着和大家探讨一下,《哪吒2》里那些颠覆性的隐喻解读。 也为大家观看《哪吒2》,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其中一些关键的剧情线索及隐喻,也直接暗示着《哪吒3》的剧情走向。 01、元始天尊,是好是坏?在《哪吒》系列的设定中,元始天尊始终是个神秘的人物。 他是阐教的老大,是仙界顶层掌权者,也是目宿世界观里,地位最难以撼动的人。 既然,以无量仙翁为首的第二部反派,以及以申公豹为首的第一部反派,都是阐教的弟子。 那么,元始天尊,到底是好是坏? 先说结论,元始天尊,是《哪吒》系列里,始终处于灰色地带的权力幽灵。 首先,元始天尊,肯定不如他体现出来的那般纯洁高尚。 且不说,通过炼化各族妖兽的天元鼎就出自他手。无量仙翁在整部里的阴谋,肯定也是得到元始天尊默许的。 片中有一个细节,是太乙真人威胁无量仙翁要去告发他,无量仙翁没有丝毫慌张,反而数落阐教弟子不求上进。 结尾彩蛋处也提到,无量仙翁对两位童子说“禅教已无必胜把握,我们可是犯了弥天大罪”。 留意这句话中,“弥天大罪”的主体,并非屠戮百姓,拿妖族炼丹,而是阐教无法必胜。 这就阐明,无量仙翁所做的一切,元始天尊已经尽数把握,并且没有制止。 看《哪吒2》,其实要明确一个内涵的因果关系。 那就是,无量仙翁并非是趁原始天尊闭关搞事,而是在得到元始天尊的授意后,才借题发挥。 所谓的“闭关”,其实跟现实中的权力避嫌,是一个意思。 元始天尊表面上维持仙界实力均衡,实则在竭力构建不可逾越的等级壁垒,本质仍旧是顶层对底层的系统性压迫。 他与无量仙翁构成“制定规则者”与“实行脏活者”的经典权力共谋。 但元始天尊,又并非是单纯的反派。他对太乙真人的重用,实则暗藏深意。 太乙真人的憨厚单纯使其成为仙界形象最完美的载体,他身上党肆光点,是纯洁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 虽然法力比申公豹弱一些,但元始天尊也正是看到了他的品德魅力,才将他预定为“十二金仙”的候选者。 从这个层面看,元始天尊并非罪大恶极,其识人用人的标准,是比力正派的。 以是,元始天尊具有其复杂性,在他身上,是超越个体善恶的体制属性。 他既非纯粹反派,也非光明象征,而是冰冷权力规则的化身。 电影也通过这个角色,尖锐揭示全部“为大局着想”的统治逻辑中,都必然包含对部分群体的合法化暴力。 02、无量仙翁为什么不直接杀掉太乙真人?在《哪吒》第一部中,太乙为了拯救藕饼,丧失了百年道行。 这是他在第二部中战力突然拉胯,很多场景都沦为看客的原因。 论武力,他比不上申公豹敖广,甚至连哪吒敖丙都打不过。 那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作为阐教污名化妖族的最大阻力,无量仙翁为什么不干脆杀了太乙,嫁祸妖族,以铲除异己,同时给元始天尊一个交代? 结合第一部和第二部的诸多细节,有三个原因,让无量仙翁注定不敢动太乙一根手指头。 首先,是太乙真人的“嫡系”属性。 太乙是正统出身,正儿八经的玉虚宫嫡系,且与元始天尊关系不一般。 除了破格提拔他为十二金仙之外,片中有很多细节,都反应了这种关系。 《哪吒2》里,当藕饼急需玉液琼浆重塑肉身时,在场的三人,每个人都提了一个方案。 李靖说可以去抢,申公豹说要通过修仙考核,只有太乙一脸自信:我可以去求天尊。 能说出这种话,其实已经证明,太乙跟天尊的亲密。 而在金仙大会上,太乙破例入席,众仙毫无异议,其实也印证其地位早已被默认为十二金仙。 这种靠山,无量仙翁是不敢动的。他杀太乙,等同于挑战整个阐教的血统制度,必然引发元始天尊的清算。 其次,是太乙本身的公众(仙界)形象。 无量仙翁的炼丹计划依赖严密的“善恶叙事”。 