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这次是真的栽倒了。 有人鼓掌称快,苍天绕过谁,夹头出来混终于是要还的。 有人感慨,这么个爱国大V,怎么就挖起了国家墙角呢。 也有拥趸们暗自神伤,如丧考妣。 也许,他在大唐不夜城跪摔的那个夜晚,就暗示了这一天。 本不想说啥,网络上一边倒的雪上加霜,又颇觉得有话要说。 我想问几个问题。 “爱国”是一门怎样的生意? “我是中国公民、北京市民、东城区居民司马南……”曾经,这个开场白在网络上无比响亮。 司马南凭着鲜明的立场、犀利的言辞,在网络混得风生水起,成了大V中的“顶流”。 他的风格基本是“怼天怼地”,一会儿抨击这个明星,一会儿指责那个企业家,一会儿又对国外指手画脚。 网友为此调侃他“反美是工作,赴美是生活”。 段位低的,撒一泡骚气烘烘的爱国尿,以致抡起爱国的U型锁打砸。 他们喧嚣的声音,不过是本身或别人兜里叮当作响的金币。 拆穿司马南的面具,是对其个人的纠错,也是对激进民粹主义者的警钟。 对于那些仍在“爱国生意”路上狂奔的人来说,或许该以司马南为镜鉴了。 司马南是谁投喂的? 没有生意业务就没有司马南。 司马南的粉丝有多少?全网6200多万! 不好说这些人都是拥趸,但事实上成了他的底气和国外买房的支票。 司马南能够敏捷蹿红,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用了这些网友的情绪和心理。 他善于将复杂的社会问题简朴化,贴上各种标签,以制造对立,吸引眼球。 虽然收割了巨量流量,却造就了网络舆论的畸形生态,加剧了社会的撕裂。 从这个意义上说,司马南杀人诛心,而拥趸们则为虎作伥。 反过来说,司马南虽然人设倒了,大概率也社死了,但反观他这些年的评论,是不是都一无是处呢? 是不是要全盘否定,连同这个人“打倒在地,再踏上一万只脚”呢? 司马南的倒台是偶然吗? 司马南活跃了多年,他的逃税问题才被发现吗? 在司马南春风得意辅导江山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红楼梦》里那句话: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 还有多少个司马南? 司马南倒台了,全网痛打落水狗。 天下没有稳赚不赔的生意,包括爱国生意,司马南求锤得锤,该! 还有不少同类,行径如出一辙: 有的“大V”一边义正言辞地批驳国外,一边悄悄地移民和转移资产。 还有一些“爱国企业”,以爱国之名抬高产品价格,诱导消耗者买单,实际经营中却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更有个别文化人,创作爱国激情满满的作品,却为了获得国外资助和奖项,不惜歪曲事实,将国家尊严当交换筹码 。 把“爱国”当噱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