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人民军在库尔斯克战场上表现,让整个西方开了眼界,结论对解放军十分有利。 他们这几个月的战斗,不仅证实了自己是一支能战之师,同时也可以作为衡量解放军真实战斗力的绝佳参照。 结论其实就一句话,朝军那些在西方看来不可思议的战斗力,在解放军这里只能算家常便饭的水平。 有西方媒体采访了从库尔斯克撤回来的乌克兰士兵,从这些人口中得知了朝鲜武士的一个显著特点——身体条件出色。 乌军士兵的原话是:这些人可以全副武装、带着武器奔跑两公里,然后还能立即进行精确射击和战斗,这真是非同平常。 看到这里,一些有从军经历的朋侪大概已经发现不对了:全副武装越野2公里,然后立刻投入到作战之中,似乎不应该是一件被认为“非同平常”的事变。 不说其他军队,解放军陆军、水师陆战队、空降兵等一系列到场地面常规作战的部队,甚至于许多负责后勤等工作的非一线作战单位,都保留有武装五公里这一常态课目。 尤其是在军改后,许多部队的武装五公里练习减少,十公里练习增多。 步兵部队更是在大纲中新增了“8公里步兵综合练习”这一科目,也就是在5公里越野的基础上,增加了实弹射击等战斗技能课目,且要通过1公里的障碍区。 对于合格的解放军步兵来说,全副武装越野2公里,然后立刻投入作战,基本上和“家常便饭”无异。 乌军士兵现在会偏重强调朝鲜武士的身体素质,只能说是证实了,赴俄罗斯作战的人民军部队确实都是经受过严格练习的合格轻步兵,具备应有的作战技能。 此外,这种对朝鲜武士的高度评价,也说明了在此前的作战中,俄军没有展现出相应的能力,且在乌军部队中,恐怕也没有多少人有这个能力。 这首先是因为,俄乌两军都师承苏军,他们的步兵作战战术更加倾向于平原地带的大规模地面突击,步兵要坐在步战车上行动,逼近到距离敌方阵地另有肯定距离的时候,再集体下车进行步坦协同突击,俄乌两军在练习中大概就没那么重视武装越野、步兵排泄等科目。 只是在俄乌战场上,无人机等装备的大量使用,传统机械化突击作战模式被证实无效,俄军现在更加倾向于小规模的机械化打击作战,还开发出了使用摩托车等载具的排泄作战。 反观朝鲜半岛,四分之三地区属于山地或丘陵地形,尤其是三八线东部方向,基本是山区,装甲载具机动不便,人民军自然会更加重视步兵越野练习。 此次入俄参战的人民军又以精锐山地部队为主,远距离的步兵排泄与突击作战,本就是他们的专长。 况且,步兵突击的隐蔽性总是要高于装甲突击的,习惯了在战壕里应对俄军装甲突击作战的乌军部队,在遇到人民军的步兵排泄与突击时,自然也会不适应。 尤其是人民军在适应战场情况,将原本使用的大编制波浪突击,改为与俄军有类似之处的小规模排泄突击作战后,乌军大概率会出现等到对手快冲到面前,才反应过来的情况。 可战术的差别只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一个方面,足够的体能从来都是确保作战的基础之一,解放军的武装越野练习也不是只会合在山地合成旅等部队。 俄乌双方出现无法包管2公里越野后作战的情况,足以说明在战辩论续3年多后,双方经受过严格练习的老兵数量都有所不足,补充兵的练习不敷到位。 此外,这次接受采访的乌军士兵来自乌军第47机械化旅,这是俄乌辩论发作后新组建的部队,是乌军中大量装备西方军援武器,且有北约教官练习的“九大金刚”之一。 若此次接受采访的士兵是接受过北约练习的老兵,而不是后来才拉上来的补充兵,那么北约部队的军事体能练习要求,大概也有所下滑。 这种情况确实有大概出现,美欧许多国家的军队,被曝出过士兵缺乏体能练习,肥胖率过高的消息,德军就一度要将体能练习标准降到1公里耐力跑只需6分钟就能及格,还没有中国大学生体测的要求高。 从这个角度上看,朝鲜武士在库尔斯克战场展现的体能优势与战术灵活性,不仅是对其严苛练习传统的印证。 更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差别军队在现代化战争中的适应能力差异。 俄乌两军因长期依赖机械化突击而忽视步兵基础练习,导致实战中难以应对灵活排泄的轻步兵战术。 西方军队在承平日久后体能标准的松弛,也暴露了其战备文化的潜在危急。 反观朝鲜与解放军,依托地理环境与实战需求,始终将体能和战术协同作为战斗力的基石,甚至在军改中不断优化练习体系,为复杂战场环境蓄力。 这一对比展现了一个不变的真理:无论技术怎样革新,战争的底层逻辑仍离不开士兵的意志与体魄,在追逐高科技装备的同时,莫让最基础的战斗力悄然流失。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01A03NHQ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