他通过将妖族污名为祸患,为暴力掠夺赋予道德正当性。太乙真人作为“憨厚仙人”的公众形象,正是这套话语体系的活体广告。 当哪吒质疑炼丹合法性时,太乙下意识为天庭辩护,证明其已成为仙界对外宣传的关键齿轮。 杀死太乙将导致这种叙事链条断裂,使仙界众生对“斩妖除魔”的正义性产生怀疑,这会动摇阐教和仙界的统治根基。 最后,是无量仙翁与太乙构成微妙的制约关系。 前者掌控捕妖队这种暴力机器,后者执掌信仰教化,二者共同构成元始天尊的统治支柱。 若无量仙翁诛杀太乙,将打破“屠刀+经书”的经典统治组合,迫使元始天尊重新分配权力。 保留太乙性命,既能避免触动元始天尊的制衡红线,又可将其作为遭遇危机时的替罪羊。 正如结局彩蛋预示,太乙将成为控告无量仙翁“失控”的关键证人。 以上三点,决定了无量即便杀红了眼,也不会动太乙一分一毫,以是太乙还会出如今第三部,并且会起到重要作用。 03、申正道为什么要自断一臂?《哪吒2》里,敖丙在和申正道打斗的时候,没想着痛下杀手。 可申正道在看到阐教旗帜和捕妖队后,瞬间自断一臂,并放弃打斗,举手投降。 他这么做,目的何在? 其实,从申正道的言行和对子女的教育就能看出,作为妖族精英,他恒久浸淫在禅教构建的“仙妖二元论”话语体系中。 他开设修仙补习班的“上进”表象下,本质是对阐教价值观的全盘内化。 当他目睹象征禅教权威的旗帜时,条件反射式的断臂行为,其实是一种“自我规训”的极度体现。 权力话语和仙界正统的价值观,已在申正道的脑子里,打上了思想钢印。 这种自残绝非偶然激动,而是数百年系统性污名化妖族培育出的条件反射。 妖族肉身被视为“原罪”,唯有通过血祭才能短暂获得道德赦免。断臂的本质,是被规训者向权力中枢递交的“投名状”。 作为妖族中的“成功者”,他越是接近仙界,就越是陷入身份认知的扯破。 电影也通过他的服饰细节暗示这种分裂。几乎全部妖怪都穿着随意,只有他穿着绣有禅教符咒的妖族传统长衫,类似申公豹。 这阐明,申正道既想保留族群印记,又渴望被主流认可。 当敖丙无意间触发其身份焦虑时,断臂成为斩断“妖族性”的仪式。 就像现实里,一些少数族裔精英通过极度同化策略切割文化根脉。 这种自我讨厌的癌变,远比外部压迫更具毁灭性。 作为教育者,申正道本应是族群觉醒的火种,却沦为阐教意识扩张的再生产工具。 虽然断臂这个行为本身,有保护部下小妖不受戕害的意味,但更多,是妖族个体在仙界霸权碾压下的微型史诗。 那道残臂,划开的不仅是角色的血肉,更是整个被规训妖族的精神疮口。 04、申小豹为什么必须死?《哪吒3》里,只有一个不会复活的角色,那就是申小豹。 因为申小豹用的是儿童配音演员,因为儿童有变声期,以是一般的电影很少用儿童配音。 饺子用儿童配申小豹,基本确定,申小豹已经死了。 那么《哪吒2》,是出于什么理由,一定要让申小豹下线呢? 其实,大家都看得出,申小豹与兄长申公豹,构成的其实是镜像对照。 前者保留着妖族天然的率真,后者则已被禅教话语异化为小镇做题家。 这种未被污染的纯粹性,在阐教的话语体系下,是极其危险的。 当其他妖族精英忙于自我规训时,申小豹对“成仙”体系的天然漠视,对亲情的无比重视,构成了对阐教权力叙事的根本性质疑。 他的死亡,本质上是系统对“不可被收编者”的打扫。 当然,从影片叙事的层面来说,申小豹被杀,比申公豹被杀,更有价值和意义。 一方面,申公豹的“黑化精英”形象易于被污名化,而申小豹的孩童身份与无辜眼神,能最大限度激发观众的道德震颤。 当鹿童的骨箭贯穿其胸膛时,镜头刻意给了大特写和慢镜头,这其实是完成对“诛恶”叙事的反转。 观众被迫直面统治暴力对单纯的践踏,感情上得自然更快。 另一方面,申小豹的死亡是申公豹精神觉醒的必需催化剂。 此前申公豹的挣扎始终在体制框架内,比如渴望提升金仙。 而弟弟的惨死使其看清阐教权力游戏的血腥本质,从而彻底与仙界决裂。 