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两党军事委员会主席联合推出的 1500 亿美元追加国防预算案引发关注,其中一项核心内容是为美国陆军冷战后首型中程弹道导弹(MRBM)研发开辟 “快车道”。这份包罗 6.39 亿美元专项拨款的计划,标志着美国在退出《中导条约》六年后,正系统性重建曾被条约禁止的中程导弹力量,其目的直指提升针对陆地与海上目的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预算案中四项详细条款勾勒出中程导弹的发展路径:1.75 亿美元用于 “下一代中程弹道导弹产能扩建”,5000 万美元加速 “反舰型中程弹道导弹” 研发,1.14 亿美元和 3 亿美元分别用于两代中程导弹的生产预备。值得注意的是,法案未明确指向单一项目,暗示美军大概同时推进现有导弹增程改造与全新设计。 目前陆军主力项目是 “精确打击导弹”(PrSM)的增程型号。这款现役短程弹道导弹(SRBM,射程 300-1000 公里)的基础型已实现 500 公里射程,陆军计划通过 Increment 4/5 版本将其拓展至 1000 公里以上,正式跨入中程导弹门槛(1000-3000 公里)。2024 年 “勇敢之盾” 演习中,搭载反舰导引头的 PrSM 原型弹成功命中移动舰船,验证了其多域打击潜力。 只管 PrSM 增程型是当前重点,预算案中 “下一代中程弹道导弹” 的表述,暗示美军大概同步研发全新弹体。相较于基于短程导弹放大的设计,专用中程导弹可通过优化气动布局、推进系统提升载荷能力,为加装诱饵、对抗反导系统创造条件。但全新设计也意味着需配套新型发射装置 —— 现有 HIMARS/M270 发射车大概难以容纳更大尺寸导弹,陆军正探索 “台风” 系统(Typhon)的轻量化拖车式发射平台,以平衡机动性与射程需求。 另一值得关注的是 “暗鹰” 高超音速武器系统(LRHW),其助推滑翔弹头虽具备中程导弹级射程(约 2700 公里),但因技术原理不同未被归入传统弹道导弹范畴。预算案单独列出高超音速武器专项,显示美军正采取 “双轨策略”:既有常规弹道导弹的快速部署,也有颠覆性技术的长期投入。 中程导弹的复活本质是地缘政治的产物。在亚太方向,解放军火箭军已形成覆盖第一、第二岛链的中近程导弹矩阵,美军急需在菲律宾、关岛等前沿阵地部署对等反击力量。2024 年部署至菲律宾的 “台风” 系统(可发射 “战斧” 巡航导弹)已引发中方抗议,而具备更快速度与更高突防能力的中程弹道导弹,将成为 “分布式海上作战”“远征前进基地作战” 等概念的核心支持。 在欧洲,俄军 2024 年对乌克兰利用的 “奥列什尼克” 中程导弹(射程约 4000 公里)打破地域平衡,美军计划在德国重建的第 56 炮兵司令部(曾负责冷战时期 “潘兴” 导弹),正为部署新型中程导弹铺路。这种 “前沿威慑” 既能克制俄罗斯西部军区,也可对东欧盟友形成战略担保。 预算案特别强调 “国防工业基础扩建”,反映出美军对产能瓶颈的担忧。洛克希德马丁作为 PrSM 主承包商,需在短时间内提升生产线;而全新导弹项目大概引入更多竞争者,如诺斯罗普格鲁曼、雷神等企业已在高超音速领域布局,或参与中程导弹的导引头、推进系统研发。 水师与陆战队的配合同步推进:水师 “朱姆沃尔特” 级驱逐舰和 “弗吉尼亚” 级核潜艇未来将搭载 “中程常规快速打击” 系统(IRCPS),与陆军 “暗鹰” 共享弹体;陆战队的 “远征舰船拦截系统”(NMESIS)在 2025 年 “ balikatan” 演习中部署至吕宋海峡,展示了机动式反舰导弹的前沿存在能力,而中程弹道导弹可作为其远程补充,构建 “远中近” 多层火力网。 技术层面,传统弹道导弹在末段虽能到达高超音速(5 马赫以上),但飞行轨迹固定,易受 “萨德”“标准 - 6” 等反导系统拦截;而全新设计的成本与周期仍是未知数 —— 陆军 “暗鹰” 项目因助推器故障拖延两年,直至 2024 年才完成首次成功试射,显示复杂武器系统的研发风险。地缘政治层面,中国外交部已对美军在亚太的导弹部署表示 “严峻关切”,俄罗斯则视欧洲的中程导弹为 “新冷战挑衅”。1987 年《中导条约》失效后形成的 “导弹真空带” 正被重新填充,而此次美军选择以 “常规威慑” 为名发展中程导弹,模糊了核常界限 —— 部分分析指出,其弹体设计若预留核载荷接口,大概引发新一轮军备控制危机。 从 PrSM 增程型的渐进改良,到全新中程导弹的白纸设计,美军正试图用资本与技术双重优势,在五年内重建一支覆盖 1000-3000 公里射程的机动打击力量。这既是对解放军 “区域拒止” 能力的回应,也是对俄军导弹威胁的反制,更隐含着对全球 “反介入 / 区域拒止” 战略的破解计划。然而,在高超音速武器尚未成熟、反导技术不断进步的本日,这场冷战遗产的 “复活实行” 能否改写未来战场规则,仍需时间检验。唯一确定的是,全球导弹军备竞赛的潘多拉魔盒,正随着这份预算案的推进而加速开启。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430A069YZ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