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特朗普二度入主白宫仅百余日,美方国家安全架构已再度洗牌。 5月4日,白宫正式宣布,一项紧张人事变更落地:原国家安全顾问沃尔兹将被调任为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而其副手、素以“对华鹰派”立场著称的黄之瀚,则被直接解职。与此同时,现任国务卿鲁比奥将兼任接替沃尔兹成为新任国家安全顾问。 这场调动,表面是高层职位轮换,实则却是特朗普对其交际安全班底的一次精准“洗濯”——两位极端反华派,一人被削权挪位,一人则彻底出局。 而更值得玩味的是,三人之中,唯独黄之瀚,这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华裔,却是第一个被毫不留情地“扔下棋盘”的角色。 鲁比奥“荣升”还是“明升暗降”?从头衔上看,鲁比奥这次的“转任”似乎是一步升迁——由国务卿改任国家安全顾问。然而从现实影响力和战略空间来看,这未必是正向的跃迁。 自基辛格1972年访华以来,历任国务卿险些都承担着对华政策的现实沟通职责。国务卿在美国政坛之所以“有脸有声”,就在于他是交际的门面,是总统政策的布道者,是全球紧张国家的“上宾”。 而鲁比奥却是自中美建交以来,唯一一个被中国政府列入黑名单、禁止入境的美国国务卿。缘故原由并不复杂:他是极端反华派代表之一,恒久鼓动针对中国的制裁法案和敌对政策,其政治姿态早已将自己推入中美关系的死胡同。 如今被调任为国家安全顾问,虽表面权重不减,实则影响范围更范围、曝光水平更黯淡。此举或许正是特朗普试图将其“冷处置惩罚”,逐步边缘化的权力布局。 反华华裔的“自我毁灭剧本”相比鲁比奥的“软着陆”,黄之瀚的结局可谓惨烈。 这位出生于美国、祖籍广东、妻子来自台湾的“第二代华裔”,自川普首任期起便在白宫国家安全体系中饰演着“以华制华”的角色。作为“亲台派”代表人物,黄之瀚曾在2018年公开挑战“一个中国”原则,乃至以国务院身份窜访台湾,宣称“台湾被孤立只会更伤害”,公然为蔡英文政府站台。 他尽力推动的“台湾旅行法”终极生效,使美台官方往来全面解禁,直接打破了中美关系的核心底线。 在美国鹰派圈内,《纽约时报》曾称其为“最伤害的中国问题专家”。但讽刺的是,这位将“反华”当作政治通行证的华裔,却从未赢得特朗普真正的信托。纵然在2025年新政府组建阶段,他也始终被清除在核心圈之外,形同“备胎”。 如今,他的政治生命被无声终结,也不过是特朗普一句“用则用,不消则弃”的计谋体现。黄之瀚或许终于明白,站在种族歧视的枪口前,无论你戴的是西装还是“忠诚”徽章,结果都不会更体面。 反华不成者,终将反噬自身黄之瀚的失败,不止在于其激进立场,更在于其“身份错位”的悲剧。特朗普虽反华,但从不信托华裔,尤其不信托那些“自愿效忠”的华裔。 这一点,从副总统万斯的言论便可窥见一斑:他曾公然宣称“中国人是乡巴佬”,主张没收在美华人资产。再如参议员科顿提出的《不再多一英寸或一亩》法案,更是试图通过“国家安全”为名,全面限制中国公民持有美国土地与房产。 在这种语境下,黄之瀚纵然言辞再毒辣、立场再极端,也终究不过是一枚“工具性棋子”。而当棋盘变换,他便成了不合用的旧零件,被迅速替换,无需多言。 回望整个权力洗牌过程,不难看出特朗普对反华立场的“实用主义”态度。他既不忌用鹰派,也不吝抛弃“忠犬”;关键在于,这些人能否为他服务、能否在关键时刻为其谋局。 鲁比奥因难以成为对华桥梁,被调往一个不需交际妥协的位置;黄之瀚因其身份、立场与族群标签的矛盾,被直接扫地出门。 这场人事变更的信号是明确的:特朗普并非“信仰式反华”,而是“算计式反华”。一旦某个棋子价值耗尽,不论种族、不讲情面——弃之如履。 汗青上,背井离乡者未必能成为显贵宠儿,反而更常沦为弃卒。黄之瀚的命运,不仅是一出个人悲剧,更是一面照妖镜,映出了在美政坛中“身份错位者”的荒诞与悲凉。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05A050M4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