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俄罗斯的瓦格纳雇佣军团发动了一场兵变,一度震惊全球。 这支曾被视为俄罗斯军事行动“秘密武器”的队伍选择反叛,目的直指俄国防部高层,甚至威胁到了普京的权威。 然而,这场兵变却不测地在不到24小时内迅速瓦解,瓦格纳创始人普里戈津被迫流亡白俄罗斯,不久死于非命。 为何这场看似阵容浩大的兵变会如此迅速地失败? 普京又是如何提前部署应对的? 事件背后,俄罗斯的权力格局和军事体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瓦格纳军团的崛起与矛盾的积累瓦格纳军团的成立可以追溯到2014年,其创始人德米特里·乌特金与资助者普里戈津通过叙利亚战场崛起。 这支雇佣军主要由退役特种兵组成,因其高效的作战能力迅速成为俄罗斯在海外军事行动中的重要力量。 然而瓦格纳的真正壮大则始于俄乌战争,在乌克兰的巴赫穆特战役中,这支队伍付出近2万人的伤亡代价,终极成功夺取了战略要地。 但事实证明,瓦格纳军团的耀眼战绩却使其与俄正规军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 作为雇佣军,瓦格纳在战场上的体现明显超越了俄正规军,这不仅使其成为俄军方高层的眼中钉,也让普里戈津的野心逐步显现。 他公开指责俄国防部没有为瓦格纳提供足够的弹药,甚至将俄乌战场的胶着归咎于俄军的指挥失误。 随着瓦格纳与俄军方的矛盾不断升级,双方摩擦终极在2023年6月引发了兵变。 这一事件成为压倒普里戈津生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他随即宣布对俄国防部高层“算账”,并集结部队向莫斯科进发。 为何兵变迅速失败?普京早有部署普里戈津显然低估了普京的政治布局。 早在瓦格纳军团如日中天的时候,普京就已经开始对其举行防范部署,其核心策略是双线制衡:一方面默许瓦格纳的存在,以其制衡俄军方;另一方面则通过安插亲信逐步削弱普里戈津的影响力。 瓦格纳集团的副总裁米津采夫,便是普京在瓦格纳内部安插的关键人物。 他不仅负责协助管理瓦格纳,还负担着监视普里戈津行为的任务。 在兵变发生之前,米津采夫已将普里戈津的计划提前汇报给普京,使其得以迅速展开反应。 在兵变期间,普京接纳了三管齐下的策略: 一、通过官方媒体强势表态,指责叛乱行为是对国家背叛,并劝瓦格纳士兵立即停止行动; 二、调动国民近卫军封锁莫斯科的关键战略入口,以确保叛军无法取得现实进展; 三、借助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调停力量,与普里戈津达成和解,促使其撤军。 终极,瓦格纳士兵被迫返回原驻地,普里戈津则流亡白俄罗斯,兵变迅速瓦解。 兵变背后的赢家与权力格局变化此次事件中,最大的赢家并非普京,而是俄罗斯国民近卫军及其负责人佐洛托夫。 佐洛托夫原为普京的贴身保镖,后被任命为国民近卫军负责人。 在兵变期间,他通过秘密调动近卫军有效遏制了瓦格纳军团的行动,展现了其执行力与忠诚。 兵变结束后,普京进一步巩固了对国民近卫军的支持,将瓦格纳的部分武器装备分配给这支队伍。 此举不仅明显提升了国民近卫军的实力,也使其在俄国内安全体系中的职位更加重要。 佐洛托夫的影响力随之扩大,他或将成为普京未来进一步会合权力的重要工具。 而普里戈津本人流亡白俄罗斯后,已失去盟友支持,国际社会对其的评价也急转直下。 2023年8月23日,包罗创始人普里戈任和乌特金在内的瓦格纳集团高层,在特维尔州的飞机坠毁事故中全部遇难。 虽然俄方调查结果是“不测事故”,但从动机上分析,不排除普京秋后算账的可能性。 国际社会为何保持沉默?瓦格纳兵变期间,美国和欧洲国家广泛选择了观望态度。 分析以为,这种沉默源于两方面原因。 首先是地缘政治考量。 无论兵酿成功与否,俄国内的权力斗争都可能导致更复杂的局势,西方国家不肯贸然介入。 其次则是不确定性风险。瓦格纳若取得实质性权力,可能导致俄国军事体系进一步分裂,这对西方并非完全利好。 此外,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调停脚色也引发关注。 作为普京的盟友,白俄罗斯的积极介入不仅帮助普京平息了危机,也进一步巩固了两国间的政治关系。 普京通过铁腕手段和巧妙布局,不仅化解了一场危机,还进一步巩固了对军方及国民近卫军的控制。 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那些能够保持清醒、掌控全局的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瓦格纳终被“收编”,一日“兵变”到底图啥? 红星新闻:谁是瓦格纳事件最大赢家?俄最年轻的安全部门被称赞,收编“雷霆”特种队伍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324A08W63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