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莫斯科红场将阅兵纪念苏联战胜纳粹80周年,克里姆林宫公布的来宾名单中包罗中国、巴西、越南、古巴这些老朋友,但金砖五国中的印度和南非这次很低调,只派出低级别代表出席,这场阅兵不只是纪念历史,也成了查验“全球南方”国家外交走向的一块试金石。 巴西:当年不敢去,如今主动来 巴西总统卢拉出席并不令人惊讶,这位老派左翼领袖自从重登总统宝座后,一直忙着在国际舞台上提升巴西影响力,倡导多边主义和“全球南方团结”的大旗,与俄罗斯的互动恰恰是他战略自主门路的一部分。 回顾2015年,那时候的情况完全差别,同样来自工人党的时任总统罗塞夫当时选择不出席红场阅兵,这并不是因为她与俄罗斯政治立场差别,而是形势所逼,那时巴西经济衰退,政治危急四伏,罗塞夫面临弹劾压力,巴西急需在西方金融市场融资,担心出席阅兵被解读为“给普京站台”,这样的“误读”代价太高。 现在的局势就不一样了,俄乌辩论打破了原有格局,西方制裁促使莫斯科加速“南下”寻求合作,巴西从中得到不少实惠。光是2024年,巴西就从俄进口了74万吨柴油,同比上涨15%,占天下柴油进口的53%以上,俄罗斯还是巴西化肥主要供应国,2023年巴西进口39.7亿美元化肥,2024年俄化肥产量增长10%,达到6400万吨,出口恢复到2021年的水平,同时也为巴西农业生产提供了支持;而巴西对俄出口大豆、肉类等大宗产品,为俄罗斯对抗西方制裁提供“口粮”;这种你来我往互通有无的经贸关系,让巴西对俄政策变得更灵活更务实。 在乌克兰问题上,卢拉反对把这场战争简化成“好人对坏人”的辩论,他提出“全球南方宁静倡议”,希望非西方国家在宁静斡旋中有更多话语权。这趟红场之行,对卢拉来说是情感上的“历史致敬”,更是一局巩固现实利益的棋。 印度:既想捞利益,又怕被盯上 如果说巴西靠近俄罗斯是“顺势而为”,那么印度的表现就显得谨慎和算计。 俄罗斯开始时约请了印度总理莫迪,但新德里迟迟不亮相,最后干脆派了个低层级代表团,原因有很多,如国内推举在即,与巴基斯坦边境紧张局势,但归根结底是想在美俄之间走钢丝。 印度与俄罗斯的防务合作众所周知,俄制坦克、战斗机、导弹和后勤系统在印军武库中占比凌驾50%,包罗S-400防空系统,但俄乌辩论交付延迟,印度不得不转向法国和美国采购部分替换武器。 印度固然不想惹恼俄罗斯,这两年印度买了大量俄罗斯“打折油”,2021年俄乌辩论前,俄油仅占其印度石油进口的2%,2024年升至40%,2024年5月达到41%,国内炼油厂大赚特赚,但印度始终强调“全部采购符合联合国制裁框架”,生怕触怒美欧。 莫迪政府的 “战略自主”政策是要在维持与俄罗斯传统关系的同时,不放弃与欧美的合作,不谴责也不站队,尽量在钢丝上走出战略腾挪空间。 南非:难忘历史旧情,唯恐惹祸上身 南非的姿态比印度还玄妙。去年南非总统拉马福萨率非洲多国领导人前往基辅与莫斯科,还提了一堆宁静倡议,没过多久,美国驻南非大使就公开指责它们“偷偷给俄罗斯送军事物资”,尽管南非政府否认,但不信任已然显现。 与巴西和印度差别,南非2023年对俄出口2.83亿美元,进口5.23亿,总商业量只有8.05亿美元,远低于2024年与中国的524亿美元和美国的205亿美元,南非对俄没什么经济上的依靠,他对莫斯科“好感”更多是历史情结,毕竟冷战时期,苏联对南非反种族隔离活动提供过帮助,非国大内部还记得这份情。 问题是,在现实眼前,情怀有时很微弱,南非不想完全与俄罗斯切割,也不敢太得罪欧美,它在金融和安全等方面高度依靠欧美,所以,拉马福萨政府只能警惕翼翼地维持 “不结盟”立场,在联合国投弃权票,在红场阅兵上低调处理,既照顾历史情谊,也避免引火烧身。 西方与特朗普的冷眼旁观 这次红场阅兵,西方国家领导人广泛缺席,欧盟外交负责人卡亚·卡拉斯警告成员国不要参加,作为支持乌克兰的象征,不过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和斯洛伐克总理菲佐等少数欧洲领导人决定出席,欧洲内部分歧可见一斑。 目前没有迹象显示美国高级官员将出席这次阅兵,特朗普对俄罗斯立场复杂,他批评普京的军事办法,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很不满,认为双方对这次战争都有责任。泽连斯基之前威胁要用无人机袭击莫斯科,给这次阅兵增长了些国际看点。 “全球南方”:共识有余,联盟不足 这次红场阅兵就像是一个观察“全球南方”外交的“温度计”,谁亲俄谁观望一目了然。 严格说来,“全球南方”不是一个政治同盟,它更像是一个包含亚非拉大国的松散共识体,这些国家平时各忙各的,但在反对西方搞单边制裁、主张多极秩序、希望世界别再是“强者说了算以及推动国际机构改革等大事上能达成根本共识,但战略出发点和利益诉求各异, 一到具体问题,各国的立场就不太一样。 巴西想要实着实在的利益和更多话语权;印度希望保持平衡又不失自主;南非则在历史记忆和现实压力之间左右为难,这种多样性决定了“全球南方”更倾向于合作网络而非联盟。难以形成整齐划一的办法机制 可以说,多极化的世界不即是 “结成一个个集团”,“全球南方”的集体崛起,是改变旧规则推动新秩序的动力,它未必统一,但充足紧张。 作者:探世南隅 |本文独家发布于腾讯新闻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07A01D45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