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国最热的季节里,开始降温的,可能是机场的入境大厅。 一排排空荡荡的护照柜台,仿佛在等待某种熟悉的声音——喧闹的普通话、拉杆箱的轮子声、另有那句在商场和夜市间最常听见的: “便宜点嘛,我们多买一点。” 但这些声音,如今消失得太突然,像一场谁都没准备好的离席。 泰国慌了。 这种慌不是一夜之间袭来的灾难,而是多次忽视、多次宽容、多次“以后再说”的效果。 等到数据降下来、航班砍一半的时候,他们才开始拼命想把中国游客“请回来”。 只是,游客不是数字,他们用脚投票。 信心,也不是撒钱就能买回来的故事。 中国游客大批“消失” 芭提雅连装2000个摄像头! 芭提雅商界人士指出:中国游客大幅淘汰已造成影响,起因是中国演员被骗赴缅案,呼吁泰国内阁尽快恢复安全信心 2025年5月1日——关于芭提雅地区的旅游情况,尤其是近期中国游客数量的淘汰,内阁及地方机构均表现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因为这已直接影响到芭提雅市的经济。 芭提雅市商务与旅游协会主席楚蒂玛(Chutima Jiramongkol)女士表现,现在明显发现前来芭提雅旅游的中国游客人数有所下降,特别是大型旅行团的数量锐减。 她指出,这类游客群体本身较为敏感,因为每次出行人数众多,对旅游目的地的安全性尤其重视,因此更需要获得足够的信任与保障。 然而,自由行(FIT)中国游客仍持续前来芭提雅旅游。 对此,若希望进一步刺激中国游客数量回升,就必须加快建立关于“安全性”的信心,因为这正是中国游客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 楚蒂玛女士补充道,现在芭提雅全市已设有超过2,000个监控摄像头,此中有超过400个可以通过“Pattaya Connect”系统进行及时查看。 因此她呼吁各方增强协作、共同维护治安,以增强游客对城市的信任。她信赖,中国游客肯定会回来的,只是需要时间。 芭提雅本地某餐厅负责人班差·昆拉瓦尼先生表现,自今年年初起,该餐厅业务已受到严重影响。 原因是中国演员被绑架的事件动摇了中国游客对泰国旅游环境的信心。 原本预期四月份旅游业将迎来回暖,效果又发生自然灾害,使得很多中国游客进一步认定泰国“不安全”,导致游客数量再度下滑。 班差指出,现在那些专注接待中国游客的经营者被迫迅速调整策略,转而开拓来自其他国家的游客市场,例如泰国本地、印度以及欧洲游客。 由于这些市场的游客举动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商家需要花费时间来改造园地并优化服务形式,以契合新兴市场需求。 同时,他也强调,必须加快推进新的市场营销策略,以吸引客户未来重新选择他们的服务。 与此同时,芭提雅旅游部门仍持续推进中国市场的宣传推广。 近期,他们已前往昆明和成都举办旅游路演,积极约请中国游客在不久的将来重返芭提雅,重燃泰中旅游热度。 航班恐取消过半! 泰国旅业要崩了? 泰国旅游业协会(ATTA)主席塔那蓬(Thanapon Cheewarattanaporn)先生透露,ATTA正准备向泰国总理佩通坦·钦纳瓦提交一份关于“重振中国游客市场”的白皮书,呼吁内阁支持重建中国游客对泰国旅游的信心。 此前,ATTA已依序将复苏计划提交给泰国旅游与体育部部长索拉翁·天通(Srongtham Thienthong)及泰国旅游局局长塔帕妮·吉亚派布恩(Thapanee Kiatphaibool)。 作为一个在疫情前每年接待约400万至500万中国游客来泰的协会,ATTA指出,2024年仍吸引了约300万中国游客。 然而到了2025年,根据整体数据,通过中国本土代理渠道赴泰的游客人数已出现显著下滑。 具体来看,2025年1月至4月,选择ATTA会员服务赴泰的中国游客数量比客岁同期下降了56%。 同时,泰国旅游与体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游客整体人数自今年2月起已出现一连下滑趋势,2月同比淘汰45%,3月同比淘汰48%。 ATTA从各类私营部门渠道网络到的信息显示,包括商铺、运输公司、货币兑换店等在内的单元,在2025年3月份的外币兑换量下降了约15%。 此外,酒店、餐厅经营者以及各大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上的数据与舆情也呈现出同样趋势。 ATTA秘书长阿迪·猜拉塔南表现,现在中国游客市场“正处于悬崖边缘”。 现在天天从中国飞往泰国的航班约为136架次,但若中国游客数量持续下降,2025年下半年可能将有多达68%的航班被取消。 “如果佩通坦内阁不尽快解决问题,继续用‘老鼠肉贴在大象肉’上(意指用小问题掩盖大问题),不迅速睁开旅游复苏工作,泰国的未来将非常糟糕。 这个问题十分重大,总理佩通坦必须亲自介入,带领国家共同应对。” 