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的关税战打了整整一个月,中美终于定好时间地点,正式开始进行第一轮闭门接触。 交际部7日清晨突然宣布,中方高层将在访问瑞士期间,与中美经贸的美方牵头人,美国财务部长贝森特举行正式会谈。 该消息的分量无需多说,随后商务部召开发布会,为会谈背景和中方相关考虑提供了更多细节。 这一重大转变,立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各方舆论多少都意识到,从这一刻开始,中美关税战进入了“边打边谈”的新阶段。 中国商务部的发布会,有几个细节值得关注:中方之所以同意与美国进行接触,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美方近段时间不停放风,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希望中美能在关税等问题上先“谈起来”。 看得出来,美方还是一向“为了对话而对话”的思路,能不能谈成不紧张,紧张的是中美在谈判这件事本身,因为特朗普需要稳住国内金融市场的预期。 而中方这边,在认真评估美国政府信息的可信度、诚意之余,并充实结合环球对中美互动的期待,自身利益,以及美国业界和消费者的呼声,进行了综合、全面的考量,然后才作出了这一决定。 简单来说,就是国际社会希望瞥见中美就关税问题进行一些接触,毕竟只要开始谈,关税战就不至于进一步升级,烈度可以得到一定的管控; 其次,两个大国这么对峙下去,对环球供应链的打击可想而知。 再者,任凭特朗普再怎么炒作,中美互为彼此紧张贸易同伴这点是不会改变的,目前的关税税率确实不可持续,即便如此,美国业界都想继续与中国做买卖,关键是怎么为特朗普政府制造的政治杂音“降噪”。 关税战对美反制,不是争一时意气,而是要同时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以及国际经济秩序,反对美国的单边霸凌行径。 这一个月下来,中国已经充实表明白自身立场,在做好相应预备之后,才宣布同意与美国就关税等经贸问题开展接触。 地点也不是在中美任何一方的主场,而是放在了瑞士这个中立国。可以想见,不少欧洲国家已经开始紧盯中美动态,希望能尽快掌握第一手的消息。 发布会的末了,商务部还提示那些还在观望的国家,中方留意到,一些经济体也在与美国谈判,但还是那句话,妥协换不来尊重,绥靖得不到和平,面对美国对等关税,维护自身利益的正确方式,是对峙立场原则。 这里的潜台词很明确:中美开始谈判,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立场有所动摇,如果就此产生侥幸心理,失去了一向的原则立场,对美国无底线的妥协,就维护不了自身的利益。 中国已经对美国开出了条件:美国如果真的打算通过谈判办理问题,就要纠正错误做法,正视对等关税给自身乃至于国际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如果还是说一套做一套,以谈判为幌子,继续对中国胁迫讹诈,那么中美瑞士会谈,只会是“一次性接触”,不会给如今的局面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改变。 同时我们还要留意一点,中美会谈开始后,美国那边会继续肴杂视听,尤其是特朗普,他会接着发表各种经不起推敲的言论,试图把美国塑造成“占据主动”的一方。 此举有两个目的,既满意选民对情绪输出的需要,也是对国际舆论释放烟雾弹,仿佛美国已经在这场关税战中“胜券在握”,反过来对其他谈判对象施压。 但他再怎么拿“美国优先”做粉饰,关税战是美国一手挑起,这一点是不会变的,中方已经充实显现了自己奉陪到底的立场和决心。 顺带一提,中方官宣之后,美国那边也很快证明,中美将在瑞士进行会谈。 作为这次谈判的美方代表,贝森特没有告诉媒体,中美究竟是谁先提出这次会面,他只是提及,自己预备访问瑞士,然后“得知中方代表团也会途经此地”,剩下的过程就被一笔带过了。 实际上,当中国宣布“同意”与美国进行接触,这里面的主被动关系,早就一目了然了。 美方对这次会面的预期是,讨论如何给关税战“降温”,缓和紧张局势,而不是迅速达成一项重大协议。 但如果中美只是同意一定水平上互相降低税率,终归还是数字游戏。 很难说,中美这场瑞士会谈能取得什么重大希望,双方大概还会采取“坦诚、建设性地交换意见”这类常规辞令。 一般这么说的时候,往往都是出现了极其激烈的争辩,氛围绝对谈不上有多融洽,不过大国关系本就复杂,何况还是中美这种层级。 在这场战略博弈中,速胜论与速败论都是不可取的,早在对美国全面反制之前,中国就做好了与美国周旋到底、打持久战的预备。随着中美在瑞士进行首次正式会谈,我们可以说,中美关税战进入了一个“战略相持”阶段。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07A04G0K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