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IP一年一会,《乘风2025》在今年3月份准时与观众见面,与此同时“浪姐狼人杀”也拉开了序幕。 每一年的《乘风》都有姐姐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被骂,而这季第一个被标狼打的,是初舞台一袭白衣一把红扇低吟浅唱《梅花三弄》,凭借回忆杀拿到5A初评级的童年白月光陈德容。 初舞台结束后,陈德容与王蓉、黄英组成三人团并成为队长,三人要合作完成唱跳歌曲《免我蹉跎苦》的舞台。 与其他两位有唱跳基础的姐姐相比,51岁的陈德容无论是体力还是记忆力上都颇为力不从心,小考时更因为“没有团魂”“各唱各的”被老师给出3A这个相对较差的评级。 类似的情况其实在前几季《乘风》中也有出现过,而陈德容之所以成为这一季第一位“狼人”,与随着初舞台一起释出的练习室片段——“抓马六分钟”有关。 抓马六分钟 谁是真狼人 没有唱跳基础的姐姐与更有经验的队员在一起合练,两边进度不同频继而产生误会与摩擦,几乎是每一季《乘风》都会有的经典内容。陈德容被骂,与态度有关。 《免我蹉跎苦》这首歌舞蹈动作比较多,而且相对零碎,对于初学者来说确实不够友好。在唱跳经验丰富的王蓉和黄英已经进入到NEXT LEVEL的时候,陈德容还跟着舞蹈老师反复抠第一个动作。 但《乘风》的舞台本质是竞演,哪有那么多仔细打磨的时间,看着还在一边“慢慢来”的陈德容,王蓉先沉不住气,提出练习的方式要变一变,至少不能像现在这样,大家都跟着陈德容的节奏慢慢来。 从更功利的角度来看,舞台分数高一点,留下来的可能就多一点,能在观众面前刷脸的次数也跟着提高了一点。特别是对于王蓉这种,在大众视野中消失已久、人气处于中下游的姐姐,能多留一期的意义,不言而喻。 因为心急,王蓉的话说得很直接:“现在不是找感觉的时候,每个组都在争分夺秒,没有那么多时间留给我们去找感觉”,并且建议老师先带着大家重新到尾顺一遍,不要反复抠一个动作。 事变发展到这里,其实还是没有脱离往季《乘风》的常规叙事,而陈德容的突然开麦,让这段小插曲升级为“姐学课件”。 听到王蓉说“没时间去找感觉了”,陈德容发出灵魂连问——“我没有这么讲”“我刚才有这么讲吗?”“我有这么说吗”“对不对亲爱的”,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练习室温度降到冰点的尴尬氛围。 发现自己让陈德容不开心的王蓉立刻态度软化,走上前搂住陈德容想让事变翻篇儿,陈德容仍旧输出着“我和你们不一样,我不是搞唱跳的,我在很认真对待这件事”。 说实话,这段冲突发展到这里尚有可以转圜的余地,但陈德容接下来的举动,让她成为这一季第一个“狼人”。 “要不你来当队长,我让给你”,在与队友沟通后面应该怎么推进练习时,王蓉一句“我们该有的速率走起来”,让原本性情徐徐平复的陈德容再次进入防御状态,并且赌气似的说要把队长让出来。 在后采环节陈德容也很坦白承认,她就是因为听到王蓉这句话“火大”“我是一个很重视礼貌的人”,所以才会用“让队长”“要不你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组内氛围成了这个模样,就像小考时老师指出的那样“没有团魂”,纵然后面大家还维持着表面的体面与客气,但这个团与其他几组姐姐相比,是缺乏凝聚力的。 终极《免我蹉跎苦》在一公中乘风值垫底,能唱会跳的王蓉遗憾“一轮游”,成为第一批离开《乘风》的姐姐。为此抱不平网友,则把陈德容直接骂上热搜,#陈德容划水#词条一度冲上热搜榜第13位,在乘风个人喜爱度排名榜单中,陈德容也排在中下位圈。 作为一个从15岁即出道,在娱乐圈沉浮36年的女明星,陈德容为何要这样? 美人迟暮 最意难平 有人把陈德容的突然发作,归因于“耍大牌”,觉得别的两位姐姐的咖位不如自己,这并不准确。陈德容在节目中的失态,更像是对人生失控后的应激反应。 曾几何时,陈德容是担得起“天之骄女”这个名号的。 9岁拍摄人生中第一支广告、12岁成为日本资生堂专属模特、15岁拍摄电影《国中女生》,并被琼瑶一眼相中。 换做他人,看到名作家琼瑶抛来橄榄枝,或许会忙不迭地接在手中。但彼时的陈德容是骄矜的、也是有诸多选择摆在面前的。面对琼瑶的邀约,她以年龄太小不适合演爱情戏婉拒,而琼瑶则承诺会等她成年,并定下“三年之约”。 其实在15-18岁那三年,陈德容并没闲着,先后拍摄了《师兄撞鬼》《双镯》《鹿鼎记》等多部电影,并和周星驰等大咖合作过。直到1993年,陈德容离港回台,开启了“琼瑶女郎”时代。 