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调解俄乌辩论不了了之,美军高层跳出来打岔,又搬出那套所谓的“中国援俄”言论,来转移人们的注意力。这次美方又找到了什么借口?这反映了美方在哪些方面信心不敷? 据美媒报道,克日美军印太司令帕帕罗旧调重弹,扬言称在过去的3年里,中国和俄罗斯进行了“技术交换”,通过向俄罗斯提供援助,换回了俄军“压箱底”的核潜艇技术。 美方的这套说辞用了整整3年 事实上,美方的这套说辞并不新鲜,现在美方又搬出这套一戳即破的谎话,又有什么目标呢? 首先,是为了给美国挽回颜面,众所周知,美总统特朗普上任前就放话要在24小时内结束俄乌辩论,效果美俄乌谈了一轮又一轮,现在的俄乌战场依旧炮火轰鸣。 特朗普这才发现,自己非但搞不定普京,就连泽连斯基都奈何不了,俄乌一边谈一边打,让美国十分没面子。 因此,通过传播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美国不仅能敏捷转移人们的注意力,还能影响其他国家对中俄的态度和政策选择,间接巩固其在全球秩序中的领导角色。 其次,美国坚持这一说法的目标在于制造分裂,通过不断散布关于中俄技术合作的不实信息,美国试图在中俄之间制造裂痕,从而削弱两国的战略合作。 最后,每当美国面对内部挑衅时,一贯喜欢通过将外部国家(尤其是中国和俄罗斯)塑造成威胁的方式,转移公众对其内部问题的关注,同时强化其全球霸权的形象。 中国技术突飞猛进美国难掩担忧 不过上述原因都只是表象,美国如许做的真实原因,现实上还是为了掩盖其对中国技术突飞猛进的“担忧”。 其中,美国最畏惧的是中俄在核潜艇技术上的深度合作,如果两国联合中国的造船本领,和俄罗斯的先进技术,可能对美国在水下领域的传统优势构成严峻挑衅。 特别是在潜艇用核反应堆和大直径耐压壳制造技术方面,俄罗斯的技术领先地位与中国的生产本领相联合,可能会显著提升中国水师的实力。 而随着中国和俄罗斯在军事技术上的进步,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优势可能会逐渐被削弱,这可能导致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削弱所谓的“美国全球影响力”。 更进一步来说,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在亚太地域营造了多个“小圈子”,而中俄之间更进一步的合作,无疑会让美方这些尝试变得毫无意义,其亚太结构也将受到重大挫折。 美方的焦虑纯属多余 不过无论美方有多少考量,中方都会用实力告诉美方一个事实:即使没有俄罗斯的技术分享,中国也能凭借自身力量取得突破,美方的“担忧”纯属多余。 近年来,中国在军事技术上的突飞猛进有目共睹,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在国防领域的投入持续增长,为技术研发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充足的资金确保了研发项目标顺利进行,同时也吸引了大量顶尖人才加入国防科研领域。 此外,中国拥有完善的科研体系,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中国的科研体系覆盖了所有必要环节,能够高效推进复杂技术的研发,这种系统化的研究方法确保了技术突破的可能性。 再者,中国的工业基础强大,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中国在精密机械加工、材料科学等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这些本领直接支持了核潜艇技术中涉及的高精度零部件制造和高性能材料研发。 最后,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自主创新,中国在多个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例如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的进展,也可能反哺于核潜艇技术的发展,推动其达到乃至超越世界先进程度。 不可否认,俄军在潜艇用核反应堆和大直径耐压壳制造技术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但中国的技术发展,从来不是依靠外部支持完成的,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自研经验,我们应该对我国的核潜技术进步抱有充分的信心。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414A07D5K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