此外,ATTA已整合了来自全部与泰国旅游业发展相关的单元的意见,成功分析出当前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复苏中国市场的相关方案,以防止这一危机持续恶化,并最终失去中国这一关键市场。 因为中国游客可能会转向价格更低廉的越南,或转向形象与服务质量更优且日元贬值的日本,将购物作为主要旅游动因。 为增强中国游客对泰国安全形象的信心,泰国当局正在推进“萨瓦迪卡·你好”(“”)项目。 该项目计划约请300名中国旅游企业代表和100名中国媒体代表来泰国,参与与总理佩通坦·钦纳瓦的见面会,以展现泰国当局的信心,并安排他们前往泰国各大旅游景点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泰国旅游环境的安全与友好。 该项目预计将投入2,000万泰铢的财政预算支持。 同时,泰国还将投入预算支持“中国二线城市包机项目”(Charter Flight),目标客群为“初次赴泰游客”(First Visit),这类游客通常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并希望在泰国获得新鲜体验。 相比反复来访的游客,这类初次赴泰群体更容易产生高消费举动。 项目特别锁定中国的二线城市,作为中国传统线下旅游公司拓展市场的根据地,通过包机操纵重新激活赴泰旅游热潮,预计实施时间为今年6月至8月。 “这两个项目的计划,是基于对投资回报的预估,预计将带来不低于83亿泰铢的旅游收入。该投资结构采取80:20的公私合作模式:即私人部门承担80%投资额,当局仅提供20%支持。 具体条款为: 每一班获得当局补贴的包机航班,必须确保至少150名中国游客入境泰国,方可获得每班30万泰铢的补贴。 因此,真正承担风险的是中国旅行社和操纵公司,他们也将面对推动市场复苏的强大压力。” 中国游客会回来吗? 信心,从来不是用喊的 泰国旅游市场端庄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流。 曾经熙熙攘攘的中国游客,如今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退潮,让整个泰国旅游生态震荡不已。 根据行业预测,如果近况不变,高达68%的中泰航班将在今年下半年被迫取消——这不是骇人听闻,而是旅游产业断链的直接信号。 而比航班淘汰更可怕的,是信心正在加速崩塌。 一场被“信任危机”绊倒的奔赴,正在悄悄显现。 “安全”本应是旅游的底线,而如今却成了中泰之间的最大缝隙。 近两年来,一系列负面事件让泰国旅游在中国社交平台上的形象大打扣头: 从演员被骗至境外园区的消息传出,再到各类交通事故、自然灾害,让“赴泰旅游”不再只是说走就走的轻松选择,而多了一层不安与犹疑。 中国游客为什么不来? 不是因为不喜欢泰国,而是“怕了”。 怕被套路、怕被误解、怕去了回不来。 旅行,原本是一场放松,却不应是一场冒险。 “砸钱”就能挽回人心吗? 泰国并非没有行动。 从加装数千个监控摄像头、开放旅游及时监控系统,到约请中国旅行社和媒体组团访泰,再到推出包机补贴与合作计划——泰国正在用“真金白银”努力修复这段关系,试图唤回中国市场的热度。 但问题是,人心的修复远比航线复杂。 游客不是靠预算砸回来的,更不是靠秀场演出来吸引的。 他们要看到的,是实打实的改变: 免签措施的持续性、执法的透明度、入境的便利性、安全感的稳定释放。 如今,谁在悄悄“接盘”? 危机的另一面当泰国还在为恢复中国游客而焦头烂额时,越南与日本的身影已悄然进入中国游客的朋侪圈。 日本靠贬值的日元和强大的国家品牌形象,把“去日本买买买”打造成一种潮流; 越南则用更低的本钱和更近的地理优势,吸引了那些“先去看看”的第一波游客。 市场从不等待犹豫者,尤其是旅游市场。 如果泰国不能在2025年及时拉回局面,这一轮失去的可能不是短期营收,而是长期用户的忠诚度和惯性选择权。 挽回的,不只是游客,更是地区的竞争力泰国从来不是一个缺少吸引力的国家,它有迷人的风景、多元的文化、友好的人民,另有深厚的与中国来往的历史。 但如果不能提供一个让游客“安心”的系统性保障,再深的感情也会变质。 这场“航班危机”的背后,其实是一次对国家软实力与制度响应速度的全面考验。中国游客不是“天灾”,是泰国过去十几年苦心经营的效果。 如今的危机,也不是无法挽回,只看泰国是否真心乐意,面对过去制度上的漏洞,做出彻底且持续的改变。 至此,我们与其说泰国慌了,不如说整个东南亚都在重新洗牌。 而泰国如果想继续做“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目的地”,就必须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信任不靠喊话,而靠细节; 游客不是数据,而是选择权。 68%航班的命运,只是一个表象。 真正的命运转向,在于泰国接下来一年,是继续“砸钱表演”,还是认真“重建信任”。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03A026IC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