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印边境的喜马拉雅山区,印军的一支54人工程兵小队遭遇了剧烈的雪崩打击。此次雪崩吞没了整个施工小队,46名官兵侥幸被救出,但8人未能幸存。 【54名印军被大雪活埋】 让人感到痛心的是,这并不是一种无法预知的天灾。据消息称,在雪崩之前,印度气象部门已经连续发出多次预警,建议暂停边境行动。但是,无数道警告在印军这里似乎并没有起到作用,执意要继续推进,结果酿成了悲剧。 得益于营地内的金属集装箱,部分士兵幸免于难。可以说,这些集装箱成了生命之舟。在-30℃的恶劣条件下,靠着里边有限的氧气坚持了60个小时。 最终,救援气力用尽了无人机、直升机等现代化设备,历经三天的艰苦努力,成功救出了46人。但遗憾的是,仍有8名士兵未能生还。 【救援】 这场惨痛的事件发生在中印边境的印度一侧,而这个地域已然成为了印度长期基建计划中的关键。自2014年以来,莫迪政府推出了“中印边境基建加速计划”,意图通过大规模基础办法建设,强化其边境地域的军事存在。 但这些年来,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施工难度大、有效施工期短、自然灾害频发等题目,一直是高悬于印军头上的利剑。 这次的雪崩暴露了印度,在边境基建项目上的战略失误和指挥不当。面对大概发生的自然灾害,依然强行施工,这种策略无异于赌博。在这种严酷的自然条件下,人的生命显得格外脆弱。或许,多一点警惕和变通,情况会大不相同。 【边境环境严峻】 国内对莫迪政府边境政策的批评声也渐渐高涨。有分析人士指出,印度需要重新审视其“以基建换安全”的边境政策,把地缘政治考虑与科学规律结合起来,避免将士兵置于危险的境地中。单靠桥梁与道路,并不能守卫边境的安全,相反,盲目的基建扩张大概会招致更大的危机。 此外,这起事件虽然与中印边境争端没有直接联系,但它无疑让原本就告急的局势落井下石。 【中印两军】 客岁,中印两边就边境题目达成了一定的共识。然而,印度方面的小动作不断,实在质是在挑战脆弱的和平协议。这次的雪崩,本应敲响警钟,提醒印度放下冒险的动机,从长远角度考虑边境事务。 印度在边境地域的基建计划,源于其在全球范围内扩张的战略野心。但这条路线显然不是那么容易铺平的。受限于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条件,这些工程往往布满风险。而这种布满风险的尝试,是否值得以人命为代价,值得深思。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306A066DW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