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战争即将三周年之际,韩国媒体采访了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局长布达诺夫,此中重点谈到了朝军参战的环境,我们可以参考下这部分内容。 布达诺夫认为,朝军作为俄军战术集团的一部分,执行联合作战行动;在库尔斯克的作战中,朝军付出了惨重的损失;不外尽管付出如此代价,但朝军的作战仍在继续,并未被打断节奏。 关于朝军的后继参战,布达诺夫认为没有证据表明朝军会增长特种部队和步兵来增援,但炮兵和导弹部队以及辅助人员在增长。 乌国防部情报总局副局长斯基比茨基补充称,现在有大约1000名朝鲜士兵正在接受新军事装备的练习。 而且朝军士兵学习进度非常快,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能适应当代战争的战略战术,他们的战斗力大幅提升,不但利用坦克等常规武器,还会利用无人机等装备。 布达诺夫尤其强调了朝军导弹的参战问题,其提供的信息称最初朝鲜提供的KN-23导弹精度有严重问题,误差可达500米到1500米之间;不外俄罗斯专家改进了相关问题,现在该导弹的精度大为提升,威慑力越来越大。 乌方认为朝军显然在利用这场战争积累作战经验,实现军事技能当代化;布达诺夫乃至还称,这场战争使得俄、乌、朝三个国家获得了21世纪全面战争的直接经验,将来的朝军将与过去的军队有本质的区别。 而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军事情报官员表示,乌克兰战场的态势每隔6个月就会发生变革;随着我们引进技能,比如无人机和电子战,而俄军则开发反制措施,我们则再反过来创造克服这些措施的新技能——而朝军正在实时观察和适应这些变革。 总的来说,乌克兰军情部门对韩国方面透露的信息就是三点: 第一:参战朝军伤亡惨重,不外后继的规模不算大;第二:朝军学习和适应能力很强,战斗力提升也快;第三:颠末实战查验后,朝武士员以及技能装备在将来将有整体性提升。 上述的这几点肯定是有军事外交意味的,既不能显得乌军弱,又要讲些韩国人爱听的(比如称朝军伤亡惨重),但同时要点出朝军的威胁度,进而使韩国人有危机感,以“相应资源”来跟乌克兰交换这些对朝作战的“一手资料”。 不外在这些话语之外,我们也可感受到乌军对朝军的总体评价。 除了乌国防部情报总局外,我们也可看看其他的乌军单元或参战乌军对朝军参战的各种评估。 乌军第80空突旅士兵尤里·邦达尔称,他所在的部队是最早与朝军交战的单元之一,这些朝鲜武士非常坚韧、练习有素、意志坚定,而且对轻武器的操作极其熟练——10年服役期的练习成效很显著。 正因如此,朝军利用轻武器击落乌军的无人机数量之多,令人十分惊讶。 而从一名朝军士兵尸体上找到的笔记本上展示了其应对无人机的战术:小组中的一人将充当“诱饵”,吸引无人机的注意,其他人则趁机将无人机击落。 对于朝军的进攻战术,邦达尔称之为是“动态攻击”,经常让乌军猝不及防,然后在“寡不敌众”的态势下失守阵地。 乌军的一名指挥官对邦达尔说道“与朝军士兵相比,2022年的瓦格纳模式只相称于小孩级别”,邦达尔对此说也表示赞同。 对于邦达尔所描述的环境,基本可以或许得到其他基层乌军的证明,他们认为自朝军抵达库州战区后,战斗变得比之前“猛烈”得多。 一名呼号“亚历克斯”的乌军中尉称,朝军士兵的射击非常熟练,他们多次摧毁无人机,显然为此进行过练习,并试图摧毁空中的一切(目的)。 而一名乌军排长也称朝军抵达后,前线态势恶化,他们对我们的战线大举进攻,寻找薄弱点并实施突破。 不外因为朝军有多支分队参战,取得的成效差异,以是给对面的乌军留下的印象也差异。 比如一名叫维塔利的35岁乌军“老兵”就称,朝军的冲锋跟一战时的冲锋别无二致,他们没有试图寻找掩体,这对我们的迫击炮和机枪手来说就像做梦一样。 维塔利参加过阿特木斯克之战,他对瓦格纳部队的印象是“要么前进,要么死亡”,他认为朝军也是一样的。 同样以瓦格纳为参照对象,有的乌军认为朝军跟瓦格纳一样,有的则认为瓦格纳跟朝军相比就是小孩级别,这两种感受可能都没错,因为基层人员面临的朝军以及相应方向的作战成效肯定是不一样的,以是观感会差异。 另外在俄乌战场上,除了应对无人机之外,还要面临地面雷区。 第33突击营(现已升格为团)“豹子”(呼号)中校称,朝军的战术是“绞肉机”式的。 他们的队列相隔三四米,如果一个人被炸死,前面的人继续前进,医务人员则负责善后,这就是突破雷区的方式。 相较于朝军的作战方式,乌军突破雷区会利用扫雷车,而朝军只会用人。 至于武器装备,“豹子”中校称朝军装备不及俄军,最多只能利用小型武器、机枪、榴弹发射器和迫击炮——这就是他们的技能程度;他们还没有利用无人机,只有俄罗斯人在用。 不外“豹子”中校称估计朝军很快就会利用无人机,武器装备也会改善,战争拖得越久,其进步可能就更大。 “豹子”中校所说的环境,反映的是朝军参战初期时的状况,此时朝军与俄军的联合作战尚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而缺乏实战经验的朝军在战场上也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 但“豹子”中校的某些认知还是有些局限性的,比如朝军并非不知道用扫雷车清理通道,但扫雷车目的大,容易被集火,然后还会暴露进攻筹划;而之以是不占用战斗员救治伤员,是为了避免人员聚集遭到更大杀伤,以及战斗历程停滞导致作战失利。 这两点其实是朝军研究俄乌战争特点后想到的针对性措施,并非是“无知”。 比如第33突击团前段时间冲击别尔哥罗德州,扫雷车确实用了,但很快就被俄军打掉,到后来也不得不依靠步兵强行突破,而且因为俄军有了准备,别州方向乌军始终不能突破。 不知道“豹子”中校回想起之前自己说过的这些话,会有何感想? 另外其提到朝军的装备不如俄军,这应该主要指重武器支援少,因为朝军突击队利用的是俄械,重武器支援不足是因为初期俄朝联合作战尚有问题,而朝军初期作战无人机的配备也不多,而且对实际战场上无人机的利用强度和力度估计也确实不够。 而对于朝军突击部队的作战精神,乌军的表态基本一致。 比如前述第80空突旅的士兵邦达尔就提到朝军士兵极少投降,如果受伤的话也不会立即停下来救治伤员,而是让他们躺在原地,如果乌军士兵接近他们就会拉响手榴弹;而对难以撤离的阵亡者尸体,则烧坏脸部以掩盖身份。 在乌军缴获的朝军日记本上曾谈到了自己很想念家乡和父母,还记下了庆祝自己战友生日的文字;但同时强调即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毫不犹豫地执行命令。 这名朝军士兵大概阵亡于2024年12月21日,与他一起阵亡的还有另外两名战友。 与如许的部队交战,很显然是不容易抓到俘虏的。因此在朝军参战期间,乌军只俘虏过3人,此中一人因伤势过重而死亡,另外两人也是伤员。 以是综合以上信息,乌军认为朝军刚参战时存在一些不符合俄乌战争实情的问题,但随后的战术改进很快,而且兵员体能、技能较强,总体的战力评价还是不错的。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429A05JFT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