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 月中旬,德国政府提名安娜莱娜贝尔伯克作为2025/26年度联合国大会主席候选人,并启动了相干内阁决定程序。而与此同时,印度、德国、日本和巴西组成的“四国联盟”再次推动安理会改革,试图跻身常任理事国行列。然而,改革之路充满阻力,反对势力与现有五常国家的态度成为关键变量。 德国提名贝尔伯克,联大主席人选引发争议根据联合国的轮值机制,今年联大主席由西欧国家提名,德国已正式提名现任外交部长贝尔伯克担任这一职位。作为德国绿党的核心人物,贝尔伯克以其非常反俄和对华强硬立场而闻名。她多次在国际场合呼吁对俄罗斯采取更严肃的制裁措施,并在对华政策上表现出强硬态度,主张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靠。她的鹰派形象使其成为国际舆论中的争议人物。 固然联大主席的职权主要集中在召集和主持集会,但这一职位在国际舆论和外交场合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贝尔伯克若当选,可能利用这一平台对中俄施加舆论压力,这无疑会引发更大的外交挑战。 对于贝尔伯克的提名,中俄可能采取差异的应对策略。中国或将通过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形成制衡力量;而俄罗斯可能在安理会中利用否决权阻止不利于自身的决定通过。这场围绕联大主席的外交博弈,或许只是更大国际格局变化的缩影。 安理会改革:四国联盟的入常梦想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当前,安理会由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五常拥有一票否决权等特权。然而,随着全球权力格局的变化,不少国家认为当前的安理会结构已经无法充分代表全球长处。 印度、德国、日本和巴西组成的“四国联盟”是推动安理会改革的主力。他们主张增长常任理事国和非常任理事国席位,认为这是增强安理会合法性和代表性的唯一途径。四国的诉求背后有着各自的战略考量:德国和日本盼望通过入常摆脱二战败北国的历史束缚,强化其国际政治职位;印度和巴西则盼望代表新兴经济体,提升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 然而,四国联盟的入常梦想面临着强大的阻力。以意大利、韩国、加拿大、西班牙和土耳其为代表的国家坚决反对扩大常任理事国席位。这些国家的反对理由主要包括自身气力不敷、地区竞争加剧等。例如,韩国强烈反对日本入常,认为这将恶化日韩之间的历史和领土问题。 更重要的是,现有五常国家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可能存在隐性默契。常任理事国数量的增长意味着权力的分散,这显然不符合五常的长处。此外,一票否决权的存在使得五常可以轻松阻止任何不利于自身的改革提案。这种机制使得安理会改革的推进极为困难。 改革的未来:全球权力格局的重塑安理会改革的背后,是新兴大国与传统大国之间的权力博弈。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近年来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停增强,而德国和日本则盼望通过入常进一步巩固其经济大国的职位。然而,五常国家在维护现有国际秩序方面有着共同长处,这使得改革进程充满阻力。 一些专家建议,安理会改革可以采取折中方案。例如,增长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或设立轮值常任理事国机制。这些方案固然无法完全满足四国联盟的诉求,但可能更容易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 只管云云,安理会改革的技能性难题依然存在。根据联合国宪章,改革需要获得三分之二的联大成员国支持,并得到五常的一致同意。这一高门槛使得任何改革方案的通过都面临巨大挑战。 结语无论是联大主席的换届选举,还是安理会改革的推进,都反映了全球权力格局的深刻变化。贝尔伯克的提名可能成为未来一年中俄与西方之间新的外交博弈点,而四国联盟的入常诉求则展现了新兴大国对国际话语权的渴望。然而,改革之路注定漫长,五常的态度和国际社会的分歧使得联合国的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在这场复杂的国际博弈中,联合国改革的成败不仅关乎五常与新兴大国的长处平衡,也将深刻影响全球秩序的重塑。国际社会需要在分歧中探求共识,为联合国的未来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423A07PNZ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