与归亚蕾、甄珍、林青霞、刘雪华等前几代动辄出演十几部琼瑶影视剧的琼瑶女郎不同,陈德容一共只主演过《梅花烙》《水云间》《一帘幽梦》这三部琼瑶剧,或许真是因为琼瑶如自己所承诺的那样为她量身打造,这三个角色带来的标签,跟了她一辈子。 凭借着90年代琼瑶剧攻城略地的势头,陈德容的着名度也从港台地区辐射到大陆,几乎是一夕之间这个长得美哭得更美的女演员红遍大江南北。 就像爬山一样,以为自己还处在山脚,尚有无限风光在顶峰,殊不知山顶早在不经意间一闪而过,自此之后便是一路向下。 如先辈琼瑶女郎一样,陈德容也想过转型,她演过武侠剧、也演过轻笑剧,甚至挑衅过年代戏。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这或许是因为初代琼瑶女郎们遇到的,是尚在摸索如何把影视拍摄与文学创作有机结合的“成长期琼瑶”。彼时的琼瑶剧,是人与戏互相成就。而到了陈德容的时代,琼瑶阿姨的创作方法论已经趋于成熟,就像她选角时坚持的——美是第一要义,演技有欠缺不要紧,反正有戏托人。 陈德容的演技不能说差,只能说在偶像剧中够用。年轻时尚且可以凭借美丽的扮相获得各种各样的工作时机,当年龄渐长,更年轻的面孔如潮水般涌现时,时机也不再接踵而至。 从早期的各类访谈来看,与柔美的外表不同,陈德容不算是个性情太好的人。她17岁时就敢直呛其时是自己先辈的马景涛,面对误解直接掀桌表示不满。 火爆性情某种水平来说也是一种美女特权,随着岁月流逝,愿意为这份特权买账的人越来越少。 时机变少了,愿意包容自己火爆性情的人也变少了,这很容易让人产生强烈心理落差。特别是对于年少成名,前半生顺风顺水的陈德容而言。 这也能表明了为什么“抓马六分钟”中,面对王蓉正常的询问陈德容会出现云云激烈甚至有些失态的反应——是不是因为我人气下滑今不如昔了,你才不愿意包容我等等我? 在论迹不论心,观众给予一个明星的耐心越来越少的当下,因为“抓马六分钟”,导致陈德容现在大众好感度大幅下滑。这一次《乘风》之旅带给她的正向收益,或许并不如她起初预想的那样丰厚。 爱女综艺 为何总以“恨女”收场 陈德容是节目中的第一个狼人,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甚至在二公还没播出,就有人接过了“挨骂接力棒”。 何泓姗、彭小苒、房琪组的一公舞台《珊瑚海》,同样在练习室中发生了小小争议。但大家其时的处理方式还算冷静,没有像陈德容一样成为众矢之的。 这组的矛盾也比较常见:合练时间不够,且成员对于唱段和表演都有各自想法,无法达成一致。节目中给出的理由,是何泓姗和彭小苒两位姐姐因为拍戏无法实时复兴消息,导致大家的消息没能第一时间同步,拖慢了进度。而何泓姗则发长文并梳理时间线,证实自己一直在配合并积极练习。 节目组与姐姐各执一词,《珊瑚海》组陷入罗生门,而作为队长的房琪首当其冲成为挨骂对象,甚至节目刚开播时,她为《乘风2025》撰写的颇受好评的文案,也被指出“油腻做作不知所云”。 作为一档以“爱女”为标签,号召女性间互助与良性竞争的节目,为何每一季都会卷入“恨女”风波,每一季都有不同的姐姐轮番站岗挨骂?除了老生常谈的剪辑问题、舆论引导等等,或许也和当下观众的心境变化有关。 一方面,观众的耐心变得越来越少了,如同前文所说,大家已经没有耐心去探究“事变为什么发展到云云地步”的前因,而是只去看当下呈现出的效果。 就似乎陈德容在节目中的失控,细究起来可悲可叹,但观众看到的更多是当下这一刻的“可恨”。 另一方面,观众在看节目时的代入感更强了。就像为王蓉抱不平时很多网友说的那样,他们感到气愤不仅仅因为王蓉被淘汰,而是在那一刻看到了自己在职场上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所以愿意去发声。 说得更直接一点,借他人之杯酒浇自己之块垒。 这种观众偏好的变化虽不可逆转,却并非没有办法去引导与弱化,只是面对汹涌情绪带来的流量和关注,谁又能轻易说不呢? 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并不利于《乘风》IP的生长。 从第一季的中女叙事,到第四序的国际化交流,再到这季的赋能地方文旅,“姐姐”在努力去靠新的故事,为观众提供新鲜感。但在华丽的舞台和精美的文案之下,每一季《乘风》到最后都会走上“抓坏人打狼人”的老路,也不免让观众疲惫。 这场挨骂接力赛,是时候该停下来了。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402A08XGL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