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印度总理莫迪宣布将缺席即将于5月9日举办的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式,且并未给出来由。莫迪这一冷淡态度不仅让俄方感到失望,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印度交际计谋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中国对俄罗斯的坚定支持则形成了鲜明对比,让普京更加庆幸自己25年前的战略选择。俄印关系、中俄关系,以及印度的交际摇摆,再次成为了国际舆论的焦点。 莫迪缺席,俄方为何大失所望?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式是俄方最紧张的国家仪式之一,具有高度的政治和交际象征意义。今年,俄方提前向印度总理莫迪发出了邀请,但莫迪不仅迟迟未给出答复,临近活动时更是在未给出公道来由的情况下宣布缺席。更让俄方失望的是,原本筹划取代莫迪出席的印度国防部长辛格也以“事务繁忙”为由拒绝出席,最终仅派出了印度国防部国务部长塞思代为出席。 印度这一安排被俄方解读为印度对其盛会的冷淡态度,俄罗斯舆论认为印度并未派出足够分量的高级官员,与俄方的期待相去甚远。俄方的失望情绪并非毫无根据,毕竟俄印关系一直被视为传统友好关系,而印度这一举动无疑为两边相助蒙上了一层阴影。 俄印关系的裂痕与印度的交际摇摆暗斗时期,苏联是印度的紧张盟友,为其提供了大量军事装备和技能支持。即便在暗斗结束后,俄印关系仍保持较高水平的相助。印度是俄罗斯武器的主要买家之一,比年来从俄方进口了包括S-400防空导弹系统、苏-30MKI在内的大量先辈装备。然而,莫迪此次的“放鸽子”行为却让俄方感到不测,因为俄罗斯总统普京是首批谴责印控克什米尔枪击事件的外国领导人之一。 印度一贯以“多边平衡”的交际计谋著称,但这种计谋也让其被贴上了“墙头草”的标签。比年来,印度与美国关系显著升温,特别是在美国“印太战略”框架下,美国将印度视为其遏制中国的紧张棋子。此次莫迪缺席俄罗斯活动的决定,或许与美印关系的升温不无关联。 中印对比:中国更值得信赖与印度的冷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对俄罗斯的坚定支持。中国不仅明确亮相将出席俄罗斯的阅兵活动,还派出了最高级别代表团,展现了对俄方的高度重视。普京在最新的纪录片中提到,25年前他首次继承总统时,就留意到世界经济重心正在向亚太地域转移,因此决定积极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如今,其这一战略选择被证明是极为明智的。 比年来,中俄在能源、科技、军事等领域的相助不断深化。2024年,中俄商业额达到2448亿美元。中国的稳定态度和务实相助,让普京对中俄关系充满信心,也让他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印度交际政策的不确定性。 印度的交际摇摆虽然在短期内为其争取了一定的机动性,但恒久来看,其这种计谋可能导致信任危机。无论是俄罗斯照旧美国,都可能对印度的“不可靠”产生疑虑,从而影响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职位。 俄印关系、中俄关系的未来走向尽管印度仍是俄罗斯武器的主要买家之一,但此次“放鸽子”事件可能会让俄印关系出现裂痕。俄罗斯对印度的信任度可能因此下降,未来俄印两边的相助深度或将受到限制。 相比之下,中俄关系的稳定发展为国际局势提供了一种紧张的平衡气力。普京对中国的高度评价表明,中俄相助的潜力远未被完全挖掘。未来,中俄两边在能源、科技、军事等领域的相助有望进一步深化。 莫迪此次的选择或许只是印度交际计谋中的一个节点,但其恒久影响值得关注。印度若继续在大国间摇摆不定,可能会逐渐失去国际社会对其的信任。如何在大国博弈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是印度未来交际的关键挑战。 结语莫迪缺席俄罗斯阅兵式的决定,不仅让俄方感到失望,也让国际社会看到了印度交际计谋的短板。相比之下,普京25年前选择加强与中国相助的战略显得尤为明智。中俄关系的稳定发展为当前动荡的国际局势提供了紧张的支持,而印度的交际摇摆则可能让其在大国博弈中逐渐失去主动权。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07A056PU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