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的国际大事中,泰国内阁批准中泰高铁二期工程动工,绝对排得上号,但此事却不禁让人想起日本和泰国的一项铁路合作,10年前达成的合作,至今没有动工。 泰国曼谷至清迈高铁项目,原本是东南亚最具潜力的铁路工程之一。 在2015年,泰国政府在竞标中将这条规划时速300公里的高铁线交由日本承建。 当时外媒称这是日本与中国在高铁争夺赛中“扳回了一成”。 但10年已往,该项目至今没有完成。 从最初的雄伟蓝图到频频降低标准,再到如今的进度停滞,这个项目究竟经历了什么?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2009年,泰国政府计划从都城曼谷修建两条高铁线路,一条通向老挝疆域,另一条延伸至马来西亚疆域。这一规划立即引起了全球关注,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随即参与竞标。 对泰国而言,这个项目意义重大。作为东南亚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泰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却十分落后。19世纪末建造的铁路系统已经老化严重,列车时速不到50公里,频繁发生事故。拥挤的公路和缓慢的铁路不仅影响游客体验,更制约着泰国经济的腾飞。特殊是在看到邻国马来西亚铁路不断提速后,泰国更觉得高铁建设刻不容缓。 2015年5月,在经历了政局动荡和多轮会商后,泰国军政府最终与日本达成协议,决定在曼谷至清迈线路引进日本的新干线技能。日方允许打造一条时速300公里的现代化铁路,这让不少泰国人对未来充满期待。 然而,项目刚启动就遇到了严重困难。日方提出的造价高达839亿元人民币(约4200亿泰铢),远远超出泰国政府的承受本领。固然日本提供了贷款支持,但这种方式无异于让泰国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在资金压力下,双方不得不频频降低建设标准,最终将列车时速降至180-200公里。 即便如此,项目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更糟糕的是,日本企业在项目实行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由于前期准备工作不足,征地和环境评估迟迟未能完成。施工中还出现了偷工减料、利用劣质材料的环境,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日本高铁一向标榜的"高速度、高品质、高安全"荣誉。 最终,日本企业缺乏海外大型铁路项目的管理经验,加上泰国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项目陷入了进退维谷的逆境。截至现在,这条原本被寄予厚望的高铁线路仍未能实质性开工,这不仅让泰国大众感到失望,也暴露出日本在海外高铁项目上的诸多短板。 项目停滞的真实原因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单纯的基建项目,但实际上却扳连到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对日本而言,泰国高铁项目是其维护东南亚影响力的重要抓手。自上世纪90年代提出"雁行计划"以来,日本一直试图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东亚经济圈。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特殊是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后,日本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受到了亘古未有的挑衅。 一直以来,中国对泰国的援建都奉行"大米换高铁"方案,不仅提供优惠贷款,还允许泰国用大米、水果等特产抵扣部分建设费用。这一做法充分考虑到了泰国的实际环境,也符合当时英拉政府的民生政策,促成了多笔中泰合作项目的诞生。 然而,2014年英拉政府下台后,新上任的军政府重新进行招标,最终选择了日本的方案。 日本采取了激进的低价竞争策略,以远低于中国的报价赢得项目,也埋下了隐患。通过如今泰国政府进退两难的局面,我们不难看出,当初泰国政府放弃中国提出的更具性价比的方案,转而选择日本,确实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务实合作才是正道泰国高铁项目的经历并非个例。在越南、缅甸、沙特、印度等国家的高铁项目中,日本也遭遇了雷同的逆境。特殊是在印度,日本承建的孟买至艾哈迈达巴德高铁项目历时7年仅完成10公里,主要原因是征地补偿问题遭到当地大众强烈抵制。 相比之下,中国的高铁项目则显现出更强的实行力。2021年建成通车的中老铁路运行稳定,印尼雅万高铁更是实现了350公里的时速,成为东南亚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这些成功案例证明,只有切实考虑合作方的实际需求,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泰国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国际合作中,太过注意地缘政治博弈而忽视项目可行性,最终只会导致双输的局面。一个成功的跨国项目,需要的不仅是先进的技能,更需要务实的态度和切实可行的实行方案。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性价比和可持续性往往比单纯的技能先进性更为重要。 如今,中国承建的中泰铁路项目正在稳步推进,预计将于2030年投入商业运营。这一项目的成功将为中泰两国的经贸往来和人员交流开辟新的篇章,也为国际基建合作树立新的标杆。 参考信息: [1].官方媒体环球时报2015-04-09《中国否认主动放弃泰国高铁项目 泰使馆称消息不实》 [2]泰国将引进日本新干线 总预算超过1万亿日元——人民网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217A08G3U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