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织里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查看内容

东欧集体叛逆欧盟站队美国?英法逼匈牙利援乌,却小看欧尔班“反骨”

2025-4-4 23:28| 发布者:admin| 查看:83| 评论:0

摘要:焦点提要:1. 地缘裂痕切割欧洲防务共识:中东欧分裂为“北约依赖派”(波兰斥巨资购美韩武器)与“欧盟革新派”(捷克借欧盟防务基金升级自身军工财产),暴露战略自主与安全焦虑的对抗。2. 历史创伤推动未来选择:

焦点提要

1. 地缘裂痕切割欧洲防务共识:中东欧分裂为“北约依赖派”(波兰斥巨资购美韩武器)与“欧盟革新派”(捷克借欧盟防务基金升级自身军工财产),暴露战略自主与安全焦虑的对抗。

2. 历史创伤推动未来选择:波兰因被俄国统治史主动推进美军永久驻军,匈牙利因能源依赖反对援乌,地缘博弈撕裂欧盟整合基础。

3. 欧盟自主面临三重陷阱:中东欧国家武器采购“去欧洲化”(波兰引进韩制坦克)、法德与中东欧之间的分歧、对北约体系的依赖,正瓦解8000亿欧元计划的根基。

援乌“志愿联盟”峰会,图源:希腊城市时报


本文作者:王怡然(北京外国语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张元一(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日本学研究中心)


3月27日,由法国和英国主导、旨在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的“志愿联盟”峰会在巴黎举行。据悉,仅有十余个欧盟国家参会,占欧盟成员国的半数不到。耐人寻味的是,匈牙利等一些中东欧国家并未派代表参加,参会的捷克表现现在讨论向乌克兰派兵“为时过早”,且派兵的前提是应有美国支持。

这令人联想到前不久由冯德莱恩提出的8000亿欧元“重新武装欧洲”计划,中东欧国家对此的反应也各不相同:

俄乌冲突的持续升级和美国对欧安全答应的不确定性,促使欧洲加快推进防务自主进程。在这一背景下,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于2025年3月4日提出“重新武装欧洲”战略计划,拟动员总额高达8000亿欧元的资金用于加强欧洲防务体系建设,以打造“一个安全而有韧性的欧洲”。这一计划不但体现了欧盟在战略自主门路上的重大突破,更反映了欧洲安全思维的范式转变。

然而,这一战略的实施面临多重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中东欧成员国的复杂立场。这些地处欧洲东部前沿的国家,由于其独特的地缘战略位置、差异化的安全诉求以及对美国安全保障的深度依赖,成为影响欧盟防务自主化进程的关键变量。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图源:时代周刊

要替代北约“保护伞”,欧盟“军工厂”欲缝合中东欧安全裂痕

中东欧地区对“重新武装欧洲”计划呈现出明显的态度分化。处于安全战略前沿的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将北约视为安全基石,以为其是抵御俄罗斯威胁的首要保障,却对欧洲自主防务能力毫无信任基础。它们强调欧盟防务计划应作为补充而非替代。波兰近期大幅提高国防开支,将军费提升至GDP的4%,并加快军事现代化进程,包括采购美制F-35战斗机和韩制K2主战坦克,以进一步增强军事气力。

与此同时,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计划退出《渥太华公约》,以调解防务政策,以更好应对当前安全挑战。(注:《渥太华条约》是一项旨在全面禁止使用、储存、生产和转让反步兵地雷,并要求销毁现有库存的国际公约,推动了二战后武器控制和裁军进程。)

波兰总理杜达会见时任北约秘书长,图源:华沙研究所网站

相比之下,捷克、斯洛伐克与其他中东欧国家对该计划持更开放态度。捷克将欧盟防务合作视为现代化契机,积极参与欧洲防务基金项目以升级装甲车生产线;斯洛伐克在新政府上台后调解了对俄政策,菲佐政府采取更具自主性的安全战略,终止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并在欧盟防务一体化问题上保持谨慎。

