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这段时间,全球地震消息,牵动人心! 3 月 28 日,缅甸中部发生 7.9 级强震,泰国、越南甚至我国云南都有明显震感; 紧接着,汤加群岛也发生 7.3 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不少网友发现,2025 年以来,全球已经发生 17 次 6 级及以上地震,客岁同期这个数字是 22 次! 虽然次数比客岁少,但缅甸这次是今年全球最大震级,加上余震不断,难免让人心里发慌:地球是不是 “活泼” 过头了? 下面,我们睁开来探究探究! 先别急着下结论打开地震汗青账本,缅甸所在的实皆断裂带本就是 “地震老演员”。 从 1900 年至今,震中 300 公里内就发生过 10 次 7 级以上地震,1912 年还曾创下 8.0 级纪录。 这次地震属于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仅 30 公里,能量直接 “怼” 向地表,加上震中附近是曼德勒、内比都等人口密集城市,房屋抗震能力较弱,才导致伤亡惨重。 汤加则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质活动本就频仍,近年来 6 级以上地震年均发生约 12-14 次,今年的次数其实在正常波动范围内。 以是,单就缅甸地震和汤加地震,还不能下结论说地球进入地震活泼期! 活泼期照旧 “常规操作”?对此,有专家说:“目前很难说地球进入了活泼阶段。” 他表明,全球地震活动就像 “海浪”,有升沉但总体平稳。 虽然今年 6 级以上地震已达 17 次,但对比近百年数据,每年的地震次数都会围绕平均值小幅波动。 从全球看,板块碰撞带,本就是地震高发区,单点强震,不代表整个地球 “活泼”。 就像夏天雷雨多,但不代表天气体系 “失控”。 面临地震,平凡人能做什么?面临地震,恐慌没用,科学应对,才是硬道理! 早知道风险区:我国有 5 大地震带,假如你住在西南、西北等地震多发区,不妨查一查当地的地震区划图,了解房屋是否符合抗震标准(新房需能抗 6-8 级地震)。 早准备 “应急包”:放一瓶水、应急食品、手电筒、口哨、防滑手套,最好固定家具(比如用 L 型支架固定书架),避免地震时 “家具变凶器”。 早演练逃生路:记着 “伏地、遮挡、手抓牢” 六字诀,在家躲在结实桌子下,在高楼远离电梯和窗户,万万别跳楼!假如收到地震预警(比如手机弹出倒计时),抓紧这几秒黄金时间躲好。 地球的 “脾气”,其实,我们还并不是太懂,还需要慢慢学习揣摩! 与其焦虑 “活泼期”,不如把精力放在提拔防灾意识上! 究竟,科学永远是对抗恐慌的最强 “避震器”。 过多的焦虑,没有用!由于无论怎么着,你还得生活在地球上。 你品一品,是不是如此? 我是一起走遍天下,欢迎关注我。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330A06OLT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