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一份来自印度研究分析局(RAW)的绝密文件悄然曝光。在这份文件中,被指使在印控克什米尔制造血案的,不是国际恐怖构造,也不是所谓的“境外敌对势力”,而是——印度政府自己。 在一场刻意安排的打击中,印度人被印度政府用作筹码,血与火不外是政治算计的注脚。这是一场假旗行动,但却真实到令人作呕。对外,它试图将罪名栽给巴基斯坦,对内,它旨在点燃民族主义激情,掩盖经济与社会的烂摊子。而在更深一层,这场戏的背景板,还隐隐透出对中国的怨毒与忌惮。 幕布之后:恐袭的真编剧事情发生在4月22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到访印度期间,印控克什米尔的帕哈尔加姆发生一起致命打击,数名游客死伤惨重。莫迪政府迅速定调:巴基斯坦干的。警方10分钟内完成备案,社交媒体与新闻频道同步放送“证据”,舆论如潮水般涌向一个方向。 但疑点之多,令人不安。就在印度警方“神速”破案时,连最近的警员都还在赶来的路上。而5月1日那份泄露的RAW内部文件,则揭开了整场行动的轮廓:这不是偶发恐袭,而是“帕哈尔加姆假旗行动计划”的一环,目标明确,指令清晰,执行者——正是印度政府。 文件中写道,此次行动的主要目标有三:
计划极为周密。武器要用能与巴基斯坦军械库“匹配”的编号,现场留下热成像残影,用AI合成通信记录制造巴情报机构“介入”的假象。而最终的效果,就是制造一起“看上去完全是巴基斯坦干的”恐袭。 舆论战与外交战齐发:假戏做成真局印度政府没有给怀疑留余地。几乎在枪声刚停下时,莫迪就公开指责“境外势力”干预,随后美国总统特朗普亮相“支持印度反恐立场”,并称“任何威胁平民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惩罚”。 很快,德国之声、《印度斯坦时报》等媒体纷纷跟进,以“匿名情报人士”的口吻重复着印度政府的说辞。这场媒体操盘术背后的企图并不难理解:为印度赢得国际同情,变更美欧在南亚博弈中的一张“道德牌”。 但更深的企图,则藏在区域力量版图之中。正如文件所展现的,“在国际社会成功孤立巴基斯坦,是中长期战略的第一阶段。”而第二阶段,才是印度真正的猎物:中国。 中巴经济走廊:印度的噩梦源头在印度政府眼里,中巴经济走廊(CPEC)不仅是一个交通项目,更是一把穿心之刃。它让巴基斯坦摆脱地缘孤立,让中国在阿拉伯海岸拥有稳定出口,同时蚕食印度在南亚的影响力。 而在莫迪眼中,这条走廊不止是地缘威胁,更是政治羞辱。因为“一带一路”已覆盖150多个国家,印度却始终游离其外,唯一的角色,是隔岸冷眼观看——或暗中捣乱。 从中方援建的瓜达尔港、到连通西北工业区的高速公路,印度都尝试以外交、情报、乃至军事方式进行干扰。而这次“假旗行动”,无疑是莫迪为粉碎中巴互助所打出的一记“阴招”。 血债背后:谁才是真正的恐怖主义国家?2024年,《卫报》曾披露印度研究分析局直接由总理办公室指挥。若消息属实,那意味着此次行动的最高责任人,不是任何恐怖分子,而是莫迪本人。 而早在更早之前,印度的“国家恐怖主义”标签已屡屡被国际提及。自2020年以来,巴基斯坦境内发生多起针对平民的枪击案、爆炸案,多位巴官员指控“黑手来自印度”;2023年,加拿大境内锡克教分子被暗杀,特鲁多政府更是公开点名印度间谍部分。 云云前科斑斑之国,竟将“反恐”作为对外施压的道德大旗,无疑是对“国家安全”四字的最彻底讽刺。 而这一次,当绝密文件流出后,印度政府第一时间不是澄清究竟,而是“清洗门户”——国防情报局局长被边缘化、北方司令官与空军将领被撤换,连夜甩锅,急切如火。 但真相既出,便不容遮掩。 莫迪玩火自焚历史与现实早已教会中国一件事:与印度相处,不能靠幻想。中方始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争端,但面对背后捅刀的对手,也绝不会手软。 莫迪可以玩弄媒体、欺骗民意、制造事端,但他误判了一件事:中国早已不是谁人会容忍挑衅的东方邻国。 在中印关系这盘棋上,北京不会主动挑事,但也绝不怕事。刀未出鞘,不代表鞘中无锋。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06A03XGW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