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6日,克里姆林宫公布的一段集会视频在国际媒体引发广泛关注。 画面中,向来以坚毅形象示人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听取一位母亲关于其阵亡军人儿子事迹的报告后,稀有地展现出感情波动,甚至一度语塞。 这一反常表现背后,究竟反映了什么? 是战役压力下的真情流露,还是经心设计的政治剧本? 一次引人注目的感情失控根据俄新社报道,普京近期会见了"故国守卫者"基金会的代表团。 在集会中,一位基金会工作职员向普京讲述了自己儿子的战场事迹。 据这位母亲介绍,她的儿子生前是特种部队成员,在执行一项关键任务时,他和战友们不惜放弃战术优势,主动离开高地掩体,冲向暴露的位置,并向自己地点坐标开火,以此标志敌军位置。 这种战术选择意味着几乎必死无疑,但为后续部队提供了精确打击敌军的大概。当这位母亲形貌完儿子的最后时刻,集会室内气氛凝重。 普京面色变革,明显陷入短暂沉默,俄新社报道中直接利用了"感情失控"一词来形貌这一稀有场景。 随后,普京才徐徐开口:"我很难作出批评,这些人当然是英雄,我能说什么呢?他们自愿捐躯来拯救战友们的生命。" 更引人注目的是,普京随后强调,这种情势的英雄主义"只存在于俄罗斯",是俄罗斯民族特有的品质。 这一表述超越了对个体勇气的赞扬,上升到民族特质层面,展现出鲜明的政治诉求。 这段视频引发了诸多解读。 无论普京的感情波动是否出于真情流露,或仅是一出名为"铁汉柔情"的政治表演,其背后都反映出更为深层的政治意图和社会塑造努力。 这种将个体军人英雄事迹上升为民族特质的叙事手法,与普京长期以来的国家重塑工程密不可分。 意识形态重塑与国家认同建构普京执政初期面临的俄罗斯,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 2000年接掌权力时,俄罗斯经济几近崩溃,大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政治上,分离主义权势活泼,车臣等地区寻求独立,地方精英与商业寡头瓜分国有资源,中央当局权威受到严峻挑战。 外交方面,融入西方世界的尝试遭遇挫折,国际影响力快速下滑。 在这种配景下,普京曾坦言"俄罗斯正处于百年来最艰难的历史时刻",面临沦为"世界二流甚至三流国家的伤害"。 尤为棘手的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局面:自由派、皇俄派、温和保守派、左翼、极右翼,甚至包括新纳粹主义的"光头党"等各类思潮并存。 国家认同危机严峻制约着俄罗斯的复兴步伐。 针对这一局面,普京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提出了"爱国主义、强国主义、国家主义和社会团结"的"俄罗斯新思想",明确否定西方新自由主义理念。 普京的温和保守主义逐渐成为主导思潮,其中包含了对俄罗斯历史上诸多事件的重新解读:批判俄罗斯历史上的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等激进变革,反对政治激进主义,同时抵制西方自由主义对俄罗斯的影响。 在"俄罗斯属于东方还是西方"这一根本问题上,普京给出了明确态度:俄罗斯既不属于东方也不属于西方,俄罗斯就是俄罗斯,有其独特的发展道路。 尽管普京长期致力于重构俄罗斯的国家认同和社会意识形态,但在2022年之前,这一进程相对迟钝。 俄乌冲突的爆发,成为加速这一进程的关键转折点。 首先,西方与俄罗斯的全面对抗,以及欧美政治生态的右转趋势,为普京进一步批判西方自由主义提供了契机。 值得留意的是,虽然俄罗斯的生齿危机由来已久,但"大家庭"概念却是在冲突后才被正式提出——这一概念强调传统的一夫一妻多后代家庭模式,排斥其他家庭和性别观念。 其次,由于军事行动未能按计划迅速结束,普京当局不得不加强爱国主义叙事,论证当前行动的须要性。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名为"英雄时代"的干部培养计划。普京下令从立功的中下层军官中选拔人才,经过专门培训后派往当局、国企等重要岗位。 这一举措不仅鼓励更多人参军,也是通过这种方式重塑当局内部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类似于美国马斯克所主导的"当局效率部"对行政体系的重组。 从这一视角看,普京在会见阵亡军人家属时表现出的感情波动,无论是否为真情流露,都符合其政治重构的团体战略。 将个体军人英雄事迹放大为民族特质的叙事手法,是普京塑造国家认同的重要路径。 在这个过程中,普京个人形象的"铁汉柔情"只是表象,其核心目的在于推动俄罗斯社会价值观的重构和爱国主义情感的强化。 这场以个体英雄事迹为切入点的情感展示,现实上是一场更为宏大的国家认同重塑工程的缩影。 无论未来战局如何发展,通过这类叙事构建起的国家认同感和价值体系,将对俄罗斯社会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312A09NJ6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