其实,申小豹的形象,就是饺子为我们呈现的,小时候的申公豹。申小豹死去,其实也意味着,谁人稚嫩单纯,心怀怜悯的申公豹,已经彻底被杀死了。 这也为申公豹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立场,积攒了砝码。 其实,申小豹必须死亡,揭示的,是以无量仙人为首的阐教败类彻底的邪恶本质。 当暴力必须通过杀害孩童来维系时,其正当性已彻底崩塌。 这是申小豹的宿命,也是电影感情变化的关键点,更是饺子对“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这句经典台词,穿透次元壁的演绎。 当申小豹死去,你是不是也会理所当然地认为,申公豹会屠戮陈塘关? 这又何尝不是中国导演,一种超越《死侍》的浪漫主义巧思呢。 05、无量仙翁是申公豹Pro?《哪吒》两部的叙事主题,或者说反派主体,其实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看完《哪吒2》,有一个事实基本可以明确:无量仙翁也是妖,而且是一只树妖。 也就是说,《哪吒2》里的无量仙翁,其实是《哪吒1》里申公豹的翻版,他是申公豹Pro Max。 因为申公豹与无量仙翁共享被歧视的妖族出身(树妖与豹精),这是他们悲剧的共相。 但申公豹还有父亲,弟弟等,尚存族群认同的残片。 而无量仙翁已通过自我妖魔化完成了全部的身份置换。 这种差异折射的,其实是阐教规训程度的深浅:申公豹的愤怒源于未被完全接纳,而无量仙翁通过主动迫害同族炼丹,来换取体制认可。 如同殖民史中“带路党”比宗主国更残暴,无量仙翁的妖族血统促使他加倍暴力以自证忠诚。 申公豹的作恶尚属个体层面,比如偷换灵珠这种小阴谋。 而无量仙翁已建构起工业化的作恶压迫系统。他将申公豹零星的破坏欲升级为制度性暴力:如组建捕妖队(规范化暴力机构)、建造天元鼎(聚敛流水线)、制定考核标准(意识形态筛选)。 这种从个体作恶到系统作恶的跃迁,恰如手工业者与垄断资本的差异。 当申公豹还在为十二金仙席位挣扎时,无量仙翁已把握了仙丹分配权,此时后者操纵的,是整个阶层的上升通道。 申公豹的悲剧性在于苏醒的痛苦,他深深知晓体制不公却无法挣脱。 而无量仙翁早已实现认知重构,他将压迫视为自然法则。 就像申公豹辅导弟弟时,还在夸大“妖族要加倍努力”,这阐明他仍存通过努力提升的幻梦。 但无量仙翁则直言“妖族是炼丹耗材”,早就彻底认同弱肉强食逻辑。 不过,虽然两部的反派似乎都大差不差,但在内核呈现上,第二部则更深,更光,更可怕,也更暗黑。 申公豹充其量是个搅局者,但无量仙翁的存在,却宣告着全部体制反抗者最恐怖的宿命。 全部反抗者,假如按照规则设定的门路走下去,最终可能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对象,屠龙少年变恶龙 ,似乎是命中注定。 这种深渊凝视,使《哪吒2》超越平凡动画,有了一层昏黄的哲学意味。 06、“三关提升”的顺序有深意?《哪吒2》里,哪吒修仙经历的三重考验,导演用了浓重的笔墨。 事实上,这三关的安排,有更深层次的暗黑意味。 先看第一关,镇压土拨鼠。 这一关,本质是对质朴正义感的剿除。 镜头呈现上,除了打斗处理,饺子更聚焦在土拨鼠的破衣烂衫,简陋的居住环境,以及糟糕的饭菜上。 他们隐喻的,其实是沉默的底层大多数,是无人关注的边沿人群。 这些自给自足的劳动者从未危害仙界,却被强行定义为“恶”消灭,一方面是规训弟子,一方面是积攒“耗材”。 因为这种底层“妖”民,即便消失,也无人在意。 第二关,则是对妖族精英的驯化,对上升通道的进一步掌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