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织里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军事新闻 查看内容

美论坛提问:为什么中国的鹰派不在军方,而是在民间?还嫌军费太少

2025-3-19 00:44| 发布者:admin| 查看:104| 评论:0

摘要:据中新社2025年3月9日消息,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聚会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消息发言人吴谦在答记者问时表示,2025年全国一样平常公共预算安排国防支出1.81万亿元。这一数字虽然连续十年保持在个位数增长,但中国

据中新社2025年3月9日消息,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聚会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消息发言人吴谦在答记者问时表示,2025年全国一样平常公共预算安排国防支出1.81万亿元。

这一数字虽然连续十年保持在个位数增长,但中国民间的讨论却显得尤为热烈,很多人认为国防投入仍旧不足。

而在美国,则常见民众由于军费过高而发起抗议活动。这种中美民众态度的强烈反差引发了一个风趣的现象:为什么中国的鹰派主要在民间,而不是军方?

这一问题折射出中国民间的情绪与文化生理,也反映了中美社会背景的深层差别。通过历史记忆、国际环境以及国防政策,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

民间鹰派的形成:历史与文化的影响

中国民间对军费的关注可以追溯到近代史的屈辱记忆。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从八国联军侵华到抗日战争,中国在百余年间饱受列强侵略之苦。

这些历史变乱使得“落后就要挨打”的观念深深植根于民众生理。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过去的屈辱促使国人对军事力量的寻求格外强烈。

这种生理还与我国独特的文化有关。

在传统文化中,“家国同构”的观念赋予国家一种家庭的象征意义,国防力量被看作保护家庭成员安全的重要屏障。

这种情感驱动了民众对强大军事力量的期盼,与西方国家强调个人的社会生理形成光显对比。

民众对国防预算的支持甚至能够上升到一种爱国精神的表达。

中美民众军费态度差别的背后

中国民众普遍希望军费能进一步增长,而美国则因高昂的军费支出而频发抗议活动。

这种对比背后,其实反映了两国截然不同的社会生理与国情。

从数据上看,中国的军费支出虽然位列全球第二,但与美国仍有明显差距。

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数据,美国2024年的国防预算约为8420亿美元。

因此,中国民众认为军费“远远不够”的呼声并非毫无理由。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复杂,在台海、南海、边境等地都须要军事来托底,都使民众产生对安全保障的强烈需求。

而军费的增长在国人看来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须要手段。

相比之下,美国作为全球军事霸主,民众对国家安全的关注度较低,而对国防开支挤占民生预算的不满则更为突出。

这种社会生理与中国形成了光显对比。

中国军费的增长:克制与透明之间的平衡

尽管民间呼声强烈,我国在军费增长方面始终保持克制。

过去十年间,中国军费增幅均控制在个位数,这种增长不仅显示出理性规划,也体现了和平发展的国家战略。

从用途上看,我国的军费主要用于三个方面:提拔官兵待遇、研发和升级高科技军事装备,以及强化军事演训。

例如,近年来在航空航天和海军建设上加大投入,希望进步国防力量的现代化水平。

此外,部分预算用于日常运转和部队训练,以增强实战化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我军军费的透明度近年来也有所提拔。

当局工作报告和国防白皮书中多次提到预算分配和增长目的,明确以和平为核心目标。

而这与民间鹰派的激烈态度形成了光显对比。

民众的好战情绪更多是一种情感表达,而国家政策则始终强调治性与克制。

国际社会的双重解读

中国的军费增长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复杂反应。

西方媒体普遍认为这是一种“中国威胁”的体现,而日本、印度等周边国家则加紧他们的防卫预算,以应对所谓的“中国威胁”。

而中国方面则多次强调,军费增长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非扩张性的军事政策不会改变。

中国民间鹰派的存在实际上是一种历史记忆与文化生理的自然延伸。

民众对军费增长的关注,既是对历史屈辱的反思,也是一种民族自大的体现。

然而,国家战略的根本仍在于和平与理性。

正如中国多次强调的那样,国防力量的增强是为了维护和平,而非主动挑起冲突。

参考信息:

中国网 2025年中国一样平常公共预算安排国防支出1.81万亿元

新华网 8420亿美元!美国2024财年国防预算申请再创新高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317A08I7O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图文热点

  •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 黄色预警!

热门推荐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