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清早,当特拉维夫南部的本·古里安国际机场传来爆炸声时,以色列人还沉浸在对“绝对防御”的信仰之中。但这一次,袭来的并非哈马斯的火箭弹,也不是黎巴嫩南部游击队的突袭,而是一枚从阿拉伯半岛彼端飞来的弹道导弹——由也门胡塞武装发射,精准掷中机场跑道,引发爆炸,造成至少6人伤亡,全场陷入恐慌。 这枚导弹穿透了多重防御——“铁穹”、“箭-3”以及美国提供的“萨德”体系,全线哑火。机场随即宣布全面关闭,以色列航空交通陷入瘫痪。 这不仅是一枚导弹的轨迹,更是一记重锤,敲碎了美国与以色列团结打造的防御神话。 导弹来自哪里?事故发生后,一位以色列前军官急于将这次袭击归咎于伊朗。他声称,这枚导弹“很可能不是胡塞发射的”,而是“从伊朗本土直接射出”。原因无他,仅仅是因为——他“不相信胡塞有这种能力”。 但这并非以色列官方立场,只是这位前军官在伊朗阿巴斯港爆炸事件背景下的主观推论。伊朗媒体此前曾透露,阿巴斯港烈士拉贾伊码头发生不明爆炸后,伊朗大众怀疑是以色列发动的袭击,网上舆论要求伊朗进行“对等打击”。 然而,无论幕后是谁,真正让以色列人感到恐惧的,不是导弹的发射地,而是它精准掷中的能力。胡塞究竟有没有能力自主制造具备导航体系、远程打击和突防能力的弹道导弹?现在,似乎没人敢断言他们没有。 这正是问题的焦点:恐惧并非来自敌人强盛,而是源自防线失效。 “萨德”拦不住,箭-3无回响这场袭击不仅是一次突防测试,更像是一场公开羞辱——对美国防御体系而言,简直是一次“实战处刑”。 据《耶路撒冷邮报》披露,以色列军方在事发后展开快速评估,确认当天出动的“箭-3”高空拦截体系,以及美军部署在地区内的“萨德”体系,未能成功拦截该枚导弹。这是一次“全体系失败”。 而就在三天前,美国副总统万斯才在福克斯消息上大言不惭地宣称:“胡塞已经被我们压制了。”语气之自信,仿佛战争已经胜利。但谁能料到,仅72小时后,美国的“萨德”体系就在以色列本土遭遇实战滑铁卢,让所谓“反导神话”暴露无遗。 这场导弹袭击就像一张试卷,而美以团结答出的效果是:0分。 30亿美元打水漂从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对胡塞武装的打击从未手软:两艘航母战斗群、六架B-2战略轰炸机,多架F-18舰载机和MQ-9无人机已在任务中折损,仅弹药就烧掉了30亿美元。 然而,胡塞武装不仅未被清除,反而在战火中磨砺出更精密的打击能力。他们能从也门发射弹道导弹精准打击以色列首都机场——这并不是“奇迹”,而是美军情报体系和技术评估的耻辱。 当年,美国对外兜售“萨德”时宣称,它是“高超音速导弹和机动弹道导弹的克星”,在韩国、日本、沙特部署时,无不以“盾牌”自居。如今,这面“盾”却被一枚胡塞导弹轻松贯穿,令盟友陷入深思。 那些曾重金引入“萨德”的国家,现在该问问本身:当风暴到临,这套体系能护住谁? 是胡塞的胜利,更是战略的败笔也门,是中东地图上一块被视作“边缘地带”的焦土。然而,这片土地上的胡塞武装,用一次划破防空网的弹道导弹,改写了美国军事神话的注脚。他们用低本钱、高效率的袭击本领,让华盛顿引以为傲的防御体系在特拉维夫机场前哑然失声。 这是一次战术胜利,更是一次象征意义上的颠覆:美军武器不是无懈可击,科技优势也无法掩盖战略上的盲区与狂妄。 当导弹划过夜空,击中机场的那一刻,不只是航班停飞,更是神话坍塌的时刻。未来的冲突中,那些曾把希望寄托在美军“盾牌”上的国家,或许更该思考:谁才是最后的守护者?而美国的盟友网络,又还能支撑几次“拦截失败”? 胡塞导弹射穿的,也许不只是萨德体系的雷达,更是整个西方军事自信的护盾。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05A04XZZ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