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飞鲨”成为解放军海军主力舰载机后,与美国海军的F/A-18E/F“超级大黄蜂”相比战斗力如何,不停都是外界热议的焦点,毕竟在隐形舰载机距离完全铺开尚有一定距离之时,这两款舰载机才是当下的主角。 近日,央视罕见公布了中美两款主力舰载战斗机的首次同框出镜的画面,看起来中美航母或许已经有过为数不少的正面交锋,如今才显露出冰山一角。 从央视公布的内容来看,这是一次对抗性不太高的伴飞监督类任务,歼-15飞行员在座舱内拍下了美军“超级大黄蜂”的侧面,至少从拍摄角度来看当时两架飞机都处于平稳飞行的姿态,当然,无论飞行平稳还是两边相遇时状态平稳,大概都只是暂时的。美国海军航空兵即使冷战时也在大洋上没有旗鼓相当的对手,苏联海军的雅克系列短距/垂直起降舰载机,各方面都无法与美军F-14“雄猫”相比,等到苏-33系列初具规模时苏联已油尽灯枯,“超级大黄蜂”也只能一枝独秀。 那么碰上中国海军的歼-15,可以说是美国海军舰载固定翼战斗机飞行员几十年来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如果不考虑其他条件,仅以两款舰载机本身来看,实在可以说难分伯仲,歼-15的优点是空战性能更强,三翼面布局带来了优秀的低速操控性和大迎角性能,2.4马赫的最高速也比“超级大黄蜂”的1.8马赫更适合实行截击和高速穿透任务。此外,歼-15的作战半径也更高,如果配备伙伴加油系统,可以进一步拔高航程,也就等于增长了舰队防空圈的范围。 缺点是雷达和航电系统不够先进,早期的1493型为机械扫描脉冲多普勒雷达,探测距离、抗干扰和多目标处置惩罚能力均不如“超级大黄蜂”的AN/APG-79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不外这几年来随着国产机载AESA的发展,已基本与美国货持平或超过,比如KLJ-7A的技术程度可与F-35的AN/APG-81相媲美,未来歼-15弹射型在单机态势感知能力方面,不会比“超级大黄蜂”差多少。 再有就是辽宁舰与山东舰的滑跃甲板限制了歼-15载弹量,一般只有4到6吨;标配AL-31F发动机的寿命也不如F414-GE-400;中国海军在舰载机操作和运行历史方面,也比已经使用航母上百年的美国海军差不少。 幸亏这些题目都并非不能解决,福建舰及后续航空母舰均为直通甲板,限制载弹量的现象不会再出现;AL-31F也会渐渐被涡扇-10系列代替,推力和寿命都会大幅增长;至于经验,确实没有取巧的办法,只能依靠解放军的坚韧顽强来渐渐积攒,百年海军的致千里,就要从一个一个跬步开始。 “超级大黄蜂”的优点是雷达和传感器,AN/APG-79可以同时跟踪30个目标并攻击其中6个,软件升级后大概会更多;16号数据链与NIFC-CA协同交战系统深度融合,以网络中心战的上风实现超视距协同作战;蒸汽弹射器可以保证“超级大黄蜂”满油满弹起飞,虽然作战半径只有700公里上下,但直通甲板和成熟的甲板调度作业,可以保证全舰日均100架次以上出勤率;最重要的是,服役超过30年,“超级大黄蜂”参与过多次局部战争,虽说打的是伊拉克、利比亚这些小国,参考意义有限,但考验长途精确打击方面仍有较高代价。 缺点在于为了分身低速起降和高速机动性,“超级大黄蜂”的机动能力实在很难说出色,1.8马赫最高速和15000米最大升限也不如歼-15。最明显的题目是机载武器方面,歼-15的霹雳-15射程超过200公里,保守估计也在150公里以上,而美军的AIM-120系列射程大约为120到140公里,最新的D型才有大概达到180公里。 但中国同样在发展射程更远、抗干扰能力更强的超长途空空导弹如霹雳-17,如果最终也可以由歼-15挂载,那么“超级大黄蜂”的劣势会进一步被放大,大概会加速其退役过程,由F-35C接替。正因云云,美国这几年来也在拼命开发超长途空空导弹,只可惜除了AIM-174这个缝合怪,真正堪用的AIM-260至今不见真身,实际性能也存疑。、 实际上,“超级大黄蜂”如今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首先解放军建成反介入/地区拒止作战圈后,以舰载机作为主要战斗力的传统航母打击群别说能发挥出什么威力,连自身生存都是大题目;就算在深海大洋争夺制海权,随着055和鹰击-21这对组合的出现,也标志着舰载机很难像二战那样继续作为舰队海空作战的主力;乃至随着超长途防空导弹的出现,舰载机也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撑起舰队防空圈的最外围,“超级大黄蜂”显得越发鸡肋。 当然并不是说舰载机没有存在的必要,只是像美军这样将大量资源都会合在四代舰载机上,未来很大概发挥不出相应的效果。何况,中国也在推进五代乃至六代舰载机的开发,也许不用过太长时间,“超级大黄蜂”就真的成了累赘了。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415A06J45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