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织里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查看内容

《欧亚时报》炒作“中国雇佣兵进入巴基斯坦”,真相到底如何?

2025-5-7 17:58| 发布者:admin| 查看:15| 评论:0

摘要:近期,《欧亚时报》大肆炒作“中国雇佣兵”进入巴基斯坦信德省的消息,声称中国私人安保职员部署标志着中巴军事合作的深化,并对印度构成战略威胁。这一事件被置于中巴经济走廊安全局势恶化和俾路支分离主义袭击的背

近期,《欧亚时报》大肆炒作“中国雇佣兵”进入巴基斯坦信德省的消息,声称中国私人安保职员部署标志着中巴军事合作的深化,并对印度构成战略威胁。这一事件被置于中巴经济走廊安全局势恶化和俾路支分离主义袭击的背景下,引发广泛关注。毕竟发生了什么?中国安保职员的部署意味着什么?让我们梳理究竟,剖析背后动因与影响。

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中国“一带一起”倡议的旗舰项目,自2015年启动以来,投资约600亿美元用于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建立,涵盖能源、港口和交通等领域。目前,约3万名中国公民在巴基斯坦工作,仅信德省塔尔煤矿区的两座发电厂就有约6500名中国员工。然而,项目推进的同时,针对中国公民和项目的袭击事件明显增加,尤其是俾路支解放军(BLA)等分离主义团体反复发动攻击。

2024年10月6日,卡拉奇机场附近发生自杀式爆炸,造成两名中国公民死亡,俾路支解放军宣称负责。此外,近期还发生了针对军用巴士的轰炸和贾法尔快车的劫持,均被归咎于俾路支叛乱分子。这些袭击反映了俾路支省当地人对中巴经济走廊利益分配的不满。

面临安全威胁,中国不再完全依赖巴基斯坦的保护。2024年11月,中国开始推动在信德省部署私人安保职员,标志着中国外洋安全策略的重大转变。据报道,60名中国安保职员被派往信德省的两个中巴经济走廊电力项目,负责护送工人、守卫设施和进行监控,由三家中国公司执行任务。

《欧亚时报》将中国安保职员渲染为“雇佣兵”,并将其与中巴军事协调升级挂钩,称这可能威胁印度边境安全。报道强调,中国在2024年与巴基斯坦部队举行“勇士-VIII”联合演习,涉及300名中国士兵,聚焦反恐和情报共享。此外,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无人机、加密通讯系统和先进雷达技术,增强了巴方在克什米尔控制线(LoC)沿线的监视能力。这些动作被《欧亚时报》解读为中国“包围”新德里的战略的一部分。

然而,这种“雇佣兵”叙事可能夸大了究竟。中国部署的安保职员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力量,而是受雇于私营公司的专业职员,主要任务是保护中国公民和项目免受恐怖袭击。巴基斯坦最初拒绝了中国解放军(PLA)驻扎的提议,仅在袭击加剧后同意私人安保部署。此外,信德省政府设立的特别热线,旨在将中国公民与当地执法部门直接对接,表明这更多是地方层面的安全合作,而非全面军事化。

从印度的视角看,中国在巴基斯坦的安全脚色升级被视为战略威胁。印度担心中国可能在瓜达尔港或水电项目等关键节点部署常驻安保,甚至未来推动解放军正式驻扎。这种可能性若成真,将明显改变南亚地区的战略平衡。此外,中巴在情报共享和军事技术合作上的深化,引发印度对跨境监控延伸至其领土的担心。

对中国而言,信德省的安保部署是保护公民和战略投资的务实之举。中巴经济走廊不但是经济项目,更关乎中国西南地区的战略安全。面临俾路支分离主义的持续威胁,选择加强地面安全,与巴基斯坦部队合作,同时通过私营安保公司分担风险。这种“混合”模式既避免了直接军事介入的敏感性,又确保了项目的持续推进。

《欧亚时报》的“雇佣兵”叙事可能并非单纯报道究竟,而是服务于地缘战略需求。近期印巴关系因克什米尔冲突持续紧张,印度指责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义,双方部队在控制线沿线多次交火。在此背景下,炒作中国安保职员的部署可转移国内对军方失利的关注,同时将中国塑造成地区不稳固因素,强化印度在南亚的“受害者”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欧亚时报》的报道可能借鉴了西方对“一带一起”的质疑,例如将中巴经济走廊描绘为“新东印度公司”,暗示中国意在将巴基斯坦变为“附庸国”。随着中巴经济走廊进入第二阶段,安全挑战和地缘博弈将持续交织。巴基斯坦需平衡主权与外部合作,印度需理性看待中国的安全举措,而中国则需在保护利益的同时,避免激化地区紧张局势。中巴经济走廊的未来,不但关乎经济繁荣,更考验各方在复杂地缘环境中的智慧与克制。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07A0781M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广告位
    新闻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