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帖子
织里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查看内容

尼赫鲁的幽灵仍困扰着莫迪政府,印度对华政策失败是怎么发生的?

2025-4-24 16:30| 发布者:admin| 查看:108| 评论:0

摘要:《亚洲时报》近日发文指出,印度总理莫迪常常将印度的诸多标题归咎于前总理尼赫鲁在1962年中印战争中的“灾难性失误”。然而,讽刺的是,莫迪在对华政策上似乎正在重蹈尼赫鲁当年的覆辙,一错再错。这背后的原因究竟

《亚洲时报》近日发文指出,印度总理莫迪常常将印度的诸多标题归咎于前总理尼赫鲁在1962年中印战争中的“灾难性失误”。然而,讽刺的是,莫迪在对华政策上似乎正在重蹈尼赫鲁当年的覆辙,一错再错。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1962年的中印战争是印度历史上一道难以愈合的民族伤疤。这场发生在喜马拉雅山脉荒芜地带的冲突,被印方视为“国耻”,中国人民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败了毫无预备的印度军队。这场惨败暴露了印度作为一个新兴独立国家的军事和外交脆弱性。七十多年过去了,这场战争的余波依然在印度的政治、社会和全球雄心中回荡。

时任总理尼赫鲁的政策失误被认为是导致失败的关键。1961年,他推行“进步政策”,下令印度军队悄悄进入中印疆域争议地区,却未能预见中国的强硬反击,最终酿成大祸。战争的惨败让数千人丧生,领土丢失,国家蒙羞,也让尼赫鲁的声誉蒙上阴影。他的心神不定和对局势的误判,尤其是对国防部长希纳·梅农激进主张的放任,成为后世批评的焦点。

莫迪及其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将1962年的失败作为政治武器,猛烈抨击反对党印度国大党及其标志性人物尼赫鲁。他们认为,尼赫鲁的失误不仅是那场战争的灾难,还引发了一系列后续标题:克什米尔争端、对巴基斯坦的长期敌意,以及与中国未解的疆域紧张局势。莫迪试图通过这种叙事削弱尼赫鲁的历史地位,同时将自己塑造成印度必要的“强人领袖”,以弥补尼赫鲁当年的软弱。

然而,莫迪的外交政策是否真的摆脱了尼赫鲁的阴影?答案似乎是否定的。外长苏杰生在其著作《印度之道》和《为什么印度很重要》中指出,1962年的失败是印度发展道路上的“三次地震性打击”之一(另两次分别是英国殖民统治和1947年印巴分治)。他认为,这场战争对印度的自信心和战略想象力造成了持久伤害,至今未能完全恢复。而莫迪的政策,外貌上强硬,却在对华关系中暴暴露与尼赫鲁相似的误判。

尼赫鲁的失败源于他对中国的意图缺乏清醒认识,以及对军事预备的忽视。1960年,周恩来访问新德里试图解决疆域争端,却因尼赫鲁内阁的固执态度无功而返。随后,中国的信任崩溃,1962年的战争成为必然。而莫迪呢?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中,20名印度士兵丧生,同样暴露了印度在疆域标题上的预备不敷和对华政策的短视。

莫迪上台之初缺乏外交经验,试图通过亲美政策拉近与西方的间隔,以制衡中国。然而,这一转向并未带来预期的经济和技术红利。特朗普政府时期,印度寄希望于美国“脱钩”中国带来的机遇,却在拜登上台后发现美国更关注国内事务。2025年特朗普回归后推行的“对等关税”政策,更让印度意识到其对美依赖的风险。与此同时,中国因印度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的“四方对话”而愈发敌对,莫迪的强硬姿态反而激化了疆域紧张局势。

为何莫迪重复了尼赫鲁的错误?首先是对大国关系的误判。尼赫鲁曾因冷战中与苏联的松散结盟而疏远西方,导致印度错失工业化机遇;莫迪则因过分依赖一个不稳定的美国而忽视与中国修复关系的可能性。其次是国内政治的驱动。尼赫鲁的“进步政策”有迎合民族主义情绪的成分,莫迪的强硬对华立场同样是为了塑造“强人”形象,迎合选民。然而,这种姿态在面对中国时每每拔苗助长。

莫迪熟知尼赫鲁的教训,却未能从中汲取智慧。他的影子与尼赫鲁的幽灵交织在一起,证明印度在全球舞台上寻找驻足点的斗争远未结束。历史的错误并非遥远的过去,而是活生生的现在。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424A06Z11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广告位
    新闻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查看 »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