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织里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查看内容

中国罕见对普京说不,天然气命脉,必须牢牢握在中国手中

2025-4-18 14:16| 发布者:admin| 查看:122| 评论:0

摘要:2025年4月15日,中国驻俄大使在公开场所对俄罗斯提出的天然气管道方案明确表示反对。这一罕见表态不仅在国际能源范畴引发广泛关注,还凸显出中俄在天然气合作中的现实分歧。俄罗斯希望通过哈萨克斯坦现有管道向中国

2025年4月15日,中国驻俄大使在公开场所对俄罗斯提出的天然气管道方案明确表示反对。这一罕见表态不仅在国际能源范畴引发广泛关注,还凸显出中俄在天然气合作中的现实分歧。俄罗斯希望通过哈萨克斯坦现有管道向中国输送天然气,但中国以为该方案不可行,并强调中俄能源合作的主导权必须掌握在中国手中。这背后反映出跨境能源合作中的复杂博弈,以及中俄在能源战略上的不同诉求。


中俄天然气合作的背景与现状
中俄天然气合作是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紧张组成部门。早在2019年,“西伯利亚力量-1号”天然气管道正式投入使用,每年向中国输送350亿立方米天然气,为中俄能源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也成为中国天然气入口的紧张通道,设计年输宇量为550亿立方米,主要从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入口天然气。
然而,随着中国天然气需求的增长以及俄罗斯能源出口面临西方制裁的逆境,中俄在天然气合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挑战。俄罗斯希望通过哈萨克斯坦现有管道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筹划年输宇量达到450亿立方米,此中350亿立方米最终送到中国。但中国驻俄大使明确指出,哈萨克斯坦现有管道已经满负荷运作,无法满意俄罗斯的运输需求。这一表态显示出中方在天然气合作中更加注重经济可行性与供应链安全。

两边的立场与分歧


俄罗斯的急迫性显而易见。受西方制裁影响,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在欧洲市场大幅萎缩,亟需通过增加对中国的供应来弥补丧失。俄方提出使用哈萨克斯坦现有管道的方案,以为这不仅能节流成本,还能为哈萨克斯坦带来过境费收入。然而,哈萨克斯坦的管道运输能力有限,无法承担额外的天然气运输需求。
中国的立场则更加审慎。中国驻俄大使指出,若采用俄方方案,中国需要重新修建一条新的天然气管道,这将耗费大量资金和时间。此外,中国国内的西气东输管道已经满负荷运行,未来的建立重点更多是为中亚方向的天然气预留输气能力,未为俄罗斯天然气运输规划空间。这种谨慎态度反映了中国在跨境能源合作中的成本控制与供应链安全考量。


“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潜在突破
在哈萨克斯坦方案受阻的情况下,“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成为中俄天然气合作的关键。该项目最初筹划修建一条经过蒙古国的管道,但中方克日提出两种路线选择:经过蒙古或不经过蒙古。若不走哈萨克斯坦或蒙古,中俄可以选择在俄远东与中国东北再修建一条新的管道。这种方案的优势在于能够使用两国现有的国内管道网络,减少建立成本与运输距离。


只管“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仍面临价格谈判与技术挑战,但其落地可能性较大。中国驻俄大使在公开场所表示,中俄已经在该项目上告竣一致,这为两国未来的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方向。
中俄能源合作的现实和走向


中俄在天然气合作中的分歧不仅体现了两国在利益诉求上的差异,也展现了跨境能源合作的复杂性。俄罗斯急于突破西方制裁下的能源困局,而中国则更关注经济成本与供应链安全之间的平衡。这种微妙的张力反映出大国能源外交中利益与风险并存的本质。
只管出现分歧,中俄能源合作的基础仍然牢固。两边在“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上的持续磋商显示出两国在能源范畴的长期战略目标:通过稳固的天然气供应巩固战略伙伴关系。未来,中俄需要在技术升级、政策协调与利益平衡方面进一步努力,以实现互利共赢。
总结
中国罕见公开对俄罗斯天然气管道方案说“不”,背后是跨境能源合作中复杂的现实制约。哈萨克斯坦现有管道无法满意俄方的运输需求,而中国在天然气合作中更加注重经济可行性与供应链安全。只管如此,两边在“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上的持续磋商为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不仅需要共享红利,更需在博弈中锻造出可持续的互信框架。中俄在能源范畴的合作既面临挑战,也蕴含机遇。未来,两国需要在跨境能源合作中找到利益与风险的平衡点,共同推动天然气供应链的稳固与发展。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417A08W6Z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广告位
    新闻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