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巴边境的拉蒂法巴德,骄阳无情地炙烤着干裂的大地。距印度河仅一街之隔,四十岁的农民霍姆拉·塔库尔弓着腰,手持喷雾枪,为枯萎的蔬菜做最后的挣扎。河水低得几乎见底,空气里弥漫着焦灼的气味。 “如果他们断了水,整个国家都会变成塔尔沙漠。”塔库尔低声说道,声音像被沙子刮过的石头。扔下空罐,他又拖着疲惫的身躯,向即将干涸的印度河走去。 而在另一端,新德里的一纸告示,像锋利的刀子划破了南亚脆弱的平衡。2025年4月25日,印度政府公布,因克什米尔游客遇袭事件,印度决定“暂停”《印度河水协议》。这项自1960年生效、由世界银行斡旋达成的协议,曾是巴基斯坦农业赖以生存的根基。 今时今日,这根基开始松动。 断流即战争印度控诉打击者来自巴基斯坦,而巴方矢口否认,并警告:“任何试图切断或转移巴基斯坦水源的行为,都将被视为战争。” 水,比炮火更致命。一个失去水的国家,不是战败,而是亡国。 固然按照协议,印度不能立刻关闸截水,只能在三条归属巴基斯坦的河流上建立小型水电设施,但印度的姿态已经表明——规则可以慢慢改,战争可以慢慢来。 印度水资源部长钱德拉坎特·帕蒂尔直言不讳:“我们将确保一滴印度河的水也不会流进巴基斯坦。” 水情战更为隐蔽:从即刻起,印度停止向巴基斯坦共享水文数据,取消洪水预警,终止双边水务集会。前印度中央水务委员会主席沃赫拉冷静点评:“没有数据,他们什么都不会知道,什么时候来水,水量多少,一无所知。” 而在南亚,没有水文情报,就即是没有生存。 生命之河干涸时在巴基斯坦信德省的田野上,150英亩农场主纳迪姆·沙阿望着干裂的土地,忧心忡忡。他种着棉花、甘蔗、小麦和蔬菜,但现在,他最担心的,是饮用水。 “我们信赖上帝,但也不能无视印度的动作。”沙阿低声说道。 印度河及其支流,灌溉着巴基斯坦超过1600万公顷农田,养活着这个拥有2.4亿人口的国家。 巴基斯坦农业研究机构的沙奥卡特警告:“我们的水资源体系,从未为这种不可预测性设计过。” 更致命的是,目前巴基斯坦没有任何替代方案。失去印度河水的巴基斯坦,将像失去脊柱的人体,摇摇欲坠。 谁在推倒最后的界碑?现实上,自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印度就频频试图重新定义《印度河水协议》。两国曾在海牙就Kishenganga和Ratle水电站的争议打过官司,但始终未能完全妥协。 而今,随着协议中止,印度终于不再受制于旧规,可以为所欲为。 印度政府在致巴基斯坦的通知中指出:人口爆炸、能源转型,使得1960年的条款已经“严重过时”,需要为印度本国利益重新分配水资源。 1960年签署协议时,印度人口仅为4.5亿,如今已逼近15亿;彼时对电力的需求尚以火力发电为主,而今日,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革,印度必须加速水力发电、推动干净能源转型。 根据旧协议,三条最有潜力开发的河流——杰赫勒姆河、切纳布河和拉维河——却被完全划给了巴基斯坦,印度只能在上游修建小型水电站,且不得储水调度。这种结构,如今已被印度政府视为对国家能源安全的严重制约。 换句话说,莫迪政府不再将《印度河水协议》视为维系地区稳定的保障,而是把它定义为一份历史遗留、拖累印度能源自主与国力发展的“过时契约”。 与此同时,世界银行迅速与争端切割,发言人声明:“世界银行仅作为《印度河水协议》的技能监督者,负责中立执行少量具体任务,并不干涉成员国的主权决定。” 曾经,这份由世界银行调解、以美苏冷战背景为依托的协议,被视作南亚为数不多的“理性契约”;而今,在人口压力、能源饥渴与地缘政治恶化的交织下,它正被亲手撕毁,成为又一块碎裂的国际秩序残片。 经济学家瓦卡尔·艾哈迈德则直言,巴基斯坦严重低估了局势:“印度短期内无法完全拦水,但这个缓冲期,是巴基斯坦最后也是唯一能修补水资源体系的时机。” 如果错过,将是灭顶之灾。 锁死未来的战争自1960年以来,即便印巴四次兵戎相见,《印度河水协议》始终坚如磐石。由于两边都清楚,谁先粉碎它,谁先被干死。 而今天,印度亲手撕碎了这块遮风避雨的帷幕。新的辩论,不是边境的枪声,不是克什米尔的流血,而是从水龙头里渗出的殒命。 前巴基斯坦外长比拉瓦尔·布托·扎尔达里哀叹:“我们已经被困在数代人的辩论中。如果退出《印度河水协议》,我们就是在为未来一代又一代人,锁死一个全新的地狱。” 而现实是,地狱之门,已经开启。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427A02S9O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