只管云云,斯洛伐克仍有限度参与欧盟防务项目,尤其是涉及本国军工财产升级的部门,例如在欧洲防务基金(EDF)框架下推进军工现代化和生产能力建设。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国则强调欧盟与北约互补,尤其关注黑海区域安全。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因自身防务能力有限,更倾向于依赖欧盟整体安全框架。

匈牙利的立场则尤为特殊,欧尔班政府与俄罗斯关系密切,对计划中涉及援乌的内容持反对态度,并寻求退出北约支持乌克兰的举措。此外,匈牙利议会通过了一项反对欧盟联合借贷用于防务支出的决议。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图源:纽约时报

只管存在分歧,中东欧国家的共识仍围绕北约的优先地位。它们普遍以为,欧盟独立防务短期内难以替代北约的威慑力,因此,关于“欧盟是否会成立独立于北约的军事合作组织”,短期内的答案显而易见。这种共识不但源于对当前威胁的共同认知,也反映了中东欧国家对跨大西洋联盟的长期信赖,即便在欧盟内部推动战略自主的声音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北约的焦点地位仍可能是中东欧国家的底线。

此外,中东欧国家对欧盟独立应对安全威胁的能力持猜疑态度,以为欧盟在决策速度、军事力量规模以及武器标准化等方面存在显著不足,难以在短期内取代北约的威慑力。中东欧国家特别器重美国通过北约提供的军事支持,如美军在波兰的永久驻军和对东欧地区的增兵计划,以为这些措施对维持欧洲安全至关紧张。

割裂的中东欧:地缘裂痕与生存焦虑下的“北约依赖症”与“欧盟自主路”

前文说到,中东欧国家对“重新武装欧洲”计划的立场存在严重分歧,实际上,这些分歧源于地缘位置、安全威胁感知、对北约的依赖程度、对法德信任差异、经济利益以及历史经验等多重因素的博弈。

中东欧国家对欧盟防务自主的分歧,本质上源于地缘处境和历史经验塑造的战略文化差异。波兰与波罗的海国家因与俄罗斯接壤,历史上曾长期受到俄罗斯的影响,形成了以“生存安全”为焦点的防御思维。

中东欧国家,图源: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网站

与此不同的是,捷克、斯洛伐克以及黑海沿岸的中东欧国家由于地理上的缓冲区优势,面临俄罗斯的直接威胁较小,因此对俄罗斯威胁的感知没有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那样强烈,更倾向于通过欧盟框架推动防务现代化。

也正是由于地缘位置和安全威胁感知的不同,这些国家对北约的依赖程度也不相同。波兰正积极寻求美国在其境内永久驻军,同时大力推进北约东翼指挥中心的建设工作。而波罗的海三国则要求北约在该地区增强防空能力。例如,2024年3月,北约在拉脱维亚的利埃勒瓦尔德空军基地部署了空域巡逻团。这些国家以为,欧盟的防务体系在短期内无法取代北约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在面对俄罗斯的军事威胁时。

相比之下,捷克和斯洛伐克虽然也是北约成员,但在防务问题上表现出更多的机动性,更愿意参与欧盟的军工合作,以减少对美国的过度依赖。匈牙利则在北约内部采取了更为独立的立场,反对向乌克兰提供某些军事援助。这种差异反映出中东欧国家内部对跨大西洋联盟信任度的不同,也暴露了欧盟内部协调的难点。

美国在波兰驻军,图源:法新社

此外,对法德信任度、经济利益和历史经验也加深了分歧。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对法德的不信任由来已久,尤其是在俄乌冲突爆发前,德国推动“北溪2号”天然气项目,法国总统马克龙则多次尝试与普京对话,这些行为被视为对俄罗斯的绥靖政策。波兰因此拒绝加入由德国主导的欧洲防空体系,转而单独采购美韩防空武器,波罗的海三国也多次批评法国的交际政策,以为“欧洲军队”难以真正保护中东欧国家的安全利益。这种不信任使它们对欧盟防务计划缺乏信心,担心该计划可能会被法德主导,从而忽视中东欧地区的安全需求。

