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笔看似平凡的军贸交易在中乌两国之间悄然达成——乌克兰以近4478.71万美元的代价,将三架封存已久的伊尔-78空中加油机卖给中国。 当时,乌克兰方面以为自己做了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这些加油机在本国已无用武之地,甚至一度面临被拆解当废铁处理的命运。 而中国付出的代价,远远高于乌克兰当时估算的残值。 然而,十多年过去后,这笔交易被证明是中国军工发展的一大关键节点。 相比之下,乌克兰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资金,但在如今的战火中,却连一架像样的空中加油机都无法找到。 乌克兰当初的算盘,真的打得精明吗?还是说,中国才是这笔交易的真正赢家? 乌克兰为何贱卖伊尔-78?乌克兰继续了大量苏联遗产,但经济困境让其难以维持这些军事资产。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成为世界上拥有第三大核武库的国家,军工基础雄厚,继续了苏联在哈尔科夫、敖德萨等地的大型军工企业,以及大量先进武器,包罗战斗机、导弹系统和空中加油机。 然而,乌克兰并未能充分利用这些遗产。 由于财务题目,乌克兰政府长期无力维护大规模的军事装备,特殊是像伊尔-78这样的空中加油机。 乌克兰空军重要依靠米格-29和苏-27战斗机,这些战机重要用于防空任务,对远程作战需求不大,因此加油机的作用被严峻低估。 进入21世纪后,乌克兰经济状态进一步恶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乌克兰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国防预算严峻受限。 2010年,乌克兰政府在军费支出上采取“能省则省”的计谋,包罗大规模减少装备维护预算,导致许多高价值的军事装备被封存或拆解出售。 伊尔-78空中加油机就是其中的受害者。 这些加油机原本计划用于苏联空军,但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只接收了少量,并未形成规模化部队。 由于高昂的维护成本,乌克兰空军几乎没有使用这些加油机,它们长期停放在基辅附近的储备机场,年久失修,最终被当作无用资产处理。 在此背景下,乌克兰决定出售这些飞机。 起初,乌克兰曾尝试与欧洲国家洽谈交易,但由于欧洲国家对苏式装备兴趣不大,这些谈判最终未能达成。 随后,乌克兰政府将眼光转向亚洲市场,希望能够以较高代价出售这些“老旧装备”。 中国的出现,为乌克兰提供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 中国为何“接盘”乌克兰的老旧加油机?中国在21世纪初,空中加油能力仍然是一个短板。虽然拥有强大的战斗机群,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加油机,中国空军的远程作战能力受到严峻限制。 当时,中国仅装备了少量由轰-6轰炸机改装的轰油-6加油机,但轰油-6的加油能力有限,仅适用于歼-8等小型战机,而无法满足苏-30等大型战斗机的加油需求。 早在1990年代,中国曾向俄罗斯表达购买伊尔-78的意愿,但俄罗斯方面迟迟不愿出售,甚至以各种方式拖延交付。 除了代价昂贵外,俄罗斯还担心中国获得伊尔-78后,可能会进行技术逆向研发,从而影响俄罗斯将来的军售市场。 这一情况让中国空军不得不探求其他替代方案。 乌克兰的加油机交易,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意外的突破口。 乌克兰方面由于财务困难,愿意以较低的代价出售这些装备,这使得中国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急需的空中加油能力。 别的,这笔交易的背后另有更深远的考量。中国不仅仅是为了获得3架伊尔-78,而是希望借此机会掌握苏式空中加油系统的完整技术。 苏联的软管-锥套式空中加油系统,是当时世界上最成熟的加油技术之一,能够支持苏式战机进行空中加油。 而中国当时并未掌握这种技术,因此,通过购买伊尔-78,中国不仅能够满足当前作战需求,还能为将来的国产空中加油机研发提供宝贵的技术借鉴。 中国如何将“废铁”变成焦点战力?乌克兰出售伊尔-78时,并未意识到中国会如何利用这些加油机。 但中国空军在接收这些飞机后,迅速展开了技术分析和改造,使其发挥出了超出预期的价值。 首先,这些伊尔-78被迅速投入战术演练,填补了中国空军远程作战的短板。 苏-30战机在接受伊尔-78的空中加油后,作战半径从1500公里提升至2400公里,最大航程甚至可以达到5200公里。 这意味着,中国空军在西太平洋、南海以及其他远离大陆的地区,能够更有效地执行远程任务。 其次,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对伊尔-78进行了深入的拆解研究,具体分析其软管-锥套式加油系统的工作原理。 这些技术数据后来被直接应用到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加油机运油-20上。 运油-20在2018年正式亮相,其设计不仅继续了伊尔-78的成熟技术,还融合了现代化的电子控制系统,使其具备更强的适应性和加油效率。 运油-20的服役,标志着中国正式迈入世界级空中加油机行列。 相比伊尔-78,运油-20的载油量更大,加油能力更强,且能够兼容更多类型的战机,包罗歼-20隐形战斗机。 如果没有伊尔-78的技术积累,中国空军的发展可能还要延迟多年。 乌克兰卖了便宜货,中国却赚了更多?乌克兰当初以为自己在这笔交易中赚了一大笔——三架原本计划当废铁卖的飞机,最终卖出了4700多万美元的高价。 但从长远来看,乌克兰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了这笔钱。 首先,这笔交易让乌克兰彻底失去了空中加油能力。 近年来,乌克兰的军事气力不停下滑,尤其是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乌克兰空军的战斗机由于缺乏空中加油机而严峻受限。 如果当年乌克兰保留这几架伊尔-78,或许能够在战争中为战机提供额外的续航支持,使战斗机执行更远程的任务。 其次,这笔交易让中国完成了空中加油技术的突破,从依靠进口到完全实现自主研发。 在运油-20的加持下,中国空军的战斗机已经具备全球作战能力,而乌克兰却连自己的军工体系都难以维持。 2024年11月中国航展上,起飞重量达到220吨,载油量超过100吨的运油-20展示了其高精度、高效率的加油能力,释放了3根加油管,并在转弯过程中也保持了稳定的输油能力。 据悉,它已经可以满足为中国所有的主战飞机进行空中加油的要求。 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用不到5000万美元,就获得了苏式空中加油系统的全部焦点技术,而乌克兰只获得了一笔短期的资金补贴。 如今,中国的空军已经具备远程作战能力,而乌克兰却在战火中苦苦挣扎,甚至没有能力生产自己的战机和加油机。 结论乌克兰原本计划“坑”中国一笔,却没想到自己才是那个“被坑”的一方。 4700多万美元,让中国空军完成了从“有无”到“强大”的跨越,而乌克兰却因失去加油机,在战局中陷入被动。 这笔交易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军购,更是中国军工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点。 从伊尔-78到运油-20,中国不仅学到了技术,更掌握了将来制胜的关键。而乌克兰,则只能在战火中后悔当年的决定。 参考文献 观察者网《英媒:中国接收首架伊尔78加油机 可载油超过100吨》 环球时报《外媒:不再是伊尔-78和轰油-6,将来为歼-20加油的将是运-20U》 环球网《中国空军急需空中奶妈 新曝伊尔-78非最强版》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307A09SKC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