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解放军围绕台海频繁展开军事练习。 尤其是2024年以来,“联合利剑”等环台军事行动已成为常态,进入2025年后规模更是不断升级,仅2025年3月17日当天,大陆起飞的54架战机就让岛内当局感受到了“压力”。 然而,尽管军事练习愈加频繁且气势宏大,解放军却始终没有脱手直接攻岛。 这种战略选择经常引发外界的热议:为何如此强大的解放军迟迟按兵不动? 金门战争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大概需要回望汗青,聚焦1949年发生在福建金门岛上的战争——金门战争。 1949年10月,新中国刚刚成立,解放军在全国战场取得了全面胜利,而国民党政权节节败退,最终退守东南沿海。 此时,金门岛成为解放军的重点攻势目标。 金门岛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战略位置极其紧张,既有助于解放军迅速结束内战,也为未来同一台湾提供了地缘支持。 解放军第十兵团计划通过渡海作战攻占金门岛,第一梯队由9000多名战士构成。 然而,由于作战计划制定时间告急,渡海作战的准备不足。 比方,渡船主要是征集的渔船,数量不足且不堪应对恶劣的水文条件。 在登陆初期,解放军第一梯队尽管英勇奋战,成功抢滩登岛,但由于缺乏海战经验,各部队无法形成合力。 与此同时,国民党军队迅速展开反击,使用陆海空立体火力压抑滩头阵地,并摧毁了解放军的渡船,切断了后续部队增援。 最后,国民党趁乱退守台湾,造成了两岸割据的局面。 岛屿作战的复杂性金门战争是一次紧张的经验教训。 岛屿作战的特别性决定了战争远比单纯的陆地争夺更加复杂。 渡海作战不仅需要解决运输和登陆的技术难题,还必须在海陆空三个领域实现协同配合。 从金门岛到台湾岛,挑战的规模和难度都成倍增长。 金门战争为解放军提供了经验。 渡船数量有限且质量低下,无法应对复杂的水文条件,而敌军可以使用海空力量断绝了我军的增援路线。 如今,解放军的两栖作战本领已大幅提升,但台海作战仍需面临复杂的自然条件和岛屿地形,这对任何军事行动都构成巨大挑战。 而且在当下,在美国的支持下,台军的防御体系更加完满。 无论是导弹部署、海岸雷达还是国际支持,岛屿防御方在现代战争中仍然具备天然优势,任何军事行动都需慎重评估。 大陆为何选择频繁练习而非直接行动?金门战争的深刻教训让我军明白,岛屿作战绝不能急于求成。 大陆选择通过军事练习保持战略威慑,而非直接攻岛,这一决策不仅是基于理性,更是基于现实。 虽然军事练习可以大概连续对“台当局”形成压力,但过度频繁的练习也可能让岛内民众产生麻木心理,甚至出现“狼来了”的错觉。 这种错觉可能反向助长“独”倾向,使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因此,大陆的军演策略既要保证力度,又要注意节奏。 战争绝非儿戏从金门战争到今天的台海局势,战争的复杂性始终未变。 如今,解放军已发展为一支现代化军队,具备强大的海陆空协同作战本领。 然而,完成同一不仅是军事问题,更是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的综合博弈。 战争从来都不是草率的选择。 通过军事练习保持战略威慑既能展示力气,又能避免直接冲突带来的巨大代价。 当然,所有条件成熟时,我军一定能做到一举实现战略目标。 相信这一天已经不远了。 参考资料: 金门战争65周年: 老兵徐钦林半世纪的跌宕人生——人民政协网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401A09A5K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