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美国犹他州海角一声巨响,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一家工厂发生爆炸。这座工厂是美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焦点生产基地,支撑着美军、NASA及商业航天发射活动。爆炸引发了对美军新一代LGM-35A“哨兵”洲际弹道导弹项目潜在影响的广泛关注。 事故发生在当地时间上午7点35分,爆炸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诺斯罗普公司当晚发表声明称,事故发生在一栋建筑内,暂无重大人员伤亡报告,所有在场员工已得到统计。声明未透露该建筑的具体功能及是否涉及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空军已将调查移交诺斯罗普公司处理。 当地电视台直升机航拍显示,爆炸现场未见明火,但残骸遍布。诺斯罗普的创新系统公司控制着美国近90%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产能,其海角设施(业内戏称为“火箭牧场”)是“哨兵”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发和测试焦点。就在3月6日,该设施完成“哨兵”第一阶段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全面静态试火。 “哨兵”导弹是美军取代“民兵III”的下一代洲际弹道导弹项目,计划采购659枚,此中400枚部署在发射井,259枚用于测试和开发。诺斯罗普凭借其在固体火箭发动机领域的垄断优势,于2020年击败竞争对手波音,赢得价值133亿美元的工程与制造开发合同。 项目旨在通过数字化工程技术和模块化开放系统架构,全面升级导弹、发射井、指挥控制系统及相关底子设施,预计服役至2075年。然而,项目自启动以来,成本和进度问题不断浮出水面。 根据最新公开信息,“哨兵”项目的成本已大幅超支,引发了国会和公众的密切关注。2020年,项目总成本估算为953亿美元,均匀单位采购成本为1.18亿美元/枚。2024年1月,美国空军宣布项目成本将超过初始预算至少37%,总成本攀升至1250亿美元以上,PAUC增至1.62亿美元/枚。2024年7月,国防部表示,若不调整项目结构,成本可能高达1409亿美元,较初始预算增长81%,P达到2.14亿美元/枚。 进度延误:项目原计划2026年投入利用,现推迟至2028年或更晚。延误增加了工程和劳动力成本,同时要求“民兵III”导弹延伸服役,增加了额外的维护和通信网络挑战。成本超支和进度延误可能削弱美国核威慑能力的现代化历程,尤其是在中国和俄罗斯加速核武库扩张的背景下。 “哨兵”项目的成本超支和进度延误反映了美国核现代化历程的复杂性和挑战。海角工厂的爆炸事故为项目蒙上新的不确定性,可能加剧供应链和生产风险。空军和诺斯罗普需在重组计划中解决底子设施升级、劳动力短缺和技术管理问题,以确保项目在预算和时间约束内推进。调查结果和后续补救措施将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而“哨兵”项目的成败将直接影响美国核威慑能力的未来。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421A07EDS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