经济和军事利益的考量也是分歧产生的紧张缘故原由。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等国希望使用欧盟防务基金推动本国军工业发展,例如,捷克支持联合研制新型战斗机和装甲车,以提升财产竞争力。保加利亚和斯洛文尼亚也通过参与欧盟项目增加本国经济收益。

相比之下,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更注意即时安全保障,倾向于快速增强军事能力,因此它们更倾向于直接采购美制先辈武器,而非等待欧盟的长期防务合作成果。匈牙利则在国防装备采购领域采取了机动多元的战略,既维持与德国等欧盟传统军工强国的合作,又积极拓展与韩国、以色列等非欧盟国家的武器装备供应渠道。这种经济利益的差异,导致了中东欧各国对欧盟防务计划的支持程度不同。

在拉脱维亚举行的北约军事演习。图源:交际政策(Foreign Policy)

中东欧国家既是欧盟防务自主进程的紧张推动力量,也或成为最大障碍

中东欧国家作为欧洲东部的安全屏障,其战略地位在俄乌冲突后显著提升。波兰等国持续增加军费开支,并通过参与“欧洲防务工业基础”项目,在提升本土军工产能的同时,为欧盟防务自主计划提供了实质性支持。

然而,这种积极参与背后存在着明显的战略双重性。一方面,中东欧国家通过增加军费和积极参与欧洲防务项目,推动了整个欧洲防务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以波兰为首的“布加勒斯特九国”团体始终强调北约在区域安全中的焦点作用。这种既支持欧洲防务合作又依赖美国安全保障的矛盾立场,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欧盟防务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发展。

军工采购领域同样反映出这种战略困境。部门中东欧国家在武器系统选择上更看重即时作战需求和成本效益,而非单纯考虑欧洲军工体系整合。这使得它们在军备采购上往往青睐于性价比高的美韩装备,而非法德主导的欧洲武器系统。例如,波兰同时引进韩国K2坦克和美国M1A2主战坦克,虽然在短期内满足了作战需求,却导致装备体系趋于复杂化,从而对欧洲军工标准化进程产生了负面影响。这种以现实安全需求为导向的采购模式,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欧盟推动武器装备标准化进程。

波兰的韩制K2坦克,图源:Notes From Poland

因此,比起美俄的外部压力,欧盟内部“众口难调”对于欧盟重获战略自主更为致命。

中东欧国家内部利益分歧削弱了欧盟集体决策能力。在关键议题上,欧盟内部的投票和决策机制决定了中东欧国家间的战略分歧可以或许对欧盟的防务、对外政策产生实质性的制约作用。以维谢格拉德团体(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为例,波兰主张对俄采取全面遏制措施,而匈牙利则坚持亲俄立场,反对对俄罗斯能源实施制裁。

这种分歧使欧盟难以形成一致的防务与交际政策。与此同时,俄乌冲突的升级进一步加剧了中东欧的“安全焦虑”, 使该地区更加依赖美国的安全保障,导致欧盟内部出现明显的战略分化:西欧国家追求防务自主的理想目标,而中东欧国家则更依赖跨大西洋安全合作的现实选择。

结语:欧盟焦点国家不应忽略中东欧小国的安全诉求和利益

当前欧盟防务建设正陷于“战略自主”理想与“安全依赖”现实的布局性矛盾之中,而中东欧国家因其特殊的地缘位置和历史经验,既有望成为推动欧洲防务一体化的紧张力量,也可能因对美国安全保障的依赖而成为这一进程的主要障碍。

面对这一复杂局面,欧盟亟需构建一个更具包容性的安全合作框架。欧盟必须在战略规划中更好地平衡理想目标与现实条件:一方面要充分回应中东欧成员国的安全诉求,另一方面要循序渐进地推进防务自主进程。

唯有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展现必要的政策弹性,欧盟才气真正实现其战略自主的愿景。如果欧盟不能有效整合各成员国的防务需求,并妥善协调法德战略自主主张与中东欧安全诉求之间的关系,其雄心勃勃的“重新武装欧洲”计划必将面临被美欧战略博弈边沿化的风险。

|本文独家发布于腾讯新闻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331A083XO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广告位
    新闻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