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织里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查看内容

波兰外长开口提及“海参崴”,俄交际部反手甩出北约病历单

2025-4-25 14:42| 发布者:admin| 查看:8| 评论:0

摘要:4月24日,俄罗斯交际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出面回应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的最新表态。在当天例行记者会上,她对后者提及俄罗斯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言论作出反击,并点名罗列北约与欧盟体系内尚未办理的多少问

4月24日,俄罗斯交际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出面回应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的最新表态。在当天例行记者会上,她对后者提及俄罗斯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言论作出反击,并点名罗列北约与欧盟体系内尚未办理的多少问题,将焦点拉向更为广阔的地缘舞台。

事件源于数日前波兰外长的公开辟言。拉多斯瓦夫·西科尔斯基在讲话中表现,俄罗斯“永远无法统治”包括乌克兰基辅、立陶宛维尔纽斯、拉脱维亚里加、爱沙尼亚塔林及摩尔多瓦首都基希讷乌在内的多个前苏联或东欧城市。他还补充称,莫斯科应当将留意力集中在自身领土管理上,并特别点名提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更引人注目标是,他在此处特意使用了“海参崴”这一中文旧称。

俄方反击,北约“难题清单”一一摊开

这一措辞在莫斯科引发回应。扎哈罗娃批评西科尔斯基的言论“逻辑自相抵牾”,并质疑其在谈及“俄罗斯无法统治他国城市”的同时,却又对俄境内城市的主权表达异议。她指出,此种表态“缺乏内在一致性”,并表现其背后反映出西方部分政客在对待领土与主权议题上的多重标准。

在回应中,扎哈罗娃不仅对言论本身提出异议,还顺势将议题引向北约与欧盟体系内部。她建议西科尔斯基在关心俄罗斯远东城市之前,先关注北约在多个地区面临的“悬而未决问题”。她列举了包括格陵兰岛的归属问题、法国政策下新喀里多尼亚局面的不稳定、波罗的海国家的人权争议以及德国的经济困境。

“海参崴”再被提及,历史与现实重叠的敏感词

这一番话并未伴随进一步的官方说明,但其中提及的议题本身已包含大量现实张力。格陵兰的归属,比年来在中美博弈背景下多次被提及;新喀里多尼亚则因其特别地位与近期独立公投问题受到法国国内政坛关注;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在历史认知、人权观念等方面的长期分歧仍在持续;至于德国,其制造业与工业出口承压,经济数据在欧洲大环境中颇受瞩目。

至于“符拉迪沃斯托克”这一称呼,其历史背景也并不简朴。该地名在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署后由俄方正式定名,替代了此前在中文舆图上沿用的“海参崴”。尽管在俄罗斯官方话语体系中这一定名沿用至今,但在中文语境中,“海参崴”这一称呼仍被一些语境所保留,用于提示其历史变迁与地理位置。

语言选择背后的地缘信号

西科尔斯基此次用中文称呼该地,引发外界对其用意的不同解读。

但从字面来看,该词汇确属历史遗留称呼,并无单方面主权指涉。不过,在当前紧张的地缘政治氛围下,这类语言选择往往容易引发不同方的敏感反应。

值得一提的是,扎哈罗娃比年多次在公开场合回应西方国家对俄态度,其措辞在俄国内舆论场颇具代表性。而西科尔斯根本人亦是波兰政坛长期活跃人物,其早年曾任国防部长、欧洲议会议员,并因言辞强硬而为人熟知。两人交锋并非首次,其言语互动在欧洲与俄罗斯媒体中常被视作双方政策温度计之一。

当前背景下,俄乌冲突仍在进行,北约与俄罗斯在东欧地带的安全边界问题悬而未解。海参威这个阔别西线前线的港口城市,何以突然成为语言争议的焦点,背后不乏多重意味。从交际口水战到话语博弈,个别地名的使用已不仅是地理学意义的归属,更逐渐演变为政治态度的符号。

各方目前尚未就此进一步交涉,事件是否会引发更大规模的交际行动尚不可知。然而可以确定的是,围绕“边界”的讨论,从未真正阔别当今的天下舞台。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425A04XSA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广告位
    新闻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