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杜特尔特被捕,已经过去整整一个月,而菲律宾国内围绕这件事的政治角力,才刚刚拉开帷幕。4月10日,菲律宾参议院举行第三场听证会,局面之火爆,简直堪比“政治行刑现场”——主持这场听证会的,不是别人,正是现任总统小马科斯的“亲姐姐”——伊梅·马科斯。 可这场“兄妹反目”的听证会,最后却成了伊梅为杜特尔特“讨公道”的主场,面对她的连番追问,小马科斯政府的11位内阁成员,集体哑火,人人都像被卡住了嗓子。唯逐一个勉强开口的司法部长雷穆拉,话说得比唱还绕,一番“行政特权”+“职责有限”的鬼打墙,最后还是被伊梅逼得承认:“是我签的逮捕许可。” 但问题来了——**签许可,不等于下命令。**谁才是真正动手抓杜特尔特的人?菲律宾全国都清晰——指挥棒藏在总统府的那双手里。 一场蓄谋已久的政治猎杀要说这场“抓人闹剧”的由来,还得从菲律宾的权力格局讲起。如今的马科斯家族和杜特尔特家族,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水火不容。眼看着2028年总统大选将近,现任副总统、杜特尔特之女莎拉呼声正盛,而小马科斯的民意支持则在不断塌方。于是,为了稳固地位,马科斯家族决定先发制人,打压莎拉的最大政治资本——她的父亲,罗德里戈·杜特尔特。 于是,国际刑事法院的“扩散通报”被重新翻出,杜特尔特在2016-2019年间“铁腕扫毒”的旧账也被一股脑搬上台面。但问题在于,菲律宾2019年已退出《罗马规约》,对ICC的所谓“剩余管辖权”根本无需相应。最高法院早有判例,明白国内机构无需配合ICC调查,而今突然“例外”,显然是有人动了手脚。 更可笑的是,实行抓捕时,连“红色通缉令”都没有,仅凭一纸“扩散通报”,司法部长雷穆拉就堂而皇之地签字放行。这不是实行法律,而是实行政治指令。 伊梅火力全开,问得马科斯政府哑口无言在听证会上,伊梅显然是有备而来,一句句发问直指核心:“谁下令抓杜特尔特?”她不问程序,只问责任。雷穆拉一度搬出“行政特权”搪塞,却被伊梅现场拆穿——“你签字没错,但不是你发的命令,对吗?”雷穆拉终极承认:“许可是我签的,但命令不是我下的。” 真相已昭然若揭:这场政治绑架的操盘手,就是总统本人小马科斯。但在这个政治体制里,没有人敢捅破这层窗户纸。因为这不只是对一个总统的质问,更是对整个政权正当性的拷问。 杜特尔特:罪人还是英雄?民意已做选择小马科斯或许以为,捐躯一个“老总统”,能换来连任的通行证。但他低估了民意的记忆力,也高估了本身的操盘术。 在很多菲律宾人眼中,杜特尔特确实“铁血”,但他打的不是政治对手,而是毒贩与腐败官僚。他没遵循程序,但他也未曾对人民背信弃义。正因如此,即便国际刑事法院认定他“涉嫌反人类罪”,菲律宾大众依然愿意为他走上陌头。 数据表现,杜特尔特被捕后,全国支持他的请愿活动愈演愈烈,莎拉的支持率不降反升;而小马科斯的支持率则从72%断崖式下跌至41%。民意已然清晰:菲律宾人民宁可拥抱一个“为民犯罪”的硬汉,也不愿再接受一个“假面暖和”的独裁二代。 小马科斯的算盘,恐怕要落空了更讽刺的是,马科斯家族用“法律”的名义搞政治清洗,效果却给了杜特尔特家族一个完美的“政治殉道”剧本。如今距离2028年大选还有3年,但局势已隐隐逆转。 杜特尔特成了被压迫者,被捐躯者,甚至被很多大众视为“民族英雄”;莎拉则被塑造成“带着父亲的冤屈继续斗争的继续人”,而小马科斯,只剩下一堆模糊不清的“权力协议”和一套满嘴跑火车的内阁班子。 若国际刑事法院真在9月给出判决,无论效果怎样,都不会改变这一点:小马科斯失去了人心。 可以预见,围绕杜特尔特的政治拉锯,将贯穿2025整年。伊梅的听证会只是开端,莎拉的反击也尚未登场。小马科斯大概还能用权力捂住嘴,但捂不住耳朵,更挡不住陌头那一浪接一浪的怒火。 这场政治猎杀,终极可能反噬的不是猎物,而是猎人。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412A05P1B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