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晚,南亚战局再度升温。巴基斯坦方面发布高规格通报,称其已成功摧毁印度陆军第12步兵旅的总部。该旅隶属于印度第15兵团第9山地师,驻扎于克什米尔实控线一带,是印军西北战区部署中的前沿主力,也是负责前线侦控、突击和战术部署的核心队伍。 据悉,此次打击并非临时决定,而是由巴军高级指挥部在“对称回应”原则下精确规划执行。打击目标位于距实控线不远的印控克什米尔区域,由远程火力单位完成,弹种可能为火箭炮、精确制导炮弹或战术短程导弹。只管巴方未披露具体伤亡与损毁情况,但“摧毁”一词意味着该旅指挥体系遭受根本性破坏,或已失去作战协调与通信能力。 指挥链被截,印度战术部署遭重挫第12步兵旅之于克什米尔战区的紧张性,不止体现在其“靠前布防”属性。公开资料显示,该旅长期驻守于克什米尔北部山区,具备山地作战与应急增援能力,在历次边境辩论中皆为先遣队伍,具备较强独立作战与信息研判能力。它的指挥所一旦瘫痪,不仅直接影响旅属各营地的指令流转,更会干扰整个第15兵团的调度效率。 值得留意的是,2025年5月7日凌晨,正是该旅配合印度空军发动“信杜尔行动”之时。行动启动后,该旅被迫转入高强度戒备与分布式作战模式。外界广泛认为,巴军此次反击是对其越境配互助战的针对性回击,也意味着辩论从空袭层级已快速过渡至“摧毁指挥体系”的对抗模式。 战损细节浮出水面,多家印媒默认总部受袭截至目前,印度军方并未正式承认“第12旅总部被毁”一事,仅暗昧回应“部分前沿阵地遭遇炮火袭扰”,但包括《印度快报》《本日克什米尔》等地区媒体均已发布消息,称“克什米尔某军事指挥枢纽遭遇严重破坏”,并引用匿名军方人士话语称“丧失令人震惊”。 在社交平台X(原Twitter)与Threads上,也已有多段疑似袭击后的现场画面流出,显示建筑物严重受损、通信用天线倒塌,现场烟尘仍未完全散去。此外,巴方军方新闻局(ISPR)也在最新发布中强调,此次袭击“精准、快速、未造成非战斗人员伤亡”,意图明确划清“军事目标”与“非战目标”的界限。 若以上情报属实,此次战果很可能已超越“战术胜利”范畴,而成为对印度本轮攻势的结构性反制,直接打击其一线联互助战的枢纽支撑。 巴方释放何种信号?从战术意义上讲,此次对旅部的打击不仅仅是军事操作,更是一种“重构战场主动权”的战略信号。 巴基斯坦在“信杜尔行动”之后所选择的目标,并非空军基地、油库或弹药仓库,而是直接击中一线指挥结构。这种选点,往往预示着辩论已不再受限于象征性反击,而是进入“减弱指挥体系、撕裂作战链条”的实战化阶段。 而在战略层面,这种打击也传递出巴方的不容回避的态度:即便印度在国际舆论场上试图将行动描绘为“反恐定点清除”,但一旦波及巴基斯坦领土与民用设施,巴军将毫不迟疑地举行“同等强度”的还击。这种姿态所释放的信号,正是将辩论边界由“擦边试探”推至“结构打击”,并将未来几天的紧张态势全面交还印度决策层。 若印度继续对巴发动跨境作战,巴军极可能升级至打击其纵深后勤、兵团指挥节点或中程导弹阵地,整个南亚安全格局恐将进入“封锁-报复-失控”的螺旋结构。 而目前,联合国安理会尚未召开紧急会议,美国与欧盟亦未就此变乱表态,这使得地区辩论进一步升级的外交调解空间几乎为零。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